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姥爺,難道你要開花了嗎?

字數:10192   加入書籤

A+A-


    “老師,那個是七世額爾德尼留下來的,您倒是真舍得。”紮西堅參追上老喇嘛。
    “本就是留下來的寄思之物,有什麽舍得舍不得。見緣起即見法,因果相續。”
    “嘿嘿,您又開始了。”紮西堅參笑了笑,“您就在這裏不要動,我去攔車。”
    “你要記得.......”
    見老喇嘛正色開口,紮西堅參趕緊雙手合十,“老師您說。”
    “下車時別忘了要發票。”
    “......”
    李樂把念珠遞給曾昭儀,“姥爺,剛那個喇嘛給我的。您幫著看看。”
    老頭低頭瞅了眼,“不懂。”
    “哦。”
    “有空,帶你去找個人,他懂。”
    李樂把念珠纏在手腕上,還成,紅呼呼的挺好看。
    社科院的家屬院,在一個叫羅圈胡同的地方。
    據說叫羅圈胡同是因為胡同東口,有一間劉羅鍋子廟。
    不過李樂看了半天,也沒見到什麽和劉羅鍋相關的東西。
    “宰相劉羅鍋”還沒開播,這時候,除了聽單口相聲“君臣鬥”的,甚少有人知道這個乾隆時期的名臣。
    往北是便是大名鼎鼎的史家胡同,就是那個號稱燕京最牛小學所在地。
    李樂琢磨著,回頭怎麽著也得去瞅瞅,沾沾貴氣。
    和此時燕京城裏所有的胡同一樣,窄、擠、破才是常態。
    起初胡同兩邊的四合院,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富家商賈,都是氣派規製的。
    後來從四麵八方擠進了一戶戶人家,四合院隻剩下了四合,院已經變成了多戶群居的雜院。
    兩代、三代人擠在二三十平的小屋裏,共用的水龍頭,共用的官茅房。
    王大姐姐早晨排隊倒尿壺,被拍成照片,四下傳播。
    誰家用個大功率的電器,都會引得整個院跳閘,電暖氣空調這種物件兒,有時候買了都成擺設。
    從路口進胡同這一段,李樂看到了當街洗頭的,院裏露天熗鍋做菜的,房頂上晾衣服的,牆根兒支攤兒修車的,旁邊就是一圈貧嘴光著膀子的老大爺,吵吵著圍著下棋。
    簡陋憋屈的環境,在李樂看來,比道北的窩棚強點兒,有限。
    他們或許不知道,三十年後,有些胡同,除了路平了些,電線粗了些,廁所幹淨了些,其他,變化不大。
    變有錢的,早都搬走。留下那些苦哈哈的百姓,還在繼續熬著。
    也有等到拆遷的,看著挺好,一平八萬十萬的補給你,可你家房子還沒個雞腚眼子大,給你個兩百三百萬又如何。
    想在旁邊買房子,一瞧,草擬打野,最小的60平,一平十萬起。
    誰特麽有錢還能住了幾十年的大雜院?
    得,從二環直接奔通縣。
    小心讓著路人,跟在曾昭儀後麵,七扭八拐的進了掛著社科院家屬院牌牌的小門。
    裏麵就一棟蘇式風格,“”型的七層樓。
    “姥爺,在幾樓?”
    “四樓。”
    李樂聽曾敏說過,老頭的關係一直在院裏,在長安屬於長期駐點。這邊的房子還是是前些年分的。
    燕京,除了開會講課,很少來了。
    沒有電梯,李樂拎著包,吭哧吭哧的爬上樓。
    燕京的七月份,比長安要熱的多。
    就那麽一小段,李樂已經感覺有汗珠順著脊梁骨朝下滑落。
    房子兩室一廳,六十多平,嗯,沒有公攤。
    打開門,一股潮氣伴著異味衝了出來。
    “姥爺,你這多長時間沒來了?”
