第七百一十九章 添堵
字數:3614 加入書籤
一秒記住【。3。】,
安國公年輕時也是文武雙全的風流人物,這一封父子訣別書,寫得酣暢淋漓,將逆子鄭宸罵得豬狗不如人神共憤。
李太後揚起嘴角,無聲又暢快地笑了起來。
父子相殘這樣的好戲,實在精彩。
真不知鄭太皇太後看到這封訣別書,會是什麽心情。
“這封訣別書,已經送去禮部,留待一同刊印。”薑韶華微笑道:“伯母現在看到的,是陳舍人臨摹的一份,另外一份,已經送去景陽宮了。”
李太後嘴角上揚的弧度更高了一些,口中卻歎道:“太皇太後一把年歲了,又格外在意娘家。偏生鄭家一直不消停,事情一樁接著一樁,可別將太皇太後氣出個好歹來。”
氣死那個老虔婆才解氣哪!
薑韶華也歎了一聲:“祖母心高氣重,少不得要生一回氣。我沒去景陽宮,是怕祖母顏麵下不來。等過個兩三日,祖母氣頭過了,我再去安慰祖母。”
別啊!就得趁著新鮮熱乎的時候去給老虔婆添堵才對啊!
李太後目光一閃:“你身懷六甲,又要操心政務,哪有這個閑空。反正哀家閑空多得很,明日哀家去景陽宮安慰安慰太皇太後。”
薑韶華欣然應道:“那就辛苦伯母了。”
李太後閑來無事,和鄭太皇太後鬥法,也算為她這個天子分憂了。
這份人人情,當然要記下,且都記在李家頭上。
……
李太後心情大好,一夜睡得安穩。第二日一早,便穿戴整齊,在宮人內侍的簇擁下去景陽宮請安。
鄭太皇太後冷笑一聲:“她這是來看哀家的笑話。”
一旁伺候的宮人們不敢吭聲。
趙公公傷愈之後,也低調謹慎多了,絕不胡亂張口說話。
鄭太皇太後見沒人搭話茬,心裏愈發不痛快,眼角餘光掃了過去。
趙公公心裏歎口氣,不得不硬著頭皮張口:“娘娘不想見太後娘娘,奴才這就出去打發了。”
鄭太皇太後怒目相視:“誰說哀家不見她了?哀家不但要見,還要好好聽一聽她要說什麽。去,迎她進來。”
趙公公低頭應是,恭敬退下。轉頭之際,嘴角略略撇了一撇。
鄭家淪落到眼下這步田地,已經成整個朝堂的笑話了。李太後是最大的苦主,兒子太和帝被害死人了,親爹和侄兒都被殺了。可以說,李太後恨鄭家入骨。現在風水輪流轉,終於輪到鄭家遭殃倒黴了,李太後憑什麽不能來看鄭太皇太後的笑話?
片刻後,李太後慢悠悠地進來了,先斂衽行了一禮:“兒媳給太皇太後請安。”
鄭太皇太後素來瞧不上李太後,畢竟李太後是妃嬪出身,也就是貴妾身份。直至太和帝登基,才被封了太後。
李太後底氣不足,在鄭太皇太後麵前很少自稱兒媳。今日一張口,就是理直氣壯的姿態。一秒記住【。3。】,
鄭太皇太後心中氣惱,皮笑肉不笑:“你嗓子還沒好,應該好生養著。就不必來景陽宮請安了。哀家也能清淨些,說不準能多活幾年哪!”
李太後有備而來,半點不怯:“兒媳的嗓子要慢慢將養,不是三五日就能好的。”
“兒媳聽聞安國公寫了父子訣別書,唯恐太皇太後見了書信,心中憤怒難當傷了鳳體,今日特意來探望。現在親眼見了您,才鬆口氣。”
哪壺不開提哪壺,就是故意來惡心膈應。
鄭太皇太後人越老氣性越大,眼中直冒火星,狠狠瞪李太後一眼:“哀家好得很,鄭家也沒大礙。安國公就當沒鄭宸這個兒子就是。總好過李尚書祖孫兩個,雙雙喪了命。”
李太後被刺得痛徹心扉,眼淚立刻就湧進了眼眶:“兒媳父親和侄兒都被害了,兒子也死在逆賊的陰謀中。兒媳留著這條命,就是要親眼看到逆賊俯首。逆賊一日沒死,兒媳就要一日睜著眼。”
鄭太皇太後火氣上來,也顧不得鄭宸是她老人家寵愛了十數年的侄孫,竟也張口罵了起來:“鄭宸這個孽障!害了哀家的長孫,還害了鄭家老少,哀家真是瞎了眼,養了這麽一隻白眼狼!”
“等朝廷平了亂軍,活捉鄭宸回來,哀家要活剮了他!”
李太後冷笑一聲:“安國公寫了訣別書,朝廷要刊印在邸報上,昭告天下。到那時,人人唾罵,史書裏也要記一筆。我倒要看看,鄭宸還能鬧出什麽動靜來。”
又假惺惺地歎道:“鄭家被牽連也就罷了。偏偏還牽累了景陽宮的聲名,兒媳真為太皇太後不值。這些年,太皇太後一心為著鄭家,鄭家又是怎麽回報的?”
“邸報一發,大梁所有衙門都能看到,天底下的百姓也就都知道了。這對太皇太後娘娘的名聲是何等重擊。”
“娘娘豈不是要被所有人指指點點?”
“兒媳一想到這些,便滿腹怒火,義憤難填。”
鄭太皇太後呼吸粗重,盯著李太後的目光十分陰毒。
李太後以前最怕鄭太皇太後這樣看自己,就像被毒蛇盯上一般。
可現在,她還有什麽可怕的呢?丈夫死了,兒子死了,親爹死了,侄兒也死了。
所有在意的人都沒了。
她已無所畏懼。
李太後抬眼,和鄭太皇太後對視:“娘娘,兒媳今日鬥膽,說幾句掏心窩的話。”
“鄭家日落西山,還有鄭宸這個禍害在,鄭家遲早要被連根拔起。娘娘貴為太皇太後,在後宮裏安享尊榮富貴最好。皇上自會孝順娘娘,給娘娘養老。”
“娘娘一味偏袒護著鄭家,隻會讓皇上左右為難,也救不了鄭家。這又是何苦……”
“住嘴!”
鄭太皇太後繃不住了,勃然大怒,伸手指著李太後破口大罵:“哀家怎麽行事,還輪不到你來指手畫腳。”
“給哀家滾出去!”
李太後看著氣得滿臉通紅說話氣息不穩的鄭太皇太後,心裏暢快淋漓,不緊不慢地應道:“兒媳先行告退。待過幾日,娘娘消氣了,兒媳再來請安。”
說完,慢悠悠地行了一禮,施施然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