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激動的李世民
字數:5534 加入書籤
就在蘭州城大勝之後,羅豪就讓跟隨他的影衛,去幫他尋找製作水泥的材料了。
雖說羅豪對於製作水泥的材料一知半解,但大致的東西還是知曉的,另外還有燒製磚塊的材料也同樣去讓人搜尋了。
相比起製作水泥的材料,燒製磚塊相對就容易的多了。
無非就是黏土,難就難在燒製爐溫的掌控,這個隻需嚐試就好。
古代人最不缺的就是嚐試的精神,羅豪手下已經有一批不俗的工匠,隻是這批工匠之前並沒有前來蘭州城。
可在羅豪出擊吐穀渾的時候,羅豪就已經飛鴿傳書,讓聶無雙派人護送一批工匠來吐穀渾了。
想來要不了多久就能到來,到時候材料找到,加上這批培養多時的工匠,絕對能在這裏建造一座堅固且快速的城池。
關於這些,羅豪沒有與李靖說,不是羅豪小心眼,而是在事情沒有眉目前他怎麽說?
難道跟李靖說,我能在短時間內建造一座城池?人家不將你當成傻子就有鬼了。
就在羅豪帶著人找尋建造城池之地的時候,那五萬吐穀渾俘虜也一一回到了各自的部落。
對於自已的族人能安然無恙的回來,所有部落內的人都驚喜不已,一個個都衝著天神跪拜祈禱著。
各部落都處在驚喜之中,不過當他們得知他們的族人之所以能回來,並不是什麽天神保佑,而是因為羅豪將他們放回來的,都十分的不解。
在他們的理解中,但凡是被俘虜都將會成為奴隸,做牛做馬,一個不從就是打罵,甚至直接殺掉。
這麽多俘虜,拉去大唐,那絕對是最好的奴隸,大唐怎麽會放過他們?
而當這些歸來的族人將羅豪所說的話複述一遍後,每個部落的族長都處在震驚當中。
隻需幫助唐人建城,幫唐人做工,就會給他們糧食,不僅是糧食,還會給他們鐵器,更會給他們細鹽。
雖說對羅豪的話有些遲疑,有些不信,可五萬人的俘虜都放回來了,由不得他們不信。
若羅豪真要想做什麽,哪裏需要將五萬俘虜放回來,隻需拉著他們去當奴隸,做工即可,隻需給很少的糧食,他們難道敢反抗?
現在不但將人放回來,還承諾給糧食,鐵器,細鹽,這對他們來說就像是做夢一般。
一些大部落族長第一時間就聯係了起來,在一番商議後,他們選擇相信羅豪。
羅豪有句話說的沒錯,唐人與吐穀渾實際上沒什麽深仇大恨,一切的仇怨都是可汗造成的。
要不是可汗一意孤行,非要派兵去攻打大唐,他們哪裏會有這樣的事,死那麽多族人?
就算後來大唐派兵攻打他們,也是大唐複仇罷了,而可汗卻逼迫他們必須派人前去,這又導致他們死了更多的族人。
可汗明明可以道歉,求和,但他卻選擇與大唐拚個魚死網破,這一切的責任都是可汗的錯。
現在,大唐以德報怨,並沒有怪罪他們,不但將他們的族人給放了,還給他們求活的機會,這樣的機會他們自然不能放過。
正如羅豪所說,普通的百姓,求的隻是個活路,不管是唐人還是吐穀渾人,在這樣的年代,為的就是那口吃的,想要活下去罷了。
之所以與大唐發動戰爭,也隻是當權者想要獲得更多財富,土地,享受奢侈的生活罷了,可這對普通百姓而言,根本不切實際,說白了,與他們有什麽關係?
既然商議好了,這些部落第一時間就選擇相信羅豪所說的話,開始了大麵積遷徙,向著羅豪所說的地方遷徙而去。
羅豪保證了,隻要遷徙過去,幫助修建城池,幫助他們做工就給糧食,就給鐵器,細鹽,他們沒道理拒絕。
不說糧食,就是鐵器,細鹽,就是他們可望而不可即的。
平日裏別說鐵鍋,能有把鐵質的小刀,對他們來說都是能傳四五代人的傳家寶。
更別說四五代人都沒嚐過的細鹽,那隻能是可汗,貴族才能享用的東西,普通人,就算是他們的族長,想要享用也沒那麽容易。
普通百姓過的就是這樣的日子,可想而知,糧食,鐵器,細鹽對他們的誘惑力有多大。
在草原上找尋了三天,羅豪終於選定了一處建造城池的地界,這處地界五裏外就是一處水源,可以將水源引入城池,另外此地距離鹽地隻有二十多裏。
同時,此處往南則是一片可以種植的肥沃土地,往東更是有大片優良的草場可以用來放牧,這絕對是一塊絕佳之地。
找到這處地界後,羅豪當即就傳信給聶無雙派來給他的影衛,讓他們將找到製作水泥的材料,給拉來此地,同時還有個好消息就是,在附近,影衛找到了一處燒製磚塊的黏土地,可以大麵積開采燒製磚塊。
現在要做的就是製作燒製磚塊的爐子罷了,這些隻要那些工匠到來後就可以交給他們去做。
羅豪隻需將自已的想法說出來,一切讓他們去嚐試即可,反正他有的是錢,盡管嚐試,隻要能成功,那羅豪所付出的錢財將會十倍百倍的賺回來。
不管是磚塊還是水泥,那都是跨時代的產物,這些東西要是賣出去,又將獲得多少錢財?有時候賺錢就是這麽簡單,隻不過羅豪一人,又豈能忙得過來。
要不是羅豪出身不咋地,恐怕現在他造反都不成問題。
對於羅豪這些日子的所作所為,侯君集都派人探查,了解,越是探查,了解,他就越發不解,不知羅豪做這些是為了什麽?
