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甄老太妃不敢死(2)【二合一】

字數:7490   加入書籤

A+A-




    快穿之堅持做個老不死!
    乾清宮,養心殿。
    “老太妃可還安好?”處理完當日政務,或者說,已經處理完經由太上皇之手,大事也都由太上皇定好了的那些奏折後,元熙帝突然詢問起身邊大伴。
    “太醫說恐怕隻在這一兩日了。”
    最近宮內大事就這麽一件,所以掌印太監戴權自然很清楚,並立刻回道。
    “你說是活人的麵子大,還是死人的麵子大,前漢幾位太後和太皇太後還活著的時候,當朝皇帝多少要給她們些麵子,不敢趕盡殺絕,可等她們一死。
    嗬嗬,活該秋風掃落葉。
    而這位老太妃怕是還不如她們吧。
    畢竟她隻是個太妃而已。
    過幾個月,朕若對甄家動手,你說太上皇會不會阻止?又有什麽反應?”
    元熙帝並未指望自己身邊的戴權敢說些什麽,此時不過自言自語罷了,但他有對甄家動手的想法,卻一點不假。
    如果說四王八公給他父皇了武力安全上的保障,那甄家就給他父皇了金錢上的支持,沒錢寸步難行這點對誰都一樣,就是皇帝還不差餓兵呢。
    很多事情想要幹成,你要麽直接給錢,要麽間接給錢,比如通過給權,讓他們拿到權之後設法撈錢。把持江南鹽政和絲織府,同時還進行海洋貿易的甄家,就是太上皇最大的錢袋子,要是能把甄家滅了,基本相當於斷了太上皇一條胳膊,還能收回大量可支配的金銀。
    早在登基的第一年,元熙帝就有通過巡鹽禦史打擊甄家,收回鹽政和鹽稅掌控權的打算,隻可惜根基不穩,派去的巡鹽禦史很快遇害,去一個死一個。
    最後迫不得已,派了個四王八公中賈家的女婿林如海,去擔當巡鹽禦史。
    假意妥協,局麵才算穩定下來。
    “如若陛下速度足夠快,並且能從甄家抄出幾百萬兩資產,想來太上皇就算阻止,阻止的力度應該也不會太大。
    最多保住甄家全族的性命……”
    戴權膽子無疑比元熙帝想象的要大不少,此時這番回答,更是直戳要害。
    他一直覺得,太上皇僅僅對甄老太妃有些感情,至於甄家其他人,撐死了隻是個適用的工具罷了,或者說看在甄老太妃的麵子上,給他們做狗的機會。
    作為一隻負責撈錢的狗,撈一百兩卻隻給主人二三十兩,甚至於更少,自己卻攢下無數資產,主人不知情也罷。
    一旦知情,如何能不憤怒?
    甄家就是那狗,太上皇便是主人。
    當然了,太上皇興許也知道甄家有貪,甚至可能還覺得水至清則無魚,替他幹活撈點好處也應當,睜隻眼,閉隻眼就是,但具體貪多少恐怕很難知情。
    隻要抄出來的資產足夠多。
    想來太上皇也會破防,生出殺意。
    “這倒是個不錯的思路,而且要是真能抄出幾百萬資產,並昭告天下,最起碼也得去爵奪職,不然如何服眾?”
    “你派人仔細盯著甄家,調查清楚他家資產,同時萬萬不能讓他家有轉移資產的機會,另外再調查一下江南的鹽商,如果甄家資產沒那麽多的話,順手多抄幾個鹽商,並入甄家的資產中。”
    既然已經準備要對甄家動手,元熙帝就不允許再出任何差錯,前幾年他與他父皇的博弈可謂一敗塗地,如今不能再失敗了,不然又如何讓眾大臣信服?
    這場翻身仗,必須得打漂亮。
    隻許勝,不許敗。
    再敗,他在眾大臣心中的帝王威望可就更少了,因此即便過程要動些不光明手段,他也必須保證計劃完美實現。
    “諾!”
    戴權應下後,便立刻去安排。
    ……
    與此同時,禦極宮,長生殿內,太上皇正坐在窗邊,眺望著不遠處甄老太妃所居的宮殿,沉默許久後,歎息道
    “生老病死,無人能跳脫出來!”