    “去年十月份才來的,咋?”
    “一股黴味,您沒聞見?”
    看到曾昭儀麵無表情,李樂心說,您幹這行,鼻子早都習慣了,更難聞的都不在話下。
    扔下包,爺倆開始打掃衛生。
    好在裝了個小窗機,要不然,這一層層的浮灰,開起吊扇來,得一屋子煙塵滾滾。
    幹個活,又髒又熱。
    許是樓裏安靜慣了,突然的響動,引得周圍的鄰居出門查看。
    “瞧瞧,瞧瞧,這不是老曾麽?怎麽,是高原的黃土不埋人還是西北沒有你的青山了,終於想起回來了?”
    一個瘦瘦的老頭,背著手在門口,衝曾昭儀嚷嚷。
    “我好歹還能爬山下坎,你離了輪椅還能走幾步?”
    “嘿,你就強吧,自己多大了,心裏沒點數。”
    老頭瞧見李樂,“這是小敏的兒子?”
    曾昭儀“嗯”了一聲,對李樂說道,“這是哲學院的秦燾秦教授。”
    “秦爺爺好。”
    “哎,好,好。”秦燾衝李樂揮揮手,“老曾,聽見沒,秦爺爺,這不就是和親爺爺一個意思。”
    “回頭來家吃西瓜,一早剛買的,又大又圓,便宜你了。”
    說完,秦燾一扭頭,走了。
    沒一會兒,又陸陸續續來了幾個老頭老太。
    不過都和秦燾一樣,站在門口打個招呼,說上兩句。
    直到一個女人出現。
    “呀,曾老師,我還想著您今天會不會回來呢。
    女人穿著一件紅色長裙,緊束著腰帶,長發盤起,腳步輕盈,走進時,像一朵紅雲從天邊飄來。
    優雅的舉止,豐韻的儀態,在舉手投足間流瀉無遺。
    白到發冷的皮膚更襯起紅裙熱烈。
    雙眉修長,眼光細膩如和田玉。
    四十還是五十?李樂第一次對猜測一個女人的年紀犯了難。
    若認小了,可女人的眼角、脖頸分明帶了歲月留下的滄桑溝壑。
    若認大了,女人這短短的一顰一笑,又帶了些年輕女子才能有的靈動鬆弛。
    “嘿,小夥兒,你是曾老師什麽人?挺帥啊!”女人笑道。
    “行了,別逗他。”曾昭儀捏著抹布走過來,對李樂說道,“萬俟姍,所裏的研究員。”
    李樂點點頭,說道,“莫姨,你好。”
    女人聽到,微微仰頭,哈哈笑了起來,“錯了,錯了,姓萬俟,名姍。”
    “萬俟?”
    萬俟珊走到李樂身邊餐桌旁,伸手出,在滿是灰塵的桌麵上,寫下自己的名字。
    李樂湊過去,這才明白,複姓萬俟。
    “記住了麽?”萬俟珊歪頭,笑道。
    “嗯,記住了,和構陷嶽飛的萬俟卨一個姓氏。”
    “喲,知道的還不少。”
    萬俟珊順勢湊李樂手裏拿過抹布,開始擦桌子。
    “行了,這裏不用你,趕緊回去準備資料,明天要用的。”
    曾昭儀見狀,皺著眉頭說了句。
    “不耽誤,資料早就整理好了,小張正在弄幻燈片,用不到我,我幫您把這裏收拾收拾。”
    “李樂是吧,去拿個盆接點水,擦東西哪有緊著一塊抹布不淘的?”
    “哦。”
    “盆在衛生間櫃子第二層,紅色帶著熊貓盼盼的那個,別拿錯了。”
    我滴媽耶,這特娘滴是啥情況?
    李樂慢慢挪向衛生間,眼神在自家姥爺和這個姍姨身上來回徘徊。
    要不要給家裏匯報?
    我該怎麽說?
    愁似鰥魚知夜永,懶同蝴蝶為春忙?
