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6章 隻生一個好

字數:10117   加入書籤

A+A-


    “商業谘詢?”梁燦想道,“可社會上不是已經有了麽,那些谘詢公司?搞電話訪問、街頭問卷?”
    “嘁,那些都和騙子差不多,我說的是,”張曼曼一擺手,“是專門針對網絡社會、虛擬空間的。”
    “同誌們啊,與時俱進啊,05年了,根據我包夜額,上網這幾年的觀察,網上,越來越成為反映社情民意、匯聚公共討論甚至引爆社會事件的重要場域。”
    “但你們看,無論是公家、企業還是學界,對這塊的認知和應對,大多還停留在刪帖、發通稿,這種初級階段,缺乏係統性的認知工具和分析方法。”
    張曼曼越說思路越清晰,語速也快了起來,“但我們,最清楚這裏麵的價值。”
    “網絡上的熱點事件、流行話題、情緒波動、意見領袖的形成與更迭這些都是觀察社會心態、群體行為、文化變遷甚至政策效果的絕佳窗口。”
    “傳統的問卷調查、深度訪談,成本高、周期長、樣本有限,而且存在霍桑效應。”
    “但網絡上的言論,相對更自發、更海量、更即時,係統性地監測各大論壇、博客、球球群裏的熱點話題和情緒走向。”
    “比如?”梁燦問。
    “比如的多了。”
    張曼曼掰著手指頭,“”分析某個突發公共事件在網絡上的傳播路徑和情緒演變,可以研究危機傳播中的謠言生成與澄清機製。再有,追蹤一個像芙蓉姐姐這樣的網絡紅人現象,能透視草根文化、審醜心理和媒介權力的互動,甚至分析不同城市論壇裏關於房價的討論熱度與用詞情緒,都能側麵反映區域性的社會焦慮和經濟預期。”
    “另外,還有分析特定事件,比如企業危機、明星醜聞、甚至地方政策爭議,在網絡空間的發酵路徑、關鍵傳播節點、情緒極化程度”
    “然後呢?”李樂想到了一個可能,饒有興趣地問道。
    “然後?”張曼曼一拍桌子,“基於咱們的社會網絡分析、傳播動力學這些看家本領,建立預測模型。預測某個線上熱點事件,有多大可能破圈,從虛擬燃燒到現實?會引發多大範圍、多強烈的線下反應?是簡單的口水仗,還是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或者對特定個體、機構的實質性傷害?”
    “也是啊,”李樂帶著誘導的語氣補充道,“而且,每一次這種事件,都是一次天然的、無法複製的社會壓力測試,我們能觀測,信息在複雜社會網絡中的傳染模式;謠言與真相的博弈動力學,線上情緒如何轉化為線下集體行動。”
    “不同階層、教育背景的群體在信息接收和行動上的差異,還有類似,虛擬空間的象征性暴力,如何轉化為現實社會的實質性傷害或結構性改變?”
    張曼曼聽完,一拍梁燦的大腿,“啪!”
    “對啊,你們想想,這研究價值有多大?對企業,可以預警品牌危機,對公家,可以洞察民情,預判政策推行的網絡阻力,對學界,這就是一座研究網絡社會如何深度重塑現實規則的活體金礦。”
    “不僅能深化網絡社會學的理論基礎,還能為輿情預警、危機公關、甚至網絡空間治理實證支撐,這玩意兒,不比咱們在故紙堆裏摳概念強一萬倍?”
    “艸!你特麽拍李樂去,拍我幹嘛?”
    “我要能打過他,還要你說?”
    “你能打過我?”
    “你~~~”
    梁燦比了比個頭,發現了差距,比了比肢體厚度,半斤八兩,可一想起這狗日的健將證書,歎了口氣道。
    “你這想法是,網絡這東西,現在就像脫韁野馬,誰都感覺它力量大,但誰也說不清它下一秒往哪衝。真要能搞出個像樣的監測模型,哪怕隻是基礎的,那也是給這匹野馬套了根韁繩,至少能看清它奔跑的方向。”
    可話鋒一轉,“不過,問題也不少。技術層麵,這些信息怎麽搜集、整理、清洗、分析?模型建立的理論基礎夠不夠紮實?倫理層麵更敏感,你這監測,算不算變相的網絡監聽?公眾知道了會怎麽想?還有,資金來源呢?誰給你權限去觀測人家的危機?別到時候惹一身騷。”
    張曼曼顯然已經想過這些,大手一揮,“技術不是問題,開源爬蟲框架、文本情感分析工具都在發展,咱們可以拉計算機係的人入夥。”
    “理論基礎,咱們這篇論文就是打地基,倫理問題確實棘手,但咱們定位是學術研究、公益預警,不涉及商業操控,數據脫敏處理,或許能走通。至於錢”
    張曼曼看了看小李廚子,又看了看梁燦,嘿嘿一笑,“還有,我可以去找泡你馬聊聊?”
