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師傅你是做什麽工作的

字數:5125   加入書籤

A+A-


    上城天文館,天文峰會直播室。
    “……那麽請問甘崇之先生,作為小行星的發現者,您為什麽會選擇‘年’這個字來為它命名呢?”
    “這個問題我已經解釋過許多次了。”
    再一次被問到這個問題,年逾七十的甘崇之有些無奈和疲憊:“首先當然是因為它到達最大近地點的時間,根據計算,恰好是在新舊之年的交界,也正是我們的農曆大年三十24點。”
    “還有呢?”
    “第二點,小行星對於整個人類的意義而言,就好像進入了新的紀年。這是人類第一次如此近距離接觸其它的古老行星,我們從行星上攫取的礦物成分,將幫助人類更加深刻的認識宇宙,甚至發現宇宙的成因、地球的由來。”
    “聽說各國派出的探測器都已經返回了地球,請問研究成果如何?”
    “這個……”
    甘崇之麵露愧色:“很遺憾,所有的探測器都發生了故障沒能返回。我們都低估了小行星表麵的風暴活動程度,它比韋伯空間望遠鏡觀測到的情況還要嚴重很多,我們的計算出現了錯誤。”
    “請問錯誤原因找到了嗎?”
    “還在找。”
    天文峰會有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各國代表自由交流學術成果。
    第二個階段就是直播采訪,以及回答觀眾提問。
    第一個階段已經結束了,現在是第二階段。
    演播室的鏡頭很巧妙,攝像機正對著主持人以及小行星的發現者天文院士甘崇之。
    而“年”就懸浮在兩人之間的上方夜幕,也被框在了鏡頭裏。
    那夢幻瑰麗的長尾讓人移不開視線。
    甘崇之有些拘謹,作為一個習慣了清靜的科研人員,他並不喜歡人多的環境,更不喜歡出現在太多人的視野裏,被人評頭論足。
    尤其是主持人的問題太沒營養,他已經有些想要開溜了。
    主持人也意識到甘崇之的坐立不安,連忙進入了下一個環節。
    “現在進入觀眾提問環節,那邊有一位小妹妹已經舉手很久了,就有請這位觀眾來第一個進行提問吧。”
    “甘崇之先生,我們一直有一件事無法理解:
    之前的哈勃空間望遠鏡就已經可以觀測到129-134億光年外的星係,其觀測距離遠遠超過了太陽係。可是我們今年才發現了‘年’這顆行星,發現的時候它已經抵達了太陽係內……請問,它是有什麽特殊的性質躲過了我們的觀測嗎?”
    “答案很簡單。”
    聽到又是這麽低級的問題,甘崇之勉強笑了笑。
    “你所提供的距離是哈勃觀測恒星的數據,因為恒星可以提供大量的可見光與紫外線,那是哈勃所能收集的波長。。
    可是,行星又不會發光,觀測行星就隻能使用淩日法——即通過恒星亮度變化來判斷是否有小行星從它麵前飛了過去,但這種辦法缺陷很多。
    而最新的韋伯望遠鏡則可以收集更多波段的光,觀測能力遠勝於哈勃。在韋伯空間望遠鏡升空以後人類才擁有了直接觀測遙遠行星的能力,‘年’就是這樣被發現的。”
    “感謝您的解惑。”
    得到答案,那名觀眾滿意的坐下了。
    然後主持人又選擇了第二名觀眾、第三名、第四名……
    那些問題一個比一個業餘,讓甘崇之漸漸打起哈欠,忍不住開始犯困。
    突然,一個聲音從觀眾席傳來。
    “甘崇之先生,假如小行星超過了洛希極限,在最大近地點時被撕碎化作地球的星環,會對地球產生什麽影響?”
    這是什麽沙壁問題?甘崇之無語的抬起頭,這問題比前麵幾個還不專業。
    主持人連忙喝止:“這位先生,請按照次序提問,這一輪提問還沒開始。”
    蘇雲安胳膊都舉麻了,這主持人就是不點自己,硬是裝作看不見。
    蘇雲安嚴重懷疑老高害怕自己搗亂,提前跟這位主持人打了什麽招呼。
    但他不能等了,在等直播就結束了。
    “甘崇之先生,您有沒有計算過小行星的洛希極限?”蘇雲安無視主持人,繼續提問。
