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三角地就是“刑場”

字數:9294   加入書籤

A+A-


    早先燕大裏起名,總是略顯敷衍和隨意。
    食堂不叫什麽園、苑、閣,麵積最大的,就叫大飯廳。
    大飯廳前麵的空地上,自打栽了一些柿子樹,名字也就變成了俗不可耐的柿子林,再後來逐漸變成了賣書或者搞集會的地方。
    尤其賣書,幾根繩子拉在柿子樹之間,圍起來的就是一個攤位。
    多是些個人看過的二手書和教材,真有什麽好東西,也得等偶爾來這裏練攤兒的教授、老師,在他們手裏碰碰運氣。給錢也行,拿書換也成。
    在柿子林裏,完成了知識的再傳播。
    但這兩處地方,都不如一旁挨著的三角地出名。
    在一些有著某種精神特質的學生眼裏,這裏是學校裏有誌青年、有識之士,才情四溢之人,“思想火花”和“不羈精神”最終匯聚交流之地。
    幾塊簡陋的宣傳欄,並排而立,貌不驚人。
    誰都可以朝上麵貼東西,但能堅持多長時間,隻關乎內容。密密麻麻,五顏六色,隨風嘩嘩作響,體現著燕大的散漫、任性。
    尋物但也可能尋人的啟事,售賣二三四手物品的招貼,要多長個心眼兒的求助信息,社團活動的通知,以及校內外學術動態,時政隨感等等,家國情懷,高談闊論,揮斥方遒。
    沒有信息時代的點讚留言,反而像是廁所蹲坑隔板上的塗鴉。有的在原紙上隨意加批著類似“俺也一樣,+1,讚”或者“狗屁,胡吊扯,垃圾,yue!”,也有在另起一張,洋洋灑灑小作文予以嚴詞駁斥和大力支持。
    三角地駁雜、有趣、有用。成了燕大裏一塊最特殊的地方。
    隻不過此時李樂看到的三角地,已經逐漸變了味道。
    宣傳欄上補丁一般密布的,以新西方為首的各類考研、托福、gre的宣傳單頁,四六級輔導班,出國留學,招聘信息的招貼紙,就像電線杆子上治療特殊疾病小廣告一樣,讓人膈應的難受。
    浪潮滾滾而來,打掉一些東西,又帶來一些東西,新老交替從不事先招呼,潛移默化中,已經完成了時代的更迭。
    沒那麽壞,但也沒那麽好,終究還得看你的選擇。
    一旁書店的小門臉前,王伍胳肢窩下麵夾著一米多長黃色的一卷紙,手插在兜裏,腳尖不斷搓著地。
    “就這樣能行不?”
    李樂點點頭,“行不行先把輿論造出來。再說,又不是造謠,傳播謠言。”
    “我們隻是用平實和質樸的語言,來客觀描述一件事情的起因經過。符合新聞學的三要素,誰也挑不出毛病。這裏就是他的‘刑場’。”
    “成,就聽你的。不過......”王伍指了指來往的人群,“不會被人給撕了?”
    “放心,上麵寫了咒語。再說,這種茶餘飯後的八卦,大家喜聞樂見。”李樂說完,瞅了眼路口,“老張呢,怎麽還沒來。去哪買漿糊去了?”
    “不知道,應該快了吧,哎,來了!”
    李樂扭頭,看到張昭騎著一輛戰損巴格達風格的女式自行車,忽忽悠悠從宿舍樓的方向拐了過來。
    一捏閘,“吱扭”一聲,停到兩人身旁。
    “你這,不是從北門出去的麽,怎麽從那裏過來的?這哪來的車?”
    “路不熟,拐錯路口了。車子是遇到戲劇社的師姐,借的。給,兩瓶,夠不?”張昭岔開腿,支棱著,從已經快散架的車籃子裏提溜出兩瓶漿糊。
    李樂接過來,“夠了。走,貼上去。”
    沒到飯點兒,人還不多,幾個湊在宣傳板前看小文章的,瞧見李樂三人過來,讓開了位置。
    有人問道,“嗨,哥們兒,那個部分的?”
    “昌平園。”
    “嗬,可夠遠的,跑這兒貼什麽?這麽大一張。廣告還是通知?”
    李樂回了句,“大字報。”
    “auv,這兩年可少見啊,什麽內容的?”
    “揭發加罵人。”
    “水平如何?”
    “夠髒!”
    “那還等啥,趕緊貼上,要幫忙不?”
    李樂想了想,“哪塊兒存活率高?”
    “這兒,往這貼,從這到那,一片都是罵人的。”那人指著一處。
    “謝謝啊。”
    李樂比劃比劃大小,找了塊空大的,衝王伍說道,“貼!”