    李樂沒立刻回答,手指頭摩挲著紙杯杯粗糙的杯沿,張曼曼這個突如其來的構想,像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在他心裏蕩開了一圈圈漣漪。
    資料室裏再次安靜下來,隻有張曼曼略顯急促的呼吸聲。
    窗外,天色更暗了些,槐樹的影子在玻璃上拉得老長。遠處傳來隱約的自行車鈴聲和學生的喧嘩,屬於現實世界的聲響,此刻卻仿佛隔著一層毛玻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李樂的目光落在桌麵上散亂的文件上,那裏麵埋藏著即將在虛擬世界點燃的火焰,也孕育著張曼曼描繪的那個龐大而危險的“輿情實驗室”的雛形。
    虛擬空間,輿論浪潮,社會映射這些原本隻是論文裏冰冷的術語和眼前一個操作計劃。
    但張曼曼的話,卻像推開了一扇窗,卻推開了一個更真實的田野,一個正在急速膨脹、深刻重塑現實社會的數字疆域。
    “曼曼,你這想法,有點意思,”李樂終於開口,“咋想到的?”
    “也沒怎麽吧,就前幾天和聞老師一起去京城青年報找她哥吃飯的時候,在那邊見到一個叫姚遠的哥們兒,正在抱怨現在的輿情處理,要麽拖著裝死,要麽甩鍋,往上甩,往下甩,就不往自己身上背,而且,事鬧大了,上麵才知道,巴拉巴拉的。”
    梁燦也終於停下了轉筆,把鉛筆往桌上,胡塞爾的大部頭上一拍,“海德格爾的在世存在,現在得加上在線存在了,這個,我看行,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網眼兒?”
    李樂和張曼曼對視一眼,嗯,沒錯,都想到了另一種套在大白腿上的東西。
    “名字早著呢,”李樂放下杯子,“虛擬空間,早就不再是現實的簡單映射。它已經是另一種形態的現實,有它自己的運行法則、權力結構和毀滅性能量。”
    “這次,鄭宇哲隻是撞到槍口上的一個小卒子,他背後,是這套新法則的冰山一角。”
    “如果搞這個監測機構,不是為了當什麽網絡世界的預言家或者救世主。是為了理解它,馴服它,至少,在它掀起毀滅性浪潮之前,給岸邊的人提個醒。”
    “是吧?也是。”張曼曼不住點頭。
    “你別點頭,我想起來個事兒,你剛說啥?”
    “啥?”
    “跟聞老師幹嘛去了?”
    “啊,我說啥了?沒有!”
    “阿燦,他說了吧?”
    “聽著呢,京城青年報,聞老師的哥哥。”
    “謔,這就,見大舅哥了?”
    “沒,我沒說,不,沒見!”
    “喲,寧死不屈是吧?”
    “哎哎,別擰,再擰,我就叫了啊。”
    “叫啊,你叫,你叫破喉”
    “哐唧!”
    “你們仨,幹嘛呐?這一屋酒味!咋滴,把這兒當俱樂部了?”
    “呀,馬主任,我們在討論問題,酒精有助於開發智力!”
    “智力個屁,說啥,我也聽聽?看看能說出個什麽一二三四甲乙丙丁子醜寅卯來!”
    “主任,學生”
    “有屁先放一邊,說說你們仨剛叫喚啥呢?走廊那頭都聽見了。”
    “沒啥,就,我們就一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馬主任的辦公室裏,剛狗腿子附身拖完地的李樂拎著塊抹布,站在辦公桌前,嘿嘿著。
    “探討啥?”
    “不是張曼曼麽,最近在琢磨我那個小課題方向延伸出來的一個想法。就是關於網絡上的信息傳播速度太快,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我們就在想”
    馬主任聽到李樂好像要說點兒正事兒,手一指,“坐著說,你站著,我壓抑。”
    “誒,”李樂忙坐到對麵,“就我們覺得,能不能利用咱們社會學的分析工具,結合點技術手段,建立一個監測和分析網絡輿情的平台。”
    那個鄭宇哲的事情肯定不能說,隻好把這個聽起來更“宏觀”的給說了。
    “哦?監測輿情?”馬主任拿起保溫杯,擰開蓋兒,吹了吹浮沫,眼皮一抬,“怎麽監測?意義又在哪裏?”
