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 北莽內亂,危機中的危機

字數:4462   加入書籤

A+A-




    北莽,上京,西廠。

    此時已是深夜,大多北莽人經曆了勞累的一天,都已經入睡。

    西廠裏此時卻燈火通明,人來人往。

    在經曆了聞太師的血洗西廠之後,西廠冷清了一段時間。

    而自從聞太師死後,宇化田加大了對西廠的投入栽培力度,招攬江湖高手,西廠又逐漸恢複了往日的繁忙。

    此時西廠當中,不斷傳出慘叫聲,不時有人拖著血淋淋的屍體走出來,有時候還不是一具完整的屍體,而是斷肢殘骸。

    寧可死後下地獄,不願活著進西廠。

    這是北莽上京的一句傳說。

    傳說歸傳說,可見西廠之殘暴、血腥與恐怖。

    靠門的幾間房子,就是用來審訊犯人的。

    說是審訊,大部分都是直接上酷刑。

    哪怕你說願意主動招,坦白從寬,進來了還是想要體驗一下西廠的刑罰才行,畢竟來都來了,又都是犯人,懲處一下,殺掉幾個人,都是人之常情。

    走過慘叫聲不斷、血腥恐怖的第一階段,再往裏麵走,就是西廠各個檔頭的辦事場所,現在西廠有五個檔頭,每個檔頭管的事情不一樣。

    有的主管監視百官,有的主管查究裏通外國,有的檔頭主責卻是從民間獲得情報信息。

    有的檔頭主管刑罰。

    而現在和刑部侍郎孫立均一起的,是西廠的三檔頭李亮。

    李亮個子不高,黑黑壯壯的,看起來像個樸實的農民一樣。

    實際上李亮以前就是個農戶,擅長打獵。

    後來被宇化田發現他跑得快,出手狠,追蹤能力強,就當了主管緝捕、偵查的三檔頭。

    孫立均並不是頭一次走進西廠,隻不過麵對這個李亮,孫立均有些施展不開來。

    原本像孫立均這種長袖善舞的人,和誰都能說上話,都能哄得人開心。

    可是這個李亮,卻是個榆木疙瘩一樣,惜字如金,每次都是簡單的兩三個字就回複了。

    而且你不問他,他絕對不會主動多說一個字。

    更讓孫立均有些難受的是,這個像榆木疙瘩一樣的三檔頭,盯著人看時的眼神,卻是極為銳利,如同一頭準備捕食的獵豹一樣,隨時準備衝殺出去,咬斷獵物的脖子。

    孫立均的脖子雖然肥胖,他可不想被李亮咬著脖子。

    “李檔頭,督主什麽時候回來啊?”

    “不知道!”

    “那督主叫我來西廠可是有什麽重要的事情?”

    “不清楚!”

    “呃,你們最近抓了很多人,殺了很多了,朝廷有人在參你們,民間的呼聲對你們也不利啊。”

    “我不管。”

    孫立均知道問再多也問不出一個屁來,幹脆就坐在椅子上,端著茶自顧自的喝起來。

    這段時間世道大亂,北莽動蕩不安,尤其是京城,更是暗藏波濤洶湧,隨時都可能爆發巨大的衝突。

    起因是北莽和大漢作戰,連連失利。

    大柱國遊多寶三十萬大軍攻打臨安,卻被破了假身,折損兵馬上十萬。

    丞相荀懿沒有守住蜀中,反而被大漢一鼓作氣出了祁山,攻克了天水、南安等城池,最終連幽州都落入了大漢遠征軍的手中。

    這還隻是開始,大漢人突破了天河,竟然神不知鬼不覺地攻克了長安,這就引起朝野之間的議論紛紛。

    憤怒、氣憤、悲哀、瘋狂、恐怖等情緒環繞在每個北莽人的頭頂之上。

    仿佛整個天空都如同北莽深淵上方一樣,霧霾重重,極為壓抑。

    長安都丟了,知府彭國富卻安然無恙回到了朝廷,據說還有可能擔任上京府尹。

    這上京府尹可不比其他州府,這可是京城所在之地,是皇族所在之地,是朝廷所在之地。

    一個吃了敗仗回來的知府,不僅沒有受到懲處,還又被委以重任,這如何能讓人信服呢?

    可是這就是當前的狀況,彭國富有靠山,又會貪汙受賄,又會上下打點,一場失敗,被他說成勝利轉移,保住了北莽的有生力量。

    如果說彭國富的事情還隻是個插曲的話,那麽北莽求和,則是揭開了北莽人頭上最後一塊遮羞布。

    在大漢取得節節勝利之後,北莽朝廷終於慌了,在官員商議之後,決定求和。

    北莽丞相荀懿終究沒有親自去議和,而是派了他的侄子,荀基去談判。

    荀基談判回來後,在上京受到了朝廷英雄般的待遇。

    據說荀基以一己之力,維護了北莽帝國的權威,憑借三寸不爛之舌說得大漢之人目瞪口呆,完全同意了北莽的條件。

    這些條件包括大漢和北莽停止戰爭,兩國互通貿易,經常性開展高層和民間交流,共同維護世界和平。

    荀基儼然是以勝利者的姿態回來的,據說隻等皇帝耶律雄基點頭同意,年紀輕輕的荀基就有可能成為戶部尚書。

    這樣的年紀,卻有這樣的滔天作為,大家還是信得過的。

    隻不過,當不斷有消息傳遞過來,當遮羞布被逐一揭開的時候,北莽人徹底傻眼了。

    原來荀基去和談,要賠大漢兩億兩白銀,幽州、長安等地都歸大漢所有,而且燕雲十六州、西域等地也要逐步歸還給大漢。

    更要命的是,北莽還要向大漢繳納歲幣。

    歲幣是什麽?

    那是俯首稱臣,那是附屬國幹的事情。

    堂堂北莽帝國竟然能幹出這等事情來,竟然能答應這樣的條件?

    士可忍孰不可忍,北莽徹底震驚了,震驚之後就開始震動了。

    尤其是那些熱血沸騰的北莽學子,開始上街集會,開始公車上書,開始在偉大造物神雕塑前**以明誌。

    北莽朝廷研究之後,覺得上京出現這種情況,絕對不是偶然的,北莽學子敢鬧這麽大,背後絕對有隱藏的勢力在背後推動。

    而這股隱藏的勢力,一定在勾連外國,一定有大漢的身影在其中。

    大漢就是想要將北莽搞亂,讓北莽民心思變,讓北莽陷入更加狂暴的內亂之中。

    這樣的話,大漢才有機會乘虛而入,將北莽征服。

    這種情況必須製止,必須殺一儆百,必須殺雞儆猴。

    於是一場大屠殺、大清洗開始了。

    誰,能在這場內亂中獲勝,誰又能在大清洗中存活下來。

    這將決定北莽日後的走向。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一場更大的北莽危機,潛藏在這場內亂之中。

    隻需要一個引線,就會引發徹底的爆炸。(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