    以前年輕的時候看到熟人去世,最多感慨兩句,心裏其實也沒什麽害怕或者擔心的情緒,可如今不行了,如今年老體衰的他,每看到一個熟人去世,都會覺得死亡正在逼近自己,避無可避!
    他開始畏懼死亡,怕接觸死亡。
    過了許久太上皇才離開窗邊,走到案桌附近“唉,甄家怕保不住了。”
    一個當了幾十年皇帝的人,哪有那麽容易被人蒙蔽,很多事情他其實心知肚明,也知道自己一直把控朝政大權等操作,讓他兒子很不滿,但他也無可奈何,並且真不敢活著的時候徹底放權。
    畢竟隻有權力在握才一切可控,一旦失去了權力,會發生什麽真不好說。
    被餓死的齊桓公就是前車之鑒!
    甄家作為他的得力手下,如果能保住的話,他自然是願意保的,但甄老太妃活著的時候,他還能用甄老太妃對他有養育之恩,猶如生母,甄老太妃替甄家人求情,他不得不從,讓他忤逆甄老太妃就是置他於不孝之地,搪塞庇護。
    可一旦甄老太妃死了。
    這擋箭牌無疑就相當於直接沒了。
    他再保甄家就不是不得已而為之。
    怎麽說呢,如果甄老太妃還在,即便甄家因為替他幹髒活,做了些不法之事,被人彈劾,他也能用甄老太妃幫忙求情,來保住甄家,而別人罵最多就是罵甄老太妃這老不死的,真是個禍害!
    私下罵名都被甄老太妃背上了。
    而太上皇說不定還能得個孝順仁厚的名聲,可以說,好處好名聲都由他得了,幹髒活的罪和罵名,是甄家背的。
    甄老太妃也沒少背。
    而一旦甄老太妃死了,太上皇的這把戲自然也就演不下去了,畢竟總不能有大臣彈劾甄家,然後太上皇用昨天晚上老太妃托夢替甄家求情,來搪塞吧。
    一旦庇護,或者說保住甄家,會影響到他的名聲,太上皇就不願意幹了。
    所以此時他才會生出如此感慨。
    並已經開始琢磨,如何能在甄家徹底倒台之前榨幹油分,以及如果甄家倒了的話,接下來該扶持哪家替他撈錢。
    可以說,元熙帝是真的高估了他父皇對甄家的感情,更不知道他準備對付的甄家,此時已經成了他父皇的棄子。
    這一刻,甄家倒台,似乎已經成為他們父子兩人默契下的一種必然結果。
    ……
    再說碧園宮,翠霞殿。
    原身隻是個老太妃,自然沒有資格住慈安宮或者慈寧宮,此時一個人就有一座宮殿住已經很不錯了,畢竟先皇活著的其他老太妃嬪都住在一個宮殿裏。
    如今太上皇的那些後宮妃嬪,除了太後住在慈寧宮,其他人也都住一起。
    原來的地方得讓給新帝妃嬪。
    已經利用龜息養元術,將身體狀況穩定住,不用擔心隨時暴斃的白聖,很快就開始根據原身的記憶,分析局麵。
    但越分析,卻越覺得不妙。
    “我記得原著裏,甄老太妃死後沒多久甄家就被抄家了,而且也沒聽說太上皇有幫忙庇護之類,那時候太上皇應該還活著吧,看來太上皇也不靠譜啊。
    哦,不對,是原身以為的情分。
    感覺好像沒那麽靠譜。
    對了,甄家被抄家之前還派人轉移資產,有一部分金銀被送到了賈家,是賈政媳婦王夫人收下的,後來賈家被抄家的罪名裏,好像就有這一條,不過賈家被抄家的時候,太上皇應該死了。”
    “新帝對勳貴很不友好啊!
    短期來講,隻要我還活著,甄家能保住的概率挺大的,可要是長期來看的話,是真不好說,如果不能保住太上皇的命,估計最多也隻能撐到太上皇駕崩後跟賈家一起抄家,流放路上做個伴。
    可這麽幹,終究是治標不治本。
    我總不能一直活下去,並且順帶著幫助太上皇也一直活下去吧,年新帝能忍得了,但要是十幾二十年的話。
    我都怕新帝忍不住把我們毒死!”