    李樂往前一趴,胸口抵在桌沿,看著馬主任的,解釋道,“網絡上,網民發言相對自發,數量龐大,而且即時性特別強。一個熱點事件出來,幾個小時就能傳遍各大論壇,情緒、觀點、謠言、真相,全在裏麵攪和。”
    “我們是想用社會網絡分析、傳播動力學係統性地抓取和分析特定話題、事件在網絡上的傳播路徑、熱度變化、關鍵節點、情緒傾向”
    “就好比,分析某個政策爭議在網絡上的發酵過程,預測它有多大可能從線上燒到線下,會引發什麽樣的社會反應提升社會治理的預見性,優化公共溝通,都有現實意義。”
    李樂斟酌著,給馬主任描述張曼曼那個略顯激進的構想,重點強調了其理論意義理解網絡社會運行規則,服務社會風險預警,輔助公共決策。
    馬主任安靜地聽著,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保溫杯,發出輕微的“篤篤”聲。
    等李樂說完,身體往後一靠,“輿情監控?預警平台?李樂,想法是好的,年輕人有闖勁,敢想敢幹,這很好。但是,”他話鋒一轉,語氣沉了下來,“搞這個,這裏頭的水,深得很呐。”
    他掰著手指頭,一樣一樣數給李樂聽。
    “第一,技術關。海量數據怎麽抓?論壇、博客、球球、聊天社交軟件?還有那些剛冒頭的什麽校內網、貼吧,五花八門,格式各異。抓來了怎麽存?存哪裏?服務器要多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還有分析,什麽情感傾向、熱點追蹤、傳播路徑預測,靠什麽算?靠你的腦袋瓜?”
    “那肯定不能,把我腦子燒成渣渣也不成啊。”
    馬主任沒理他,自顧自說道,“第二,合規關。你爬人家的網站,抓人家的發言,算不算侵犯隱私?算不算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係統數據?擦邊球打不好,是要吃官司的。到時候,你讓誰上?別給我提那個禍害。”
    李樂笑了笑,“不能,髒。”
    “第三,人員。一個平台,需要什麽樣的人?懂技術的工程師、搞算法的科學家、能寫分析報告的專業輿情分析師、懂市場運營的銷售、處理法務合規的專員”
    “最後,市場關。想法再好,賣給誰?你怎麽證明你的分析比別人準?你的預警比別人快?你的報告值那個價?商業模式怎麽設計?是賣軟件?賣服務?還是賣報告?怎麽持續造血?””
    “這些,都是問題啊。”馬主任一口氣說完,剛要探身,小李狗腿更快一步,把茶杯遞了過去。
    馬主任接了,抿了一大口,看向李樂,眼神複雜,“李樂啊,學術歸學術,真要把想法變成公司,變成產品,這裏頭牽扯的東西嘿,多了去了。”
    李樂安靜地聽著,臉上沒什麽波瀾,心裏卻飛快地轉著念頭,老頭這是啥意思?給自己上課?還有,他對這套咋這麽熟悉,一套套的?
    可主任的話不能掉在地上,自然反應一般,笑道,“主任說得對,句句在理,醍醐灌頂。要不怎麽說薑還是老的辣,主任就是主任,一眼就看到根子上了。”
    “少給我戴高帽。我懂什麽?不過是見得多了,踩過的坑”馬主任頓了頓,像是想起了什麽,語氣裏帶上了點不易察覺的唏噓,“你們想搞的這個,其實別人早些年就開始搞了相似的,二分校那邊搞的那個信息檢索平台。”
    “二分校?啥意思?咱們學校還有分校?”
    馬主任的帶著回憶,“就是現在的燕信學院,早些年的事兒了,後來獨立出去升格成學院了。大概,九幾年吧,他們牽頭,聯合圖書館學、計算機幾個係,搞了個平台,要搜集整理各類社會新聞、政策動向、民間輿情,搞個數據庫,做分析。”
    “當時還來咱們係裏要過人,說需要社會學背景的分析師,幫著理解社會現象背後的脈絡。咱們係還真派了兩個人過去協助搞內容分類和意義解讀。”
    歎了口氣,“人家那會兒,也是白手起家,摸著石頭過河。可架不住人家方向抓得準,路子走得對。計算機技術是核心,圖書館學有資源整編的經驗,再加上點社會學的邊角料,嘿,現在可了不得了。”
    李樂敏銳地捕捉到馬主任語氣裏那絲微妙的“不忿”和酸溜溜,順著話頭問,“主任,他們現在,做得很大?”
    馬主任嘴角撇了撇,帶著點說不清道不明的意味,“人家翅膀硬了。依托那個平台的基礎,拉出去單幹了,注冊了公司,叫什麽燕信科訊。”
    “現在可牛了,跟中新社、政策研究室,還有好些個部委、省市的業務,聽說,還要上市。”
    聽話聽音,李樂適時地表現出驚訝和興趣,“他們主要做什麽?”