    。。。。。。
    校慶臨近,吳亮在外聯部裏的工作日漸繁忙。
    外聯部的官方定義是主要負責開展與國內各大高校的聯誼工作,與校外的企業和讚助商進行合作溝通,為廣大校友謀取福利優惠。
    其實說白了就是對外拉取讚助,對內與各部門對接,報銷賬單。
    有人覺得挺苦逼的一工作,但學校和學校差別大了去了。
    有的學校,搞活動拉個讚助,求爺爺告奶奶,弄來三瓜倆棗的,一個不合適,還得被數落一頓,那滋味兒。
    可頂著燕大的名頭,讚助不愁,各方給的優惠不斷。就連看演唱會球賽,都有人送票。手裏有錢有資源,屬於極吃香的部門。
    校慶之時,眾多世界名流,國內高官大佬齊聚,屆時想要露個臉的企業單位不要太多,吳亮他們所謂的繁忙,也早早的開始與社會接軌。
    昨晚一個做禮品的公司安排了席麵,酒好菜貴,嗨歌勁舞,自然就醉了。
    一覺睡到中午,吳亮這才暈乎乎的起了床。
    想起晚上還有一家做廣告衫的邀約,吳亮歎口氣,這日子過得。
    端著盆準備洗漱,剛走到水房門口,就被人喚住,“吳亮,吳亮!”
    “有事?你先去我寢室,我洗把臉再說。”
    來人一臉焦急,“還洗什麽臉,趕緊去三角地,那邊有你的大字報!”
    “什麽玩意兒?”吳亮揉著眼,好像還沒聽明白。
    “大字報!”
    “哦,什麽樣的?”
    “別問了,趕緊過去看看吧。”
    來人拉起還穿著拖鞋的吳亮,“呱嗒呱嗒”一路小跑,衝向三角地。
    還沒到地方,就遠遠的瞧見宣傳板的一角,被人圍的裏三層外三層。
    趕緊湊過去,及聽到此起彼伏的議論聲。
    “嘿,這吳亮是誰?”
    “聽說是外聯部的,經管吧,好像是。”
    “這事兒做的,可不地道啊。”
    “可不,坑自己人,忒不是個玩意兒。”
    “鱉孫兒!”
    “樂色!”
    吳亮在旁一聽,心裏頓時一驚,這是什麽事東窗事發了?
    元旦新年晚會吃回扣?不會啊,租音響那家夥嘴挺緊的啊。
    三八節女生禮品?也不對,我沒怎麽參與,都是女生部主辦的,我就給賣衛生巾的搭了個線,不至於不至於。
    那就是上次歌手比賽更換合同金額的事情?
    艸,那特麽是部長和幾個副部長幹的,和我有什麽關係?
    越想越不對勁,一抬頭,看的人太多,隻好又低著腦袋,溜邊兒,見縫插針,擠了進去。
    通過前頭倆大個兒肩膀中間的縫隙,吳亮瞅見了那張黃底紅字的所謂大字報。
    待看到標題的幾個大字,吳亮暗道,這下,要毀。
    早先燕大裏起名,總是略顯敷衍和隨意。
    食堂不叫什麽園、苑、閣,麵積最大的,就叫大飯廳。
    大飯廳前麵的空地上,自打栽了一些柿子樹,名字也就變成了俗不可耐的柿子林,再後來逐漸變成了賣書或者搞集會的地方。
    尤其賣書,幾根繩子拉在柿子樹之間,圍起來的就是一個攤位。
    多是些個人看過的二手書和教材,真有什麽好東西,也得等偶爾來這裏練攤兒的教授、老師,在他們手裏碰碰運氣。給錢也行,拿書換也成。
    在柿子林裏,完成了知識的再傳播。
    但這兩處地方,都不如一旁挨著的三角地出名。
    在一些有著某種精神特質的學生眼裏,這裏是學校裏有誌青年、有識之士,才情四溢之人,“思想火花”和“不羈精神”最終匯聚交流之地。
    幾塊簡陋的宣傳欄,並排而立,貌不驚人。
    誰都可以朝上麵貼東西,但能堅持多長時間,隻關乎內容。密密麻麻,五顏六色,隨風嘩嘩作響,體現著燕大的散漫、任性。
    尋物但也可能尋人的啟事,售賣二三四手物品的招貼,要多長個心眼兒的求助信息,社團活動的通知,以及校內外學術動態,時政隨感等等,家國情懷,高談闊論,揮斥方遒。
    沒有信息時代的點讚留言,反而像是廁所蹲坑隔板上的塗鴉。有的在原紙上隨意加批著類似“俺也一樣,+1,讚”或者“狗屁,胡吊扯,垃圾,yue!”,也有在另起一張,洋洋灑灑小作文予以嚴詞駁斥和大力支持。
    三角地駁雜、有趣、有用。成了燕大裏一塊最特殊的地方。
    隻不過此時李樂看到的三角地,已經逐漸變了味道。
    宣傳欄上補丁一般密布的,以新西方為首的各類考研、托福、gre的宣傳單頁,四六級輔導班,出國留學,招聘信息的招貼紙,就像電線杆子上治療特殊疾病小廣告一樣,讓人膈應的難受。
    浪潮滾滾而來,打掉一些東西,又帶來一些東西,新老交替從不事先招呼,潛移默化中,已經完成了時代的更迭。
    沒那麽壞,但也沒那麽好,終究還得看你的選擇。
    一旁書店的小門臉前,王伍胳肢窩下麵夾著一米多長黃色的一卷紙,手插在兜裏,腳尖不斷搓著地。
    “就這樣能行不?”