    白聖很清楚,沒有哪個皇帝願意一直做傀儡,區別是在於有的皇帝能力足夠,翻身做主人,從此實權在握,有的能力不夠,還提前暴露,被毒死之類。
    太上皇活得越久,太上皇與新帝之間的矛盾就會越大,除非太上皇願意放權,但太上皇顯然不是願意放權的人。
    所以吧,兩者必須死一個。
    不然很難消停。
    而且在這種封建皇權時代,一個人或者一個家族幹不幹淨,與會不會被抄家,關係真不大,嶽飛於謙不幹淨嗎?
    可最後不還是死了……
    真的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死後好名聲也改變不了人死了。
    所以白聖思考許久,最終總結出了三條路子,一是養望,通過高產良種等一係列,對百姓民生幫助極大的東西,增加他們家族的名望,也不用達到堪比孔聖的程度,有個半聖就不錯了。
    到這個程度,隻要不去造反,一般也沒哪個皇帝願意冒風險,抄他們家。
    就如同孔家張家,他們兩家一些後人造了多少孽,害了多少人,真按律論處,千刀萬剮也不為過,卻沒哪個皇帝深究,別說抄家了,罪魁禍首都沒事。
    比如第六十一代衍聖公孔弘緒,侵害良家婦女四十餘人,殺害四個手無寸鐵老人,最終也隻是奪爵送回去而已。
    又比如四十六代大真人張元吉,經常強搶民女,侵害民女,殺害無辜百姓四十餘人,也隻是打了幾十板並充軍。
    到了地方,沒幾天就又回去了。
    大真人之位也還是他兒子繼承。
    當然了,白聖想養望,可不是為了讓甄家為非作歹,也不用接受懲罰,況且沒有幾百上千年的積累,很難擁有這種超然的地位,但家族名望足夠,確實能最大可能避免被皇帝抄家流放之類。
    強悍不要臉如朱元璋。
    也沒敢對孔家做什麽,最多就是取締了張家人天師的身份,變成大真人。
    風險主要在於,養望一不小心可能會養大族人的野心,也有被皇帝忌憚的可能,需要約束族人,還要把握住度。
    功勞得分開,安排給不同族人。
    不能由一個人領所有功勞。
    第二個方法是壽命利誘,通過幫助太上皇延年益壽,乃至於幫助新帝等人也一起延年益壽,從而獲取超然地位。
    他們有所求,自然就能保住家族。
    但也不排除碰上有病的,非要搞巧取豪奪,甚至於滅族逼問秘方的可能。
    存在一定風險。
    後續如何讓甄家人也擁有幫人延年益壽的能力,同時還不能被奪走,同樣比較麻煩,如非必要,或已經即將麵臨抄家危險,這個選擇反倒是下下之舉。
    至於第三個方法,那就是索性直接篡位得了,自己當皇帝,自然也就沒有被抄家的風險了,妥妥算是釜底抽薪。
    不過這三條路都不算穩健……
    “原著失散,前麵八十回並沒有講甄家最後的結局,隻說是抄家敗落,後麵狗尾續貂的四十回裏,倒是有講到甄寶玉中舉,他父親也官複原職的事情。
    但畢竟是狗尾續貂,他人所寫。
    並不能信以為真。
    罷了,還是不要考慮什麽原著續寫之類的,免得影響了判斷,回頭必須得設法仔細調查一下甄家的真實情況,以及太上皇和新帝的具體態度,然後再琢磨該選擇哪條路子,應對抄家風險!”
    原身畢竟好幾十年沒出過宮了,對外界信息的了解,或者說對甄家情況的了解,主要來源於幾個族人口頭述說。
    很多方麵他們也不會跟原身說。
    所以原身記憶中的甄家情況
    其實是比較片麵淺薄的。
    另外白聖雖然看過紅樓,但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了,而且原著裏對甄家的描寫本來就比較隱晦稀少,同樣沒什麽參考價值,根據這些信息貿然做計劃。
    顯然不太妥當,也難以考慮周全。
    所以最後,白聖還是將自己想出來的三個謀劃,全都暫且按下,反正隻要她不死,甄家暫時應該還是安全的,故而倒也不用太過於著急,慢慢來就是。
    實在不行還有延年益壽那一招呢。
    至少能多爭取個十年八年。
    想清楚這點後,白聖才繼續安心修煉龜息養元術,並在次日天亮後,精神十足的招呼宮人穿衣,並且要吃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