    甘崇之嘴角上揚:“當然,我們計算過。首先,它不可能超越自身的洛希極限。因為哪怕是最大近地點,它也距離地球有150萬公裏。地球的引力根本不足以捕獲它,更別說撕碎它了。”
    “那麽問題來了,您如何判斷的它的密度?又是如何判斷的它的質量?”
    “很簡單,通過它飛行軌道被木星的幹擾程度計算質量,再通過大小計算密度。”
    “那麽幹擾幅度是多少?”
    “近乎於0,這意味著它的質量很大,所以在靠近木星時也沒有被木星幹擾。以此就可以推算出它的最小質量。然後再根據最小質量算出它的最小密度,得到最小密度以後,我們就可以得到它被地球撕碎的最小洛希極限值。”
    “所以,全都是估算對麽?”
    “沒人能夠給出肯定的答案,但我的計算方法是一定正確的,我們可以絕對確定地球很安全。”
    甘崇之的回答十分篤定而自信,那源自於他多年積累的學識。
    他可以為這個答案負百分百的責任,出了事全都由他一力承擔。
    “那麽問題來了,”蘇雲安笑了,“假如這顆星球的質量為零呢?”
    “噗——”
    “哈哈哈哈——”
    “嘩——”
    整個直播廳內都發出了震天響的笑聲,哪怕是努力控製儀表的主持人都沒繃住。
    除了兩個人。
    一個人是蘇雲安。
    一個是甘崇之。
    “這位先生,噗……對不起,我實在忍不住,”主持人努力正色,可聲音還是因為憋不住笑而顫抖,“我們都知道,那麽大一顆星球的質量不可能是零,您說的話很反常識。”
    畢竟是直播,所以她的語言還是很克製的,沒有當場把蘇雲安罵作精神病。
    “假設質量為零,根據萬有引力公式,其受到的引力為零,也就不會被其他星球幹擾軌道。其質量為零,卻擁有體積,那麽它的密度就是無限小,密度無限小,洛希極限無限小——意味著它隨時會被撕碎。”
    這個想法太瘋狂了。
    而且漏洞百出!
    主持人當即反駁:“那麽按你所說的,這樣的一個物體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它的洛希極限無限小,它早就應該已經被任何物質撕碎了。”
    “它沒有被撕碎,因為它質量為零,沒有收到任何外源引力影響,而被引力撕碎的前提條件是能受到引力。”
    這聽起來像個悖論。
    不僅反常識、反經典力學、甚至反智。
    “先生,您提出的問題似乎已經不屬於天文學範疇了,”主持人委婉的發出警告,“我們這裏是天文會場,請不要問無關的問題,擾亂秩序……”
    主持人話音剛落,甘崇之卻猛然抬起了頭。
    就在所有人都在狂笑的時候,甘崇之卻感覺昏昏欲睡的大腦好像瞬間充滿了能量,立刻被這個瘋狂的可能性吸引了。
    他喜歡那些奇怪到瘋狂的問題,哪怕那些問題看起來很愚蠢,但是許多新發現便源自於打破常識的愚蠢思考。
    人們也曾經很難接受這個世界上沒有上帝。
    當然,喜歡歸喜歡,但科學是一門嚴謹的學問,甘崇之必須反駁蘇雲安話裏的矛盾。
    他站起身,目光炯炯的回應道:“就算沒有受到引力影響,它在飛行途中就不會被隕石撞到嗎?密度為零,應該碰一下就散開了。並且質量為零,其所有量子以無窮大的速度向四麵八方散射。這樣的東西本就不應該存在!”
    “院士,您不能用經典力學思維來看待一群量子體,尤其是一群質量無窮小的量子,它們小到不存在,所以不會與任何存在的物質碰撞。”
    “你自己也說了,它們根本不存在。不存在我們就應該把它排除在考量範圍內。”
    甘崇之似乎一句話結束了這場辯論。
    然而蘇雲安卻隻是微微一笑:
    “那些探測器,並不是墜毀了對吧?”
    甘崇之雙眼驀然瞪圓。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gdbzkz.info。鬼吹燈手機版閱讀網址:m.gdbzkz.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