建造城池?當真是異想天開,在這蠻夷之地建造城池有何用?
等他們的大軍離開,這城池能守住嗎?又得派多少人馬坐鎮這裏?補給怎麽辦?被敵人圍困怎麽辦?
在侯君集看來,這是羅豪自掘墳墓,對此,他並沒有去阻止,他就想看看,到時候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建造起的城池,被攻破,他再落井下石,那時候羅豪絕對會死無葬身之地。
沒辦法,現在他想要動羅豪已經沒了機會,隻能等待,蟄伏,再尋找機會來對付羅豪。
既然羅豪自尋死路,他又為何要阻止呢?
雖說這條計策需要很長的時間,但總比沒有強,至少在他沒想到更好計策的時候,這作為備選計劃也是可以的。
而這消息侯君集也派人給五姓七望傳了過去,想聽聽他們的意見,要是連五姓七望都讚同他的想法,那就更沒問題了。
在占領吐穀渾七日後,三匹快馬急速向著長安城的城門奔馳而來。
一邊奔馳,三人同時高聲呼喊著!
“大捷,大捷!李帥率軍擊潰吐穀渾十萬騎兵,俘虜吐穀渾王!”
“大捷,大捷!李帥率軍擊潰吐穀渾十萬騎兵,俘虜吐穀渾王!”
這一聲聲高呼,從長安大街向著皇宮而去,沿途百姓聽聞,無不擊掌相慶,紛紛為此感到高興。
這是大唐自從擊敗東突厥後的第二次大勝了,且這次的大勝,比之擊敗東突厥要更加的振奮人心。
擊敗東突厥那可以說是慘勝,可這一次,先是擊敗了四國聯軍五十多萬人馬,又攻入吐穀渾,擊敗吐穀渾大軍,且還俘虜了吐穀渾可汗。
這次可不是慘勝,而是大勝,這讓身為唐人的百姓無不以自已是唐人而感到自豪,驕傲!
消息傳入皇宮,李世民拿到戰報,奏折,也是激動不已,在禦書房內來回走著,手裏攥著的正是李靖給他的戰報。
至於奏折還沒看,正放在龍案之上。
“好,好,好!李靖這一戰可以說打出了我大唐的威風,打出了我大唐的氣勢,讓那些敢窺視我大唐的藩國看看,這就是得罪我大唐的下場!”李世民揮動著手裏的戰報一臉激動的說道。
一旁,高全也是恭賀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這都是陛下識人之明,敢於用兵,才有我唐軍這樣的勝利!”
“哈哈哈,還是你這老家夥會說話!”
“去,讓房玄齡他們都來禦書房議事!”
高全領命退下去傳旨,而李世民則坐回了自已的龍椅打開奏折看了起來。
戰報上的東西隻是一串數字,奏折才是這一戰的經過。
當看完奏折的內容後,李世民也不得不驚奇不已。
奏折分別是李靖與羅豪寫的,李靖的奏折大致說了這一戰的情況,以及各獎勵的功績,同時也提了羅豪的建議,望陛下定奪。
而羅豪的奏折裏則詳細的闡述了他要做什麽,如何做,以及一些安排。
對於羅豪居然有魄力放掉五萬俘虜,就連李世民都感到驚歎,這小子不但膽大,還心細,怕是換做他都沒有這樣的魄力將五萬俘虜說放就放了。
誰知道這些吐穀渾人被放後,會不會等他們離開,再次組織起來跟他們大唐作對?
這無異於是養虎為患!
可當他看完羅豪的後續一係列措施後,就知道,這吐穀渾怕是從此以後都將屬於他大唐的固有領土了,再也不會像從前一樣,攻打下來這片土地,最後隻能退走,讓吐穀渾成為屬國,給大唐上供,但實際上這地方並不屬於大唐,就如現在的東突厥一般,看似被大唐攻下,可實際上,這裏依舊是屬於東突厥的,而不是屬於大唐的領土!(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