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9 章 思路

字數:5010   加入書籤

A+A-


    書影還真的知道這兩家。
    淳於家確實是史官世家,聲稱自己傳承千年,老祖宗在大梁朝建立之前就已經是史官了,曾經記載了天地開辟之時的巨變。
    “但是皇家圖書樓曾經向淳於家征集他們家珍藏的史書,淳於家卻說,因為年代久遠,千年前的史書保管不慎,已經毀壞,隻剩下從大梁朝建立開始時候記載的那些史書。”
    “包括鳳陵會盟,淳於家當時都曾經有詳細記載。”
    書影說話大方溫和,很有大家風範,“所以朝廷也無法承認他們從大梁朝建立之前就已經有史官傳承。這也成了後來,很多淳於家的競爭對手攻擊他們的重要把柄之一。”
    “史官的責任就是如實記錄所發生的事實。淳於家能對自家傳承的年代撒謊,就能為了各種利益修改史實,這是史官的大忌。”
    “這也就使得後來淳於家無法獨占朝廷史官的位置。”
    “嗯,而且我好像隱約聽說,幾十年前,淳於家好不容易有人當上了朝廷史官,但是卻又犯了什麽大罪,被皇帝處死,淳於家其他人雖然沒有被牽連,卻也遭受了重大打擊,一蹶不振。”
    “這些年來,淳於家在京城混得不太好,聽說已經快要待不下去了。”
    “要是他們為了重振家聲做出什麽不擇手段的事情來,奴婢是絲毫不會覺得奇怪的。”
    說起中條山李家,書影笑了笑,“其實這個李家,和相府還有些拐彎的親戚關係呢。”
    這個中條山李家和處處欺淩原主的二嬸李氏,論起來還算是同宗同族,隻是百十年前就已經分了出去,血緣關係已經很遠了。
    他們定居的中條山,地勢險要,最重要的是附近有天下最大的鹽湖,是大梁最重要的產鹽處。
    李氏在京城貴族眼中隻是個二三流的地方小族,可是卻靠著鹽湖產出,賺取了無數金錢,家產極為富足。
    每年從李家送到京城各個權貴門上的孝敬,都不計其數。
    “當年,公主府也每年都能收到李家豐厚的節禮,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從不斷絕。”
    葉泠鳶若有所思:“有了錢,自然想要的就是權了。”
    想必李家下這麽大的本錢,也不是為了搬進京城——離了鹽湖,沒有了源源不斷的金銀,李家就失去了晉身的基礎。
    所以他們巴結權貴,鑽營不休,是想要找到一個大靠山,讓那些京城權貴不向鹽湖伸手,讓他們家族能夠永遠擁有這份收益,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不過這麽多年能一直送禮不停,看來李家至少保住了自己的財源。
    那麽他們為什麽還跟在淳於家背後當小弟?一個破落的淳於家,能給他們什麽,才讓李家甘為馬前卒,將以人為藥基的這種傷天害理的行徑一直持續下去呢?
    就是為了攀上葉宗彥?
    還是葉宗彥或者某些人已經給了他們什麽信號,他們才會這樣“義無反顧”地堅持下去?
    葉泠鳶有了靈感。
    也許,可以從淳於家和李家下手,找到她想知道的答案。
    有了這個思路,葉泠鳶就開始思考接下來的方案,直到心裏的計劃基本上完整了,才算是滿意地點了點頭。
    在家裏休息了半天,讓家中的下人看到她活蹦亂跳,都安心做事,葉泠鳶就又離開了莊子。
    還是像之前一樣,改換容貌,從無人處翻牆離開,在小樹林中找到“無主”的馬匹,騎著就上了官道。
    說起來上次的那匹馬,也不知道還在不在那個小店裏,回頭還得去牽回來。
    大梁可是沒有自己的養馬地,所有馬匹都是與北邊交易得來,一匹普通的馬都價值不菲,更何況葉泠鳶的馬還都是最好的那一批呢。
    那可都是錢啊,不能丟了。
    葉泠鳶心裏想著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順著官道就進了京城。
    倒是進城的時候,感覺這氣氛有些不對,城門跟前除了守門的士兵之外,還多了幾個捕快,沉著臉盤查出入行人。
    葉泠鳶觀察發現,他們的重點檢查對象是那些帶著幼兒的行人,以及那些雖然沒有帶孩子,但是推車、擔擔或者攜帶巨大行李,能夠裝得下孩童的行人。
    看著他們一個個盤問那些孩子,翻查那些行李,葉泠鳶猜測,可能是京中出了拐子,有誰家的孩子失蹤了?
