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0 章 獨特的習俗

字數:6408   加入書籤

A+A-


    葉泠鳶這一次生病,可是把幾個大丫鬟嚇得不輕,就連小九聽說了,都趕快跑回來,生怕她有點什麽不對。
    這一番折騰下來,葉泠鳶才清楚地意識到,她在這世界其實也不算是孤家寡人,至少這些人的性命和未來都已經綁在了她的身上,與她榮辱與共。
    說起孤家寡人,傅遺愛現在也未必比她好多少呢。
    他倒是這個世界的土著,三觀和大部分人一樣,但是他肯定也沒有一個能夠傾訴所有心事和想法的對象。
    以前也許他還能對傅明珠說一說心裏話,但是現在估計傅遺愛已經沒有這種欲望了。
    皇帝是政治生物,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東西就是皇權。
    曾經傾盡全力把他扶上龍椅的傅明珠,現在應該已經是那個讓傅遺愛在龍椅上坐不穩當的威脅之一了吧?
    別的不說,傅明珠決定讓鳳驪當皇後,事先跟傅遺愛商量好了沒有?
    葉泠鳶傾向於沒有。
    普通的貴族公子都不甘心自己的正妻曾經或者現在仍舊深深愛慕其他男子,更何況是大梁至尊?
    鳳驪對戚長闕的執著,雖然不算是人盡皆知,但也不是什麽秘密,至少是瞞不過皇帝耳目的。
    在知道這件事情的情況下,傅遺愛怎麽可能同意娶她為後?
    看在傅明珠麵子上把她納入後宮為妃都已經很不錯了。
    可是現在的事實就是,傅遺愛已經公開宣布,選擇鳳驪為未來的皇後了。
    那傅遺愛的心情,葉泠鳶覺得,跟被迫吃屎也差不多了吧?
    以後隻怕是每次看見鳳驪,都會想起這是傅明珠強行推給他的皇後,過去那些恩情遲早會被消耗一空,嗬嗬,那個時候,傅明珠就會知道,皇帝到底意味著什麽了。
    老佛爺那句話說得好,你讓我難受一陣子,我讓你難受一輩子。
    這事兒,葉泠鳶就不管了,跟她沒關係,她看熱鬧就行了唄。
    她現在正忙著看書呢。
    戚長闕讓人給她送來的,他親手謄寫的三本史書,內容是關於小世界分裂出來之前的曆史的。
    大概是考慮到她文化程度有限,書中還有不少注釋。
    真的是太看不起她了——嗯,這些注釋其實還是挺有用的,因為兩個世界之間有不小的文化差異,如果沒有注釋,某些人物的舉動,葉泠鳶一時半會兒根本理解不了。
    就比如說,這本史書中記載,玄鳥王朝開國君主小的時候,被母親裝在籃子裏拎到河邊去洗衣服,結果一隻深色神鳥飛過來,撲入了他的身體。
    從此之後,這個小嬰兒就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有力量,後來就建立了玄鳥王朝。
    因為那隻神鳥是鳳鳥的形狀,但是顏色卻十分奇異,從未見過,被人稱為玄鳥。
    玄鳥王朝由此而得名,並日益強大,成為了鳳族廣袤領地中唯一的人類王朝。
    當時的整個大陸都被龍鳳龜麟四族占領,每一族都有自己的領地,麵積無比廣闊。
    能夠將整個鳳族領地都納入自己的統治之下,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但是玄鳥王朝有一個奇特的風俗,或者說是規定,那就是每一位帝王死後,都要火化。後來一些帝王直係後裔也喜歡這樣處置自己的後事。
    火化後的骨灰要選擇一個高處,在有風的時候撒在風中。
    這種做法和葉泠鳶原來的世界就不太一樣。
    在葉泠鳶原來的世界裏一直信奉的是“入土為安”,而且屍體一定要完整無缺,才能讓死者順利投胎,下輩子不會受到不好的影響。
    即使後來為了節約土地,國家推行火葬的政策,但是很多老百姓在心裏也是不太情願的。
    沒想到玄鳥王朝的帝王們竟然會這樣開明,自己主動要求死了之後火化,骨灰還要隨風揚了。
    光是這樣就省了多少建造陵墓的花費和人力啊。
    但是戚長闕在旁邊注釋說,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習俗,是因為玄鳥王朝的帝王有鳳鳥的血脈,所以在他們的子孫之中,會有出現返祖現象的可能。
    這意味著有些玄鳥王朝的帝王直係後裔可能會具備涅槃重生的能力。
    但是這種能力,不到死後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啊。
    其實具有涅槃重生能力的那些玄鳥後裔在死後一段時間裏就會從自己身體裏冒出火來,這便是從血緣盡頭得到的那點涅槃火。
    但是玄鳥王朝這些人畢竟不是鳳鳥,而是人類。他們的體型構造與鳳鳥截然不同,無法在涅槃火中煥發生機,所以最終隻能將自己焚燒成灰。
    在這些返祖的人類當中,隻有極少數,會在屍骨成灰之後,開啟重生的步驟。
    那些骨灰會隨風而起,化作一隻鳳鳥的形狀,將死者的亡魂保護起來,向著遠方飛去。
    運氣繼續好下去的話,死者的亡魂會在懵懵懂懂之中,遇到一具適合的軀體,投入其中,開始全新的生命。
    所以這一重重小概率相乘,最後在玄鳥王朝數千年的曆史中,這樣的幸運兒也屈指可數。
    但是,這無法改變每一代玄鳥王朝帝王對於重生的向往。
    所以他們都寧願在死後被火化,萬一要是外火勾動內火,將涅槃火引發出來,開啟了重生的大門呢?
    時間一長,這竟然也成了一種習俗,很多後人根本不知道原因,還在紛紛誇讚這些帝王苗裔節省物力,移風易俗。
