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李闖預判了他們的預判

字數:6713   加入書籤

A+A-


    沒有人會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他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麽要這樣做。
    他們隻知道自己打出去的子彈、射出去的箭,真的可以要人命。
    原先怎麽都打不中蘭芳軍隊,但是現在對付自己人,一打一個準兒。
    或許是因為他們太靠近了,完全在鳥槍、弓箭的最佳射程之中,甚至有不少旗人被鳥槍、弓弩直接爆頭,死的時候整一個死不瞑目,無神的雙眼望著天空,仿佛正在控訴著什麽。
    但是沒有人會憐惜他們。
    內城八旗壯丁們的抵抗在第二天的清晨接近結束,六個旗的駐地屍積如山血流成河。
    因為死人太多,蘭芳軍隊完成初步點數之後就開始焚燒屍體,焚燒屍體的黑煙直衝雲霄,那股子怪味兒刺激著皇城守軍的嗅覺神經。
    隻能說火槍和火炮殺人的效率要遠遠超過冰冷的鋼刀和弩箭,熱武器在這方麵遠遠地把冷兵器甩在了身後。
    當然了,除了大量戰死的八旗兵丁,也是有一些實在是被殺怕了,於是選擇了投降,成批成批的跪下來,交出兵器,接受蘭芳軍隊的俘虜。
    然後,他們在蘭芳軍隊的安排下抵達原先隻有民人才會居住的外城,在這裏成為受管製者,被城牆上巡邏的蘭芳士兵武裝監視,做一些後勤方麵的工作。
    五月初六,除皇城之外的其他部分的京師已經基本上被蘭芳軍隊完全控製,李闖遂下令全軍向皇城靠攏,封鎖皇城,準備全麵進攻。
    此時此刻,皇城內的守軍在慶桂和奎林的點數之後,發現隻剩下不到兩萬,除卻這些正規士兵之外,還有一些家奴、太監之類的也被組織起來,人數也有將近一萬人。
    加在一起,這不到三萬人的兵力是守衛皇城、紫禁城的最後依仗,一旦他們都戰死的差不多了,那城內的大家也就徹底完蛋了。
    沒有選擇離開以及無法離開的人們隻能死守皇城,別無他法。
    在蘭芳軍隊全麵靠近,並且架起大炮轟擊皇城城牆和城樓的時候,他們依然沒有能夠改變自己的處境,依然是頂著狂轟濫炸艱難守城,艱難還擊。
    麵對蘭芳軍隊的進擊,他們必須付出十倍百倍的傷亡才能有所建樹。
    好就好在對於這種情況,他們已經有所預見,所以雖然艱難,雖然傷亡慘重,但是皇城作為大清最後的榮耀,這些人並不打算絲毫退讓。
    包括紫禁城內的弘曆也是一樣的。
    弘曆現在唯一的期待就是之前離開京師的人們可以真的不辜負他的最後囑托,能夠順利抵達大同,為他的兒子、即將即位的新皇帝永琰提供一些幫助。
    至少,能夠穩定山西、關中。
    同時,如果四川地區白蓮教起義可以盡快平定的話,那麽他們還能利用四川的力量對抗蘭芳軍隊,這樣一來,說不定還能重演秦國故事,利用地形上的優勢打蘭芳的反擊。
    大清的勝利他弘曆或許是無法活著看到了,但是這不要緊,他會在九泉之下好好的等著,等著那個素未謀麵但是讓他恨得咬牙切齒的趙學寧與他成為同路人。
    不過弘曆顯然是要失望的。
    因為從西城門逃出去、想要抵達大同的那些人並未真的有一條通暢的道路可以離開。
    李闖的確沒有封鎖西城門,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沒有對可能逃走的人就沒有任何防備,萬一弘曆從這邊逃跑了,李闖豈不是要抓狂?
    打了那麽久的仗,終於要收網抓大魚了,結果讓大魚跑了?
    開什麽玩笑!
    圍三缺一,也是為了讓一些大魚主動從烏龜殼子裏鑽出來,好讓他們包圍全殲,更加輕鬆便利的抓住大魚。
    所以李闖專門布置了軍隊應對可能會出現的大魚從西城逃跑的情況。
    為了讓想要逃跑的大魚盡可能的多逃跑一些,李闖還特意讓堵截隊伍埋伏起來,到距離京城稍微遠一些的地方設伏。
    至於設伏方向,李闖做了一番考量,覺得應該在北邊設伏。
    “這群達官顯貴一定會想到我們會在西邊和南邊設防,所以他們可能往北,甚至往東逃跑,以此迷惑我們,讓我們懷疑他們會前往承德地區,或者前往蒙古尋找援兵。
    但實際上,我認為他們隻可能往山西去,不會去其他的地方,所以我們主要還是在北部設伏,在前往八達嶺、古北口、大水裕、黃崖口等道路關口設伏,關門打狗!”
