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4、普通糯米飯,也大有講究!

字數:3468   加入書籤

A+A-


    攝像機誠實的把這一幕給記錄了下來。
    其實很多人都以為麥芽糖是小麥做的,就是單純有小麥做成的。
    其實其中還要加.上一些糯米,這個才是最終的麥芽版。
    於是聽到陳飛的講解之後,周圍的許多工作人員都已經忍不住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這個糯米是早就已經泡好的,接下來我們需要做的是把這個糯米給瀝幹水分,接著是放入蒸籠內,用柴火大火蒸1個半小時。蒸好的糯米取出放在篩子上,晾涼到50度左右。這一個步驟就徹底的完成了。
    需要用到的工具,蒸籠早就準備好了。
    因為是古法製作,所以陳飛選擇的是用明火來選,此時有一個蒸籠正在不遠的位置,陳飛隻給大家看,林裕吳早就過去開始加柴燒火了。
    這一次林裕吳過來也是有要打下手的打算。
    於是陳飛把這個糯米給撈出來,等待水分瀝幹,接著把這個撈好,立出水分的糯米放進蒸籠類。
    蒸籠是那種農家形式的大蒸籠,很多人都能在東北蒸饅頭或者是蒸餃子的時候看到過,陳飛總共是弄了三層,剛好足夠把這一些糯米全部完整的鋪在上麵,一厚厚的一層。
    於是陳飛笑著說:“就麻煩林廚幫我看一下火一
    林裕吳平靜的點了點頭:“放心吧,這個燒火的事情交給我。”
    陳飛自然是對林裕吳的能力百分百放心的,於是等待這個蒸籠蒸糯米的時候,陳飛又要開始接下來的進一步步驟。
    “除了蒸這個糯米之外,我們還有另外的步驟需要做。”
    於是陳飛來到這個發了芽的麥芽旁邊。
    攝像機很誠實的跟著他一起過來了。
    另外一個則是留在林裕吳的那一邊。
    後期製作的時候,這兩個部分肯定是要分一下鏡頭的,如實的記錄著兩位美食大佬在這一刻的合作,雖然隻是平平常常的一幕,一個是在認真的燒火,另外一個在處理麥芽,但是因為剪輯的恰到好處的緣故,後期這一幕實在是歡樂的不行。
    當然這一切在場的所有人自然是不知道後期的反響的。
    “這個發了芽的麥芽需要把它剪成碎段,最好是越碎越好。”
    陳飛指著兩大盆綠色的麥芽說,他的手裏麵不知何時已經拿了一把大剪刀了,於是陳飛開始做示範。
    他的旁邊早就放著一個盆。
    “有一些說法是這個麥芽最好最好放在陰暗避光處,讓長出來的麥芽是黃色的,如果不避光長出來的就是綠色的芽,這樣熬出來的麥芽糖會有點青草味,你們可以觀察一下我讓人搭建的這個棚子其實是采用避光模式的,右上角那邊做了一個相當於是太陽照射的日光燈,每天的話這個燈光會打開兩小時,充分的讓這個小麥芽進行光合作用,做出來的麥芽會有一絲絲清香的青草味。”
    陳飛稍微的指了一下胖子右上方,那邊確實是裝了一個日光燈。
    被陳飛這麽一說,大家這才恍惚的回過神來。
    這才發現他們所處的這個空間下麵,也是非常亮的,但是這個亮度顯然不是白天的那種自然亮度,而是燈光的效果。
    “這個把麥芽拔出來的做法也是比較有點將就,大家看一下,就像是這樣,就這樣,逮住上麵一用力就可以薅下來,薅的特別幹淨,接下來我們還要把這個薅下來的麥芽清洗幹淨。”
    “洗個兩三遍搓搓洗洗,因為根會有點滑滑的,所以要洗一下,順帶挑出沒發芽的或者壞掉的苗。”陳飛在一旁邊說邊操作。
    於是陳飛開始撿起了這個麥芽,他剪的非常仔細。
    如果有人仔細看的話會發現,陳飛剪這個麥芽的動作完全是一致的,如果再細心一點,更會發現,剪碎的這些麥芽長度大小幾乎都是非常的一致。
    剪麥芽的速度肯定是比蒸糯米的速度更要快一些的。
    蒸糯米是需要將近一個半小時左右,減這個麥芽陳飛大概半個小時左右就已經弄好了。
    林裕吳此時已經往火裏麵又加了好幾根柴。
    火燒的實在是旺及了,這個蒸煮糯米就是要用大火蒸熟,然後後麵再跟麥芽加在一起,這個才是最終的成果的其中一步。
    “接下來我們是要等這個糯米煮熟就好了。”
    陳飛在一旁繼續解說,“像我們這樣吧這個麥芽剪成碎段好的,在這個期間,可以往上麵稍微的撒上一點水,保持這個小麥芽的新鮮度,當然了,這個是比較適用於夏天的,在冬天做這個麥芽的話,就沒有這樣的煩惱了。”
    陳飛一邊說一邊自己比劃。
    另外一邊的林裕吳把火燒的倒是挺旺的。
    好幾個工作人員都圍在燒火的那個位置,然後伸出手在不妨礙拍攝的情況下烤火。
    冬天這樣的日子,實在是太適合烤火了。
    “我老家以前冬天的時候就光是燒柴火了,那個時候烤著的確實是非常舒服的。”
    “可不是嘛。”一旁的王副導演也是樂嗬嗬的說,“你們還不算特別的了解我們以前那會兒啊,那會兒可不像現在這樣什麽電暖爐啊之類的東西,全靠的是冬天家裏麵早就儲備好的柴火,那個火一燒,整個屋子都徹底暖和了。”
    時間倒是過得非常快,很快的,這個糯米就已經處理好蒸熟了。
    陳飛打開蓋子看了一下,然後跟林裕吳兩人使點力氣把這個蒸熟的糯米倒在一旁早就準備好的簸箕上麵。
    這個簸箕是專門用來盛放糯米的,而且很寬也很大,非常的足夠用。
    攝像機把這一幕都給記錄了下來,甚至還給了這個糯米一個大大的特寫。
    後麵要是再加上一點濾鏡,那絕對是非常讓人忍不住流口水的。
    “其實在一些地區,他們不是用這個糯米來做,反而是用一些煮好的大米飯,這個煮好的大米飯跟糯米其實也是差不多的。”
    陳飛在一旁笑著說,“但是糯米的粘性比米飯的更要好上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