    李樂點點頭,“行不行先把輿論造出來。再說,又不是造謠,傳播謠言。”
    “我們隻是用平實和質樸的語言,來客觀描述一件事情的起因經過。符合新聞學的三要素,誰也挑不出毛病。這裏就是他的‘刑場’。”
    “成,就聽你的。不過......”王伍指了指來往的人群,“不會被人給撕了?”
    “放心,上麵寫了咒語。再說,這種茶餘飯後的八卦,大家喜聞樂見。”李樂說完,瞅了眼路口,“老張呢,怎麽還沒來。去哪買漿糊去了?”
    “不知道,應該快了吧,哎,來了!”
    李樂扭頭,看到張昭騎著一輛戰損巴格達風格的女式自行車,忽忽悠悠從宿舍樓的方向拐了過來。
    一捏閘,“吱扭”一聲,停到兩人身旁。
    “你這,不是從北門出去的麽,怎麽從那裏過來的?這哪來的車?”
    “路不熟,拐錯路口了。車子是遇到戲劇社的師姐,借的。給,兩瓶,夠不?”張昭岔開腿,支棱著,從已經快散架的車籃子裏提溜出兩瓶漿糊。
    李樂接過來,“夠了。走,貼上去。”
    沒到飯點兒,人還不多,幾個湊在宣傳板前看小文章的,瞧見李樂三人過來,讓開了位置。
    有人問道,“嗨,哥們兒,那個部分的?”
    “昌平園。”
    “嗬,可夠遠的,跑這兒貼什麽?這麽大一張。廣告還是通知?”
    李樂回了句,“大字報。”
    “auv,這兩年可少見啊,什麽內容的?”
    “揭發加罵人。”
    “水平如何?”
    “夠髒!”
    “那還等啥,趕緊貼上,要幫忙不?”
    李樂想了想,“哪塊兒存活率高?”
    “這兒,往這貼,從這到那,一片都是罵人的。”那人指著一處。
    “謝謝啊。”
    李樂比劃比劃大小,找了塊空大的,衝王伍說道,“貼!”
    。。。。。。
    校慶臨近,吳亮在外聯部裏的工作日漸繁忙。
    外聯部的官方定義是主要負責開展與國內各大高校的聯誼工作,與校外的企業和讚助商進行合作溝通,為廣大校友謀取福利優惠。
    其實說白了就是對外拉取讚助,對內與各部門對接,報銷賬單。
    有人覺得挺苦逼的一工作,但學校和學校差別大了去了。
    有的學校,搞活動拉個讚助,求爺爺告奶奶,弄來三瓜倆棗的,一個不合適,還得被數落一頓,那滋味兒。
    可頂著燕大的名頭,讚助不愁,各方給的優惠不斷。就連看演唱會球賽,都有人送票。手裏有錢有資源,屬於極吃香的部門。
    校慶之時,眾多世界名流,國內高官大佬齊聚,屆時想要露個臉的企業單位不要太多,吳亮他們所謂的繁忙,也早早的開始與社會接軌。
    昨晚一個做禮品的公司安排了席麵,酒好菜貴,嗨歌勁舞,自然就醉了。
    一覺睡到中午,吳亮這才暈乎乎的起了床。
    想起晚上還有一家做廣告衫的邀約,吳亮歎口氣,這日子過得。
    端著盆準備洗漱,剛走到水房門口,就被人喚住,“吳亮,吳亮!”
    “有事?你先去我寢室,我洗把臉再說。”
    來人一臉焦急,“還洗什麽臉,趕緊去三角地,那邊有你的大字報!”
    “什麽玩意兒?”吳亮揉著眼,好像還沒聽明白。
    “大字報!”
    “哦,什麽樣的?”
    “別問了,趕緊過去看看吧。”
    來人拉起還穿著拖鞋的吳亮,“呱嗒呱嗒”一路小跑,衝向三角地。
    還沒到地方,就遠遠的瞧見宣傳板的一角,被人圍的裏三層外三層。
    趕緊湊過去,及聽到此起彼伏的議論聲。
    “嘿,這吳亮是誰?”
    “聽說是外聯部的,經管吧,好像是。”
    “這事兒做的,可不地道啊。”
    “可不,坑自己人,忒不是個玩意兒。”
    “鱉孫兒!”
    “樂色!”
    吳亮在旁一聽,心裏頓時一驚,這是什麽事東窗事發了?
    元旦新年晚會吃回扣?不會啊,租音響那家夥嘴挺緊的啊。
    三八節女生禮品?也不對,我沒怎麽參與,都是女生部主辦的,我就給賣衛生巾的搭了個線,不至於不至於。
    那就是上次歌手比賽更換合同金額的事情?
    艸,那特麽是部長和幾個副部長幹的,和我有什麽關係?
    越想越不對勁,一抬頭,看的人太多,隻好又低著腦袋,溜邊兒,見縫插針,擠了進去。
    通過前頭倆大個兒肩膀中間的縫隙,吳亮瞅見了那張黃底紅字的所謂大字報。
    待看到標題的幾個大字,吳亮暗道,這下,要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