    李闖隨即布置了兵力。
    該說不說,跟著和珅、王傑、劉墉等人一起逃出京師的隊伍人數還挺多。
    因為不僅達官顯貴們的家奴、私人家丁等等武裝隊伍跟著一起跑了,正紅旗和鑲紅旗兩個旗活下來的壯丁們都跟著一起跑了。
    逃跑的官僚們等人也需要武裝保護自己,也需要更多的旗人壯丁跟著前往山西。
    之前前去山西的旗人壯丁數量並不多,大部分旗人壯丁都留下來守衛京師了,二次人口疏散的時候去的比較多,但是眼下能把正紅旗和鑲紅旗這兩個旗的大部分壯丁都給帶走,那絕對是好事。
    和珅等人為了確保安全,打算兵分兩路,一路由王傑、和珅帶領,一路由劉墉帶領。
    王傑、和珅帶領的那一路先往北走,從昌平州方向繼續向西北行動,從八達嶺地區繞道長城,然後再折向西邊,過土木堡,通過宣化再進入山西。
    這樣的話遇到蘭芳軍隊追擊、阻撓的可能性最低,因為蘭芳軍隊很可能會認為他們會直接往西邊跑,但是卻沒想到他們是從北邊跑的。
    而劉墉帶領的那一路則是首先往東北部逃跑,過密雲,出古北口長城關口,出了長城之後再折道向西,這樣多走一些路,但是也總比直接向西或者向南要好。
    向西或者向南的話,極有可能立刻遇到蘭芳的封鎖部隊。
    雖然兩路逃跑隊伍加一起有三萬多人,但是蘭芳軍隊人數雖然不多,可戰鬥力極強,真要野外遇到了,就算隻是一千人,他們這邊幾萬人都未必衝的過去。
    .
    所以還是要兵行險招。
    計劃定下來之後,這群人便趁夜出城,原本打算突圍,但是沒想到城西隻有大約百餘名蘭芳巡邏兵,遇到他們之後打了幾槍就快速撤退了。
    王傑隱隱覺得哪裏有些不對,但是巨大的恐懼之下,他沒有繼續自己的思考,還是與和珅、劉墉按照各自的方案行動。
    他們先派了一些人往南部和西部運動,假裝大部隊往南部和西部逃跑的架勢,但是主力還是朝著北部逃跑而去。
    看起來,這次突圍計劃很是順利,但是這群人萬萬沒想到,李闖已經預判了他們的預判。
    王傑、和珅的隊伍往北行動的時候,一開始並沒有遇到蘭芳的阻擊,也沒有遇到蘭芳的追兵。
    王傑與和珅等人商議之後,大家一致認為不是逃跑方向有問題,而是蘭芳軍隊人數不多,之前進攻京師耗費了太多的兵力,或許真的已經沒有兵力可以圍追堵截他們了。
    結果跑到距離昌平州還有一段距離的時候,他們忽然遇到了蘭芳軍隊的襲擊。
    一支蘭芳軍隊忽然從麵前的小山丘後麵翻了出來,使用火炮轟擊他們的逃跑隊伍,一下子把他們的隊伍打得人仰馬翻慌亂不堪。
    撤退隊伍大驚失色,一下子就亂了套,人也在逃跑,馬也在逃跑。
    蘭芳軍隊多豎旗幟、槍炮聲大作,使得和珅、王傑等人誤以為蘭芳大部隊追擊而來了,於是萬般無奈之下隻能在各自的家奴的保護下騎馬飛奔而逃。
    高官顯貴們和他們的家丁隨從們有馬,正紅旗和鑲紅旗的一些上層人物也有馬,他們同時還攜帶了大量可以帶走的細軟裝車,這些都是由牛馬驢等牲畜運送的。
    但是大部分八旗壯丁和隨行兵丁並沒有騎馬,也沒有牲畜能夠提供腳力,麵對巨大的亂局,隻能慌不擇路、甩開雙腿埋頭逃跑。
    這些人甚至沒有注意到前來攻擊他們的蘭芳軍隊到底有多少人,龐大的隊伍就直接潰散了。
    蘭芳軍隊勇猛進擊,槍炮齊鳴,因為占據優勢地形,打死打傷很多逃跑的兵卒,接著竭力包抄,盡可能的追擊圍堵更更多的逃跑旗人。
    最後這支一千人的蘭芳軍隊野戰擊殺了逃跑旗人一千多人,俘獲了一萬餘人,根據事後審訊,還有約三千名旗人跑得飛快,蘭芳軍隊沒有馬隊,沒追上,也就放棄了。