    哎呀,如何是好。
    “老師,那個是七世額爾德尼留下來的,您倒是真舍得。”紮西堅參追上老喇嘛。
    “本就是留下來的寄思之物,有什麽舍得舍不得。見緣起即見法,因果相續。”
    “嘿嘿,您又開始了。”紮西堅參笑了笑,“您就在這裏不要動,我去攔車。”
    “你要記得.......”
    見老喇嘛正色開口,紮西堅參趕緊雙手合十,“老師您說。”
    “下車時別忘了要發票。”
    “......”
    李樂把念珠遞給曾昭儀,“姥爺,剛那個喇嘛給我的。您幫著看看。”
    老頭低頭瞅了眼,“不懂。”
    “哦。”
    “有空,帶你去找個人,他懂。”
    李樂把念珠纏在手腕上,還成,紅呼呼的挺好看。
    社科院的家屬院,在一個叫羅圈胡同的地方。
    據說叫羅圈胡同是因為胡同東口,有一間劉羅鍋子廟。
    不過李樂看了半天,也沒見到什麽和劉羅鍋相關的東西。
    “宰相劉羅鍋”還沒開播,這時候,除了聽單口相聲“君臣鬥”的,甚少有人知道這個乾隆時期的名臣。
    往北是便是大名鼎鼎的史家胡同,就是那個號稱燕京最牛小學所在地。
    李樂琢磨著,回頭怎麽著也得去瞅瞅,沾沾貴氣。
    和此時燕京城裏所有的胡同一樣,窄、擠、破才是常態。
    起初胡同兩邊的四合院,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富家商賈,都是氣派規製的。
    後來從四麵八方擠進了一戶戶人家,四合院隻剩下了四合,院已經變成了多戶群居的雜院。
    兩代、三代人擠在二三十平的小屋裏,共用的水龍頭,共用的官茅房。
    王大姐姐早晨排隊倒尿壺,被拍成照片,四下傳播。
    誰家用個大功率的電器,都會引得整個院跳閘,電暖氣空調這種物件兒,有時候買了都成擺設。
    從路口進胡同這一段,李樂看到了當街洗頭的,院裏露天熗鍋做菜的,房頂上晾衣服的,牆根兒支攤兒修車的,旁邊就是一圈貧嘴光著膀子的老大爺,吵吵著圍著下棋。
    簡陋憋屈的環境,在李樂看來,比道北的窩棚強點兒,有限。
    他們或許不知道,三十年後,有些胡同,除了路平了些,電線粗了些,廁所幹淨了些,其他,變化不大。
    變有錢的,早都搬走。留下那些苦哈哈的百姓,還在繼續熬著。
    也有等到拆遷的,看著挺好,一平八萬十萬的補給你,可你家房子還沒個雞腚眼子大,給你個兩百三百萬又如何。
    想在旁邊買房子,一瞧,草擬打野,最小的60平,一平十萬起。
    誰特麽有錢還能住了幾十年的大雜院?
    得,從二環直接奔通縣。
    小心讓著路人,跟在曾昭儀後麵,七扭八拐的進了掛著社科院家屬院牌牌的小門。
    裏麵就一棟蘇式風格,“”型的七層樓。
    “姥爺,在幾樓?”
    “四樓。”
    李樂聽曾敏說過,老頭的關係一直在院裏,在長安屬於長期駐點。這邊的房子還是是前些年分的。
    燕京,除了開會講課,很少來了。
    沒有電梯,李樂拎著包,吭哧吭哧的爬上樓。
    燕京的七月份,比長安要熱的多。
    就那麽一小段,李樂已經感覺有汗珠順著脊梁骨朝下滑落。
    房子兩室一廳,六十多平,嗯,沒有公攤。
    打開門,一股潮氣伴著異味衝了出來。
    “姥爺,你這多長時間沒來了?”
    “去年十月份才來的,咋?”