    葉泠鳶這一次生病,可是把幾個大丫鬟嚇得不輕,就連小九聽說了,都趕快跑回來,生怕她有點什麽不對。
    這一番折騰下來,葉泠鳶才清楚地意識到,她在這世界其實也不算是孤家寡人,至少這些人的性命和未來都已經綁在了她的身上,與她榮辱與共。
    說起孤家寡人,傅遺愛現在也未必比她好多少呢。
    他倒是這個世界的土著,三觀和大部分人一樣,但是他肯定也沒有一個能夠傾訴所有心事和想法的對象。
    以前也許他還能對傅明珠說一說心裏話,但是現在估計傅遺愛已經沒有這種欲望了。
    皇帝是政治生物,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東西就是皇權。
    曾經傾盡全力把他扶上龍椅的傅明珠,現在應該已經是那個讓傅遺愛在龍椅上坐不穩當的威脅之一了吧?
    別的不說,傅明珠決定讓鳳驪當皇後,事先跟傅遺愛商量好了沒有?
    葉泠鳶傾向於沒有。
    普通的貴族公子都不甘心自己的正妻曾經或者現在仍舊深深愛慕其他男子,更何況是大梁至尊?
    鳳驪對戚長闕的執著,雖然不算是人盡皆知,但也不是什麽秘密,至少是瞞不過皇帝耳目的。
    在知道這件事情的情況下,傅遺愛怎麽可能同意娶她為後?
    看在傅明珠麵子上把她納入後宮為妃都已經很不錯了。
    可是現在的事實就是,傅遺愛已經公開宣布,選擇鳳驪為未來的皇後了。
    那傅遺愛的心情,葉泠鳶覺得,跟被迫吃屎也差不多了吧?
    以後隻怕是每次看見鳳驪,都會想起這是傅明珠強行推給他的皇後,過去那些恩情遲早會被消耗一空,嗬嗬,那個時候,傅明珠就會知道,皇帝到底意味著什麽了。
    老佛爺那句話說得好,你讓我難受一陣子,我讓你難受一輩子。
    這事兒,葉泠鳶就不管了,跟她沒關係,她看熱鬧就行了唄。
    她現在正忙著看書呢。
    戚長闕讓人給她送來的,他親手謄寫的三本史書,內容是關於小世界分裂出來之前的曆史的。
    大概是考慮到她文化程度有限,書中還有不少注釋。
    真的是太看不起她了——嗯,這些注釋其實還是挺有用的,因為兩個世界之間有不小的文化差異,如果沒有注釋,某些人物的舉動,葉泠鳶一時半會兒根本理解不了。
    就比如說,這本史書中記載,玄鳥王朝開國君主小的時候,被母親裝在籃子裏拎到河邊去洗衣服,結果一隻深色神鳥飛過來,撲入了他的身體。
    從此之後,這個小嬰兒就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有力量,後來就建立了玄鳥王朝。
    因為那隻神鳥是鳳鳥的形狀,但是顏色卻十分奇異,從未見過,被人稱為玄鳥。
    玄鳥王朝由此而得名,並日益強大,成為了鳳族廣袤領地中唯一的人類王朝。
    當時的整個大陸都被龍鳳龜麟四族占領,每一族都有自己的領地,麵積無比廣闊。
    能夠將整個鳳族領地都納入自己的統治之下,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但是玄鳥王朝有一個奇特的風俗,或者說是規定,那就是每一位帝王死後,都要火化。後來一些帝王直係後裔也喜歡這樣處置自己的後事。
    火化後的骨灰要選擇一個高處,在有風的時候撒在風中。
    這種做法和葉泠鳶原來的世界就不太一樣。
    在葉泠鳶原來的世界裏一直信奉的是“入土為安”,而且屍體一定要完整無缺,才能讓死者順利投胎,下輩子不會受到不好的影響。
    即使後來為了節約土地,國家推行火葬的政策,但是很多老百姓在心裏也是不太情願的。
    沒想到玄鳥王朝的帝王們竟然會這樣開明,自己主動要求死了之後火化,骨灰還要隨風揚了。
    光是這樣就省了多少建造陵墓的花費和人力啊。
    但是戚長闕在旁邊注釋說,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習俗,是因為玄鳥王朝的帝王有鳳鳥的血脈,所以在他們的子孫之中,會有出現返祖現象的可能。
    這意味著有些玄鳥王朝的帝王直係後裔可能會具備涅槃重生的能力。
    但是這種能力,不到死後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啊。
    其實具有涅槃重生能力的那些玄鳥後裔在死後一段時間裏就會從自己身體裏冒出火來,這便是從血緣盡頭得到的那點涅槃火。
    但是玄鳥王朝這些人畢竟不是鳳鳥,而是人類。他們的體型構造與鳳鳥截然不同,無法在涅槃火中煥發生機,所以最終隻能將自己焚燒成灰。
    在這些返祖的人類當中,隻有極少數,會在屍骨成灰之後,開啟重生的步驟。
    那些骨灰會隨風而起,化作一隻鳳鳥的形狀,將死者的亡魂保護起來,向著遠方飛去。
    運氣繼續好下去的話,死者的亡魂會在懵懵懂懂之中,遇到一具適合的軀體,投入其中,開始全新的生命。
    所以這一重重小概率相乘,最後在玄鳥王朝數千年的曆史中,這樣的幸運兒也屈指可數。
    但是,這無法改變每一代玄鳥王朝帝王對於重生的向往。
    所以他們都寧願在死後被火化,萬一要是外火勾動內火,將涅槃火引發出來,開啟了重生的大門呢?
    時間一長,這竟然也成了一種習俗,很多後人根本不知道原因,還在紛紛誇讚這些帝王苗裔節省物力,移風易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