    書影還真的知道這兩家。
    淳於家確實是史官世家,聲稱自己傳承千年,老祖宗在大梁朝建立之前就已經是史官了,曾經記載了天地開辟之時的巨變。
    “但是皇家圖書樓曾經向淳於家征集他們家珍藏的史書,淳於家卻說,因為年代久遠,千年前的史書保管不慎,已經毀壞,隻剩下從大梁朝建立開始時候記載的那些史書。”
    “包括鳳陵會盟,淳於家當時都曾經有詳細記載。”
    書影說話大方溫和,很有大家風範,“所以朝廷也無法承認他們從大梁朝建立之前就已經有史官傳承。這也成了後來,很多淳於家的競爭對手攻擊他們的重要把柄之一。”
    “史官的責任就是如實記錄所發生的事實。淳於家能對自家傳承的年代撒謊,就能為了各種利益修改史實,這是史官的大忌。”
    “這也就使得後來淳於家無法獨占朝廷史官的位置。”
    “嗯,而且我好像隱約聽說,幾十年前,淳於家好不容易有人當上了朝廷史官,但是卻又犯了什麽大罪,被皇帝處死,淳於家其他人雖然沒有被牽連,卻也遭受了重大打擊,一蹶不振。”
    “這些年來,淳於家在京城混得不太好,聽說已經快要待不下去了。”
    “要是他們為了重振家聲做出什麽不擇手段的事情來,奴婢是絲毫不會覺得奇怪的。”
    說起中條山李家,書影笑了笑,“其實這個李家,和相府還有些拐彎的親戚關係呢。”
    這個中條山李家和處處欺淩原主的二嬸李氏,論起來還算是同宗同族,隻是百十年前就已經分了出去,血緣關係已經很遠了。
    他們定居的中條山,地勢險要,最重要的是附近有天下最大的鹽湖,是大梁最重要的產鹽處。
    李氏在京城貴族眼中隻是個二三流的地方小族,可是卻靠著鹽湖產出,賺取了無數金錢,家產極為富足。
    每年從李家送到京城各個權貴門上的孝敬,都不計其數。
    “當年,公主府也每年都能收到李家豐厚的節禮,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從不斷絕。”
    葉泠鳶若有所思:“有了錢,自然想要的就是權了。”
    想必李家下這麽大的本錢,也不是為了搬進京城——離了鹽湖,沒有了源源不斷的金銀,李家就失去了晉身的基礎。
    所以他們巴結權貴,鑽營不休,是想要找到一個大靠山,讓那些京城權貴不向鹽湖伸手,讓他們家族能夠永遠擁有這份收益,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不過這麽多年能一直送禮不停,看來李家至少保住了自己的財源。
    那麽他們為什麽還跟在淳於家背後當小弟?一個破落的淳於家,能給他們什麽,才讓李家甘為馬前卒,將以人為藥基的這種傷天害理的行徑一直持續下去呢?
    就是為了攀上葉宗彥?
    還是葉宗彥或者某些人已經給了他們什麽信號,他們才會這樣“義無反顧”地堅持下去?
    葉泠鳶有了靈感。
    也許,可以從淳於家和李家下手,找到她想知道的答案。
    有了這個思路,葉泠鳶就開始思考接下來的方案,直到心裏的計劃基本上完整了,才算是滿意地點了點頭。
    在家裏休息了半天,讓家中的下人看到她活蹦亂跳,都安心做事,葉泠鳶就又離開了莊子。
    還是像之前一樣,改換容貌,從無人處翻牆離開,在小樹林中找到“無主”的馬匹,騎著就上了官道。
    說起來上次的那匹馬,也不知道還在不在那個小店裏,回頭還得去牽回來。
    大梁可是沒有自己的養馬地,所有馬匹都是與北邊交易得來,一匹普通的馬都價值不菲,更何況葉泠鳶的馬還都是最好的那一批呢。
    那可都是錢啊,不能丟了。
    葉泠鳶心裏想著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順著官道就進了京城。
    倒是進城的時候,感覺這氣氛有些不對,城門跟前除了守門的士兵之外,還多了幾個捕快,沉著臉盤查出入行人。
    葉泠鳶觀察發現,他們的重點檢查對象是那些帶著幼兒的行人,以及那些雖然沒有帶孩子,但是推車、擔擔或者攜帶巨大行李,能夠裝得下孩童的行人。
    看著他們一個個盤問那些孩子,翻查那些行李,葉泠鳶猜測,可能是京中出了拐子,有誰家的孩子失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