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不去 回不來(166)

字數:7563   加入書籤

A+A-


    “蔣總,這樣如何,如果你現在反悔也來得及,我這人做事,首要的是不能讓朋友不舒服。”樊韻幾個去一旁扯事去了,山椿把蔣毅和蔣禮傑留下再一次的確認。
    “這個章總放心,決定了就不反悔。”蔣禮傑也看清了這章山椿的行為做事,心定了。
    “嗬嗬,還是得問一句哈,這是你私事,本不該問的。你老婆沒意見吧。”山椿肯定是不能容忍王曉梅的參政的。
    “這個放心,她是有意見,我作為男人,真的要做事兒,還怕她?大不了不要了。”蔣禮傑硬起來也是個狠角色。
    “山椿,你放心,我和他也談了,那不在其位就不謀其政,這是基本原則。再說禮傑也和王同讓談了,王同讓也教育了他妹妹。老王家就這王同讓還象個人。”蔣毅也笑著說。
    “那王同讓教育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還得看她自己。這次投資,蔣總就問一下你小舅哥吧,不過有些生意上的運作是不能說的哈。”山椿笑著說。
    “這個章總你放心,我還是懂規矩的人。這次,我本以為我入股過來,做個培訓部的部長就行了,可你叫我仍然做法人,還給了個副總,感激不盡。”蔣禮傑到是直爽得可愛,這也說出來。
    “這個你叔爺心裏怕是早有猜測吧。”山椿對蔣毅這人的精明還是知道的。
    “嗬嗬,不扯這些。這資我要投。”蔣毅說完走了。
    “好吧,你和樊總他們一起去扯事兒吧。把那喻小凡給我叫過來。”山椿對蔣禮傑說。
    “小凡,如何呢?”山椿叫喻小凡坐下。
    “還好,黃蓮的各項目工作都開展有序,任書記也專門成立了幾套班子,每件事都有人負責。前期的準備工作進展順利。”喻小凡匯報道。
    “哦,這些應該沒問題。我是想問你和邱水的事。”山椿每天都接到任正和邱水的電話,當然清楚這些工作。
    “哦,她好象不看好我。”說到這追女朋友的事,喻小凡情緒不高。
    “不會吧。”山椿心理清楚那邱水內心是看好金丹。
    不過,山椿想助喻小凡一臂之力。前次喻小凡在說這事兒時,山椿當然不會去介入這些事情的,可現在看到金丹那幅德行,山椿可不願看到邱水這麽好一個姑娘毀在了這樣的男人手裏。喻小凡雖然嘴皮子差點,但為人誠實,能力優秀,人也算俊朗吧。
    “她不太理我。”喻小凡小聲地說。
    “追女人,沒難度還叫啥追?男人嘛,當然得臉皮厚點,不然呢,一追就到手,你也不珍惜不是。努力,我相信你一定能追到手的。”山椿是肯定,更是鼓勵。
    “來,我給你兩個點子,你拿去給邱水,一定加分。”山椿想了想又說。
    黃蓮街上的各種觀光產業現在都起來了,接著還有化佛寺佛教文化觀光區,化佛老酒坊非遺釀酒技藝觀光區,觀光農業核心區,農耕文化一條街等也會迅速成熟。這些產業又會帶動很多相關產業的興起。那麽這些行業光靠政府和行業的規範還不夠,管理起來還有缺失。我們還得讓業主自己自覺管理這一塊強起來,自我管理比他人管理往往更有效。
    這就是充分發揮業主的主觀能動性來管理自己管理產業,學過哲學的都懂這內因和外因的辨證關係,內因起決定因素,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隻有充分發揮業主的自覺管理意識,主動積極的自己管理自己,這個管理才會事半功倍。
    所以就得在黃蓮鎮成立一個企業家聯誼會這樣的鬆散組織,強化他們的自身管理。
    黃蓮的農耕文化一條街不僅僅是建一條街。如果建一條農耕文化街,就是修幾間有特色的房子,做幾個有風情的雕塑,擺幾件農耕物件就能成的許,那就太膚淺了。那些,隻是皮毛,沒有魂。
    修建這條街,首先要給這條街找到魂,讓這條街活起來,動起來,然後才能火起來。
    山椿簡單地說了說自己的思路,喻小凡陷入了沉思。
    業主聯宜會這個到好辦,可這農耕文化一條街確實如老板所說,缺了魂兒,活不起來。
    那什麽是這農耕文化一條街的魂呢。
    早上起來,山椿看到手機裏邱水發來的短信:“等著我,那兒也不許去。”
    嗬嗬,這喻小凡過話也太快了吧,不會當麵說?也有個更好的接觸機會吧,傻蛋一枚。
    等就