    “一股黴味,您沒聞見?”
    看到曾昭儀麵無表情,李樂心說,您幹這行,鼻子早都習慣了,更難聞的都不在話下。
    扔下包,爺倆開始打掃衛生。
    好在裝了個小窗機,要不然,這一層層的浮灰,開起吊扇來,得一屋子煙塵滾滾。
    幹個活,又髒又熱。
    許是樓裏安靜慣了,突然的響動,引得周圍的鄰居出門查看。
    “瞧瞧,瞧瞧,這不是老曾麽?怎麽,是高原的黃土不埋人還是西北沒有你的青山了,終於想起回來了?”
    一個瘦瘦的老頭,背著手在門口,衝曾昭儀嚷嚷。
    “我好歹還能爬山下坎,你離了輪椅還能走幾步?”
    “嘿,你就強吧,自己多大了,心裏沒點數。”
    老頭瞧見李樂,“這是小敏的兒子?”
    曾昭儀“嗯”了一聲,對李樂說道,“這是哲學院的秦燾秦教授。”
    “秦爺爺好。”
    “哎,好,好。”秦燾衝李樂揮揮手,“老曾,聽見沒,秦爺爺,這不就是和親爺爺一個意思。”
    “回頭來家吃西瓜,一早剛買的,又大又圓,便宜你了。”
    說完,秦燾一扭頭,走了。
    沒一會兒,又陸陸續續來了幾個老頭老太。
    不過都和秦燾一樣,站在門口打個招呼,說上兩句。
    直到一個女人出現。
    “呀,曾老師,我還想著您今天會不會回來呢。
    女人穿著一件紅色長裙,緊束著腰帶,長發盤起,腳步輕盈,走進時,像一朵紅雲從天邊飄來。
    優雅的舉止,豐韻的儀態,在舉手投足間流瀉無遺。
    白到發冷的皮膚更襯起紅裙熱烈。
    雙眉修長,眼光細膩如和田玉。
    四十還是五十?李樂第一次對猜測一個女人的年紀犯了難。
    若認小了,可女人的眼角、脖頸分明帶了歲月留下的滄桑溝壑。
    若認大了,女人這短短的一顰一笑,又帶了些年輕女子才能有的靈動鬆弛。
    “嘿,小夥兒,你是曾老師什麽人?挺帥啊!”女人笑道。
    “行了,別逗他。”曾昭儀捏著抹布走過來,對李樂說道,“萬俟姍,所裏的研究員。”
    李樂點點頭,說道,“莫姨,你好。”
    女人聽到,微微仰頭,哈哈笑了起來,“錯了,錯了,姓萬俟,名姍。”
    “萬俟?”
    萬俟珊走到李樂身邊餐桌旁,伸手出,在滿是灰塵的桌麵上,寫下自己的名字。
    李樂湊過去,這才明白,複姓萬俟。
    “記住了麽?”萬俟珊歪頭,笑道。
    “嗯,記住了,和構陷嶽飛的萬俟卨一個姓氏。”
    “喲,知道的還不少。”
    萬俟珊順勢湊李樂手裏拿過抹布,開始擦桌子。
    “行了,這裏不用你,趕緊回去準備資料,明天要用的。”
    曾昭儀見狀,皺著眉頭說了句。
    “不耽誤,資料早就整理好了,小張正在弄幻燈片,用不到我,我幫您把這裏收拾收拾。”
    “李樂是吧,去拿個盆接點水,擦東西哪有緊著一塊抹布不淘的?”
    “哦。”
    “盆在衛生間櫃子第二層,紅色帶著熊貓盼盼的那個,別拿錯了。”
    我滴媽耶,這特娘滴是啥情況?
    李樂慢慢挪向衛生間,眼神在自家姥爺和這個姍姨身上來回徘徊。
    要不要給家裏匯報?
    我該怎麽說?
    愁似鰥魚知夜永,懶同蝴蝶為春忙?
    哎呀,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