    “具體業務細節人家也不會跟我匯報。”馬主任哼了一聲,“不過聽說是把技術、數據和社會分析結合得不錯,專攻高層決策支持,門檻高,利潤也厚。算是走出了一條路吧。”
    “看看人家,再看看咱們係那個半死不活的社會發展谘詢中心,一年接不了幾個項目,收點谘詢費還不夠發補貼的,唉。”
    李樂心裏亮堂了。
    馬主任這哪是單純感慨,分明是有點兒那啥。看看,社係當年也出了力,如今卻隻能看著人家吃肉喝湯,自己這邊守著個半死不活的“社會發展谘詢中心”,接點零敲碎打的調研項目,勉強維持生活這個樣子。
    心念電轉,試探著開口,“那,主任,您看,人家燕信能搞起來,咱們社係有深厚的理論和實踐基礎,那是他們搞技術的比不了的。現在大數據、網絡社會這些概念越來越突出,這不正是咱們發揮特長的時候嗎?”
    觀察著馬主任的神色,李樂繼續道,“您看生科院,依托實驗室搞生物技術公司,化院有新材料中試基地,計算機那邊軟件公司好幾個,物院、建景院更不用說,哪個院係下麵沒個把有關聯的公司?”
    “就連人老地質係,不也辦了個珠寶鑒定公司?咱們係,就守著個半溫不火的谘詢中心,資源白白浪費了不是?”
    “我覺得,咱們完全可以借鑒燕信科訊的成功經驗,但走我們自己的路嘛。”
    “自己的路,啥意思?”
    “他們專攻高層,咱們可以下沉,麵向更廣闊的地方政府、大型企業、甚至媒體機構,更接地氣的社會趨勢分析、公共政策評估、品牌輿情預警這些服務行不行?”
    “至於技術部分,我們找計算機係、信科那邊合作唄?上麵不是一直鼓勵交叉學科、產學研結合嗎?咱們係牽頭,聯合聯合,一起搞一個社會大數據分析與應用中心,或者讓學校資產管理中心出麵,直接注冊個公司,多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瞅見馬主任沒什麽表示,李樂壓低聲音道,“這樣,既能把研究落地,更關鍵,還能給係裏創收,這不比守著那點課題經費強多了?”
    “還有,您想,咱們做的分析報告,要是真能幫地方政府預判了群體事件,幫企業規避了品牌危機,這影響力和社會價值,不比發幾篇核心期刊大?”
    “哎,你說得輕巧。” 馬主任眼神望著窗外,顯得有些飄忽,“搞公司?運營?管理?市場開拓?哪一樣是咱們這些教書先生擅長的?係裏老師都忙著教學科研,誰有那個精力去跑市場、拉客戶、管公司?”
    “弄不好,錢沒賺到,還惹一身麻煩,耽誤了正事。燕信科訊那是人家有技術底子,又有門路,咱們”
    “主任,事在人為啊!”李樂趕緊接上,“咱們可以先不搞那麽大嘛,咱們先以課題研究或者實驗室的名義,向學校打報告申請啊?就說是為了探索大數據時代社會學研究的新範式,研究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的互動機製,需要建立一個小型的輿情監測分析實驗平台。這理由充分吧?符合學科前沿吧?”
    “前沿不假,可錢呢,你說,是吧?”
    李樂瞅著馬主任看向自己的眼神,立馬笑了笑,“這還不好辦?咱們可以先爭取學校的支持,批點啟動經費,或者掛靠到學校的某個產學研平台下麵。有了學校的背書,很多合規性問題就好解決。技術合作也可以名正言順地去找信人。”
    “到時候,等平台搭起來,做出點有顯示度的成果,到時候,再考慮成立實體公司,引入專業運營團隊,不就水到渠成了?”
    “主任,咱們係,就牢牢把握住核心的研究分析能力和理論指導權就行了唄,至於錢,怎麽都好說不是?”
    馬主任沉默了好一會兒,他長長地籲了口氣,身子一動,椅子發出吱呀一聲輕響。
    “這事聽著是有點意思。不過,牽扯麵廣,不是兒戲,算了算了,以後找到錢再說吧。”
    到此,李樂算是心裏有了數,忙點頭,“是,還是主任高瞻遠矚深謀遠慮啊,學生”
    “行了行了,你先忙去吧,惠老師那邊去過了麽?”
    “剛去了,沒人在。”
    “估計又去打吊水去了。”
    “啊?昨天給他打電話聽著還好好的?”李樂略有些緊張。
    “誰知道,自從醜國回來,感冒了幾天之後,就一直沒怎麽好,你去瞅瞅,要是還沒來,就在校醫院了。”
    “哎!主任您忙!我去瞅瞅。”李樂衝馬主任一個欠身,接著一個瞬移,就出了房間。
    馬主任,瞧見李樂忙裏慌張的樣子,嘴角微微泛酸,嘀咕道,“一日為師隻生一個好啊。”
    喜歡回檔換個姿勢再來一次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回檔換個姿勢再來一次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