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京城,有消息了

字數:4042   加入書籤

A+A-




    重大型工業項目,必須又京城審批。
    沂城市的拖拉機廠改製申請,早就已經報上來好幾個月,但由於全國各地都有項目上報,主管的部委之中積壓了厚厚1摞,想要在眾多競爭之中脫穎而出,就好比千軍萬馬過獨木橋1般。
    國家對於重型工業,態度十分的謹慎。即使部委通過了論證,國務元還要進行討論。
    對於這種事,各地都會派人進京,跑門路,做工作,不管是哪1種人脈關係,能用的1定要想辦法用上。
    沂城市早在半年之前,就已經派出了孫副市長,打前站,拜門子,說了不知多少好話,遭了不知多少冷眼,然而,效果不大。
    此後的幾個月裏,李開山市長也連續趕往京城,打的旗號是拜訪老首長,真實的意圖無非是請老首長說句話。
    可惜的是,老首長的政治觀念太強,雖然原則上同情沂城市的窮困,但是老首長絕不會徇私說情。
    反而在1次的談話中,稍微的敲打了李開山幾句。
    很顯然,老首長這裏走不通!
    無奈之下,李開山又找了另外的門路。
    這次的門檻稍低,級別不像老首長那麽高,但是,這個門路的政治觀念也很強。
    “開山啊,你也老大不小了,做事不能太冒進,1切要按照程序走。”
    “國家之所以製定政策,對於重大項目嚴格審批,這種程序其實不是為了收權,而是出於謹慎治國的理念……”
    “雖然改革開放是摸著石頭過河,但是在摸石頭的時候至少要有個譜。”
    “任何1筆重大投資,1旦失敗都是巨大損失。”
    “哪怕這個投資不是國家的,而是你們地方政府自己的,但是站在國家層麵而言,所有的損失都是國家損失。”
    “開山啊,回去吧。”
    “我這裏你不用求,求了也不會給你徇私。”
    “該怎麽走程序,必須怎麽走程序,我不會因為你是我的老戰友,就罔顧組織上多年經驗教訓才定下的規矩。”
    “不過,我也可以給你透個底。”
    “假如部委通過了論證,認為沂城市的項目可行,那麽提交國務討論的時候,我會幫著說1些好話的。”
    “前幾天你去老首長那裏了吧?”
    “是不是被老首長臭罵了1通。”
    “活該!”
    李開山拜門子的收效也不大。
    同時間裏,市委書記孫興社也在京城奔走,然而可惜的是,重工項目的競爭太大了。
    況且,京城水深。
    無論孫興社還是李開山,在沂城市或許是1言9鼎的人物,但是在京城之中,廳級幹部算不得什麽。
    齊省省委開始出動。
    先是分管工業的劉副省長,親自帶隊在京城駐紮,每天的工作也是拜門子,拿著項目規劃書到處遊說。
    相比於沂城市的幹部,劉副省長畢竟是副部級,所以,拜門子的門檻也比較高。
    要麽是部委裏的分管副部長,要麽是某個手握評審實權的正司長,除此之外,各個老領導也要拜訪。
    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勉強算是有了1些成效,比如,至少京城已經記住了這個事:在齊省下麵的1個地級市,有1個重型工業項目需要審批。
    但是,劉副省長的力度僅止於此了。
    1省之力,開始動員。
    接下來,是省長,省委書記,紛紛抽出1些時間,連續的幾次奔赴京城。
    省長請部長吃飯,溝通,交流,遊說,談感情。
    書記更進1步,拜訪分管國務的委員,甚至通過多方努力,獲得了和分管副.總理匯報2十分鍾的安排。
    在那次匯報之中,書記全程長籲短歎,張口1句齊省窮困,閉口1句沂城市可憐,由於副.總理曾經在沂城市打過仗,所以書記專門打了1張感情牌。
    他把革命老區的1些照片,拿著給副.總理回憶過往。
    這1次的匯報,肯定在副.總理的心中留下印象,隻不過領導並未作出任何表態,僅僅是說了1句這個項目會予以關注。
    這已經是很大的工作成效了。
    足足大半年的時間,無論省裏還是市裏全都動起來,但是根據這半年的推進情況推測,恐怕至少還得半年時間才能見到曙光。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京城突然有人緊急透露1個內幕消息:今天下午國務元的1次例會,其中1項議題是沂城市的項目。
    消息傳出,所有人激動。
    竟然,上會了。
    這就意味著,沂城市的項目到了最終環節。
    隻要國務元通過了議題,就能拿到立項審批的批文。
    無數個電話,紛紛打往京城,問熟人,問領導,漸漸的終於問出原因,竟然是因為沂城市的1張報紙。
    那張報紙?
    報道夏碩的那個專刊嗎?
    市委書記孫興社,放下電話之後立馬又撥了1個號,沉聲道:“宣傳部嗎,請你們立刻通知沂城晚報,讓他們送1份7月5號的報紙過來,我拿到報紙之後立馬要趕赴省城。對,就是報道夏碩的那個專刊。小學生的1籃子雞蛋,感動了京城裏的領導。”
    於此同時,市長李開山也在打電話,同樣是打的宣傳部,同樣也索要1份報紙。
    省裏,也1樣。
    由於那份報紙曾經引起熱議,所以省委宣傳部專門留檔了幾份,這幾份報紙迅速被送往各個辦公室,省委大佬們看過專刊之後感慨良多。
    明白了,終於明白了!
    想不到大家半年多的努力,最終竟然是沂城市的報紙立功。
    確切的說,是沂城市的百姓立了功。
    如果不是百姓們自發的表達心裏感激,給那個名叫夏碩的小同誌送雞蛋送菜,恐怕,項目的推進仍舊還是遲遲不見起色。
    所以最確切的說法,應該是夏碩同誌立了功。
    省委領導們的心裏,莫名生出1種感慨。真是想不到啊,又是那個夏碩同誌。
    項目是他提的,資金是他籌的,現在竟然連京城裏的審批,也是因為他的緣故而提前。
    國務元的會議議題要討論沂城市項目,這意味著項目已經到了最後的1環。
    成與敗,就看今天了。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