    之後一統計,發現戰果還真的很大,大魚真的很多。
    三品官六個,四品官十七個,五品以下官員一百多個,還有很多旗人都統、副都統之類的上層人物,可謂是帶清官僚係統大雜燴。
    但這些都不是最大的收獲。
    最大的收獲是清帝國鐵帽子王之一的豫親王裕豐和禮親王永恩。
    這兩位在整個清帝國都赫赫有名的頂級權貴家族的家主以及他們身邊的子嗣都被抓住了,活著抓住的,是開戰以來蘭芳軍隊的最大戰果。
    這兩人身邊的衛兵還真是拚命死戰,但是戰到最後也抵不過蘭芳的刺刀衝鋒,全員戰死。
    裕豐和永恩沒膽子死戰,在血腥的刺刀的麵前跪地求饒,完全沒有了原先那一身的【王八之氣】。
    另一頭,劉墉所帶領的那支突圍隊伍在前往密雲的途中被蘭芳軍隊襲擊了。
    同樣的結果,戰死一批,被打跑、打散了一批,最後隻有兩千多人靠著馬快逃跑了,大部分人被俘虜。
    三品以上官員被俘獲六人,三品以下官員被俘獲三百餘人。
    領隊的劉墉本來能跑掉的,但是因為戰馬摔斷了腿,把劉墉也給摔下了馬,摔得他頭暈眼花站不穩,身邊的親衛也全部戰死。
    於是劉墉非常倒黴的被俘獲了,成為了清帝國第一位被俘獲的軍機大臣。
    另外,原本被弘曆任命統領正紅旗和鑲紅旗旗兵鎮守內城城西的睿親王淳穎也在這一路逃跑。
    蘭芳軍隊追過來的時候,他身邊的武裝家丁們勇猛作戰,竭力保護淳穎,護著他和他的財產要逃跑。
    其實他本來也能跑掉,奈何他無法舍棄自己的財產,覺得沒有這些財產的話以後沒好日子過,所以一定要帶著財產一起跑,結果被蘭芳軍隊追上了。
    一陣齊射,他的家丁們戰死了,自己的戰馬也被打死,整個人摔落在地,被一名蘭芳士兵武元春一腳踩在了腦袋上,狠狠一槍托打暈了,然後俘獲。
    肅親王永錫則是更加明白命比錢重要的道理,知道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死了錢沒花掉,所以順利逃跑了,沒被抓。
    至此,帶清的兩路突圍戰略算是失敗了。
    大量官員、旗人以及他們的財產被蘭芳軍隊俘獲,突圍隊伍三萬多人加起來隻有不到五千人成功逃脫,且大多數逃散了,不知方向。
    蘭芳的追擊戰略算是勉強成功,因為沒有馬隊,無法追擊那些騎著馬跑得飛快的家夥們,多少有點遺憾。
    不過根據事後審訊,確認皇帝弘曆等人並未離開皇城,而是決定死守皇城,這倒是讓李闖覺得有點意外。
    這老皇帝看起來還有點骨氣?
    另外,年輕的莊親王綿課屬於年輕氣盛的壯小夥兒,受不了蘭芳的折辱,在大量宗室決定逃跑的時候,主動留了下來,決定參戰,死守皇城,所以不在逃亡隊伍裏。
    鄭親王積哈納體弱多病,不堪遠行,無法跟著逃跑,隻能被動地留在皇城內避難,不過他的家人們早就撤去大同了。
    雍正帝時期冊封的怡親王一係的當家人永琅也是留了下來,作為雍正帝十分信任的十三王胤祥的後人,他與綿課一起主張抵抗。
    可以說皇城內此時此刻依然有相當數量的清皇室人員和重要官員留守,也有足夠數量的軍隊。
    隻要他們堅持抵抗,這皇城倒未必會被蘭芳軍隊快速突破。
    也就在此時,河南巡撫伍拉納以及山東巡撫長麟統領的勤王軍也趕到了直隸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