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熱鬧

字數:3765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論在古代逃難的艱辛 !
    陳奕彬,也是陳縣令的第二子陳二郎,心裏很慶幸自己遇到薑宇,還答應替送家書,要不然哪能看到這麽有意思的熱鬧?
    送了家書,又和薑老爺子說了一會話,他才去外麵坐上馬車回去。
    陳縣令此刻還在衙門,他回府後也當然得先去拜見陳太太。
    “娘,我回來了。”陳二郎行禮後,衝她一笑:“我還帶了些魚幹,蝦幹和幾筐大閘蟹回來,咱們晚上就吃個鮮。”
    陳太太笑的合不攏嘴:“就你惦記著娘愛吃什麽。”
    五個手指頭都有長短,也難怪人會偏心。
    她自己的孩子都沒養住,又不願意為這點小事就去死,後來是她年紀大了,自己也不想生了。
    才會給夫君納妾,讓姨娘們生。
    兩個兒子,一個是年底生的,一個是二月生的,說起來也沒相差幾個月,也都是在她身邊養大的。
    陳大郎是吳姨娘生的,這孩子對自己也孝順,就是迂腐了點,自己說什麽,他做什麽。
    吳姨娘就他一個兒子,自然是想籠絡他,親近他,讓他私底下喊娘,可惜這個傻小子,反而會勸吳姨娘無規矩不成方圓。
    至於陳二郎,嘴甜人靈活,小時候就會圍著她討吃的,要玩的,想什麽都會說出來。
    他還是個小話癆,自小就愛圍著她問東問西,還喜歡聽她說話。
    自小就有個白淨可愛的孩子圍著你轉,等大了,出門也惦記著她喜歡吃魚吃蝦吃螃蟹,那也是孩子的心意,那能不讓她高興嗎?
    陳二郎笑的特別陽光:“那肯定的,餘杭那邊的海鮮特別多,可惜離得遠了些,要不然兒子就能時不時的給娘送魚蝦了。”
    “你大哥都要成親了,你也該說起親事了。”陳太太語氣溫柔:“你要是在外有看中的姑娘,就和娘說,娘請人去給你說親去。”
    陳二郎依舊搖頭:“我在餘杭書院,都忙著念書呢?哪有功夫去看別人家的小娘子啊?”
    倒是回來後,在回春堂看到了嬌俏的三姐妹,但是他也沒心動,就是覺得有意思,那也不能把她們三都娶了吧?
    當然這話要是敢說出來,他懷疑娘會大義滅親,給自己一頓板子。
    陳太太聽到他這話,給了他一個白眼:“是忙著練武吧?被人差點打斷腿了吧?”
    她也看到了二郎給夫君的書信,說是趕不回來過中秋了,因為他和同窗切磋的時候失了分寸,腿受傷了。
    隻恨現在的書院也太卷了點,為了掙一個第一書院的名聲,先生們除了教科舉八股,還教騎射功夫。
    當然自古流傳下來,書生也同樣要學騎射功夫,是為了鍛煉身體。
    畢竟那科考也是個體力活。
    但是餘杭書院,教武藝的先生們是真的有一身好武藝,以至於喜歡練武的陳二郎,那都差點舍不得回家來了。
    陳二郎嘿嘿一笑:“我是舍不得娘心疼,才沒和您說實話,這次回來兒子一定好好陪娘喝酒聊天吃螃蟹。”
    兒子這麽孝順,陳太太也生氣不起來了,隻能瞪他一眼:“這可是你說的。”
    又關心的問:“腿真的沒事了?”
    不等他回答,又開口:“不行,還是得請大夫來瞧瞧。”
    對邊上的婆子道:“你去請大夫來。”
    “是。”婆子謹慎的問:“太太,請哪家的醫館的大夫?”
    城裏有薑家開的回春堂,還有周家開的同仁堂,劉家開的慶仁堂,都很不錯,讓她很難取舍啊?
    陳太太道:“先去請慶仁堂擅長跌打損傷的大夫來。”
    她似乎聽說回春堂更擅長看女眷孩子的病症。
    兒子傷了腿,還是慶仁堂治跌打損傷更有名些。
    陳二郎想都她開心,就說起回春堂的熱鬧。
    他也不至於把肖家姐妹扯進來,隻說:“我先前在餘杭遇到回春堂的少東家,替他們父子帶了家書回來,沒想到卻看到有兩個年輕人在回春堂門口打架。”
    詳細的描述了先前兩人拳打腳踢的衝突後,又跟著道:“沒想到咱們這邊的治安這麽好,很快就有巡街的差役把鬧事的兩人都帶走了。”
    又順勢拍了親爹的馬屁:“說到底,還是爹這個縣令盡職,咱們這邊的治安才能這麽好。”
    陳太太就特比遺憾當時自己沒在現場看熱鬧,現在哪怕兒子說的很詳細,到底少了點意思:“就你嘴甜,可惜你爹不在這…”
    隨即又看著他問:“你先前說那些差役認識其中一個打架的年輕男子?”
    “對啊,我聽那些差役稱他是何大公子,被抓的那個好像姓吳?還是武?”陳二郎就是覺得差役幫親不幫理,心裏才有疙瘩,深怕親爹被底下的人架空,才特意提起這事的。
    陳太太就忍不住一笑:“要真的是姓吳,那你也許能繼續去看熱鬧了。”
    兒子描述的太仔細,她覺得另外一個被抓緊去的年輕公子,有可能是吳姨娘娘家侄子。
    陳二郎聽到這話,就好奇起來:“娘,你的意思是,其中一個和咱們有關係?”
    說完又自己否認了:“這不可能啊,咱們在這邊沒什麽正經親戚啊?”
    陳太太覺得他這話說的太妙了,雙手一拍:“是沒正經親戚,可是多了不正經的親戚。”
    當初她選的兩個姨娘,都是頗有幾分姿色的小家碧玉,也都仔細打聽過,不管是他們家在外的名聲,還是姑娘本身的閨譽都還不錯。
    不過,吳家就不如陳家知趣。
    無巧不成書,外麵的丫鬟進來,福身行禮後才道:“太太,吳姨娘想見您。”
    陳太太也很想看熱鬧,不對,是很關心底下的姨娘,立馬道:“請進來。”
    吳姨娘就哭哭啼啼的進來了:“太太,您可要替我娘家侄子做主啊?趙巡檢欺人太甚,袒護他親戚,把我大侄子給關進去了。”
    可惜,她出不去,嫂子也進不來,大哥更沒辦法去見縣令,這消息也是嫂子讓後門的婆子傳進來的。
    她現在能求的就是太太。
    陳太太聽了眼睛一亮,就是遺憾自己不能親自去,隻能道:“事情還沒查清楚,不能隨意定罪,二郎你帶著管家去走一趟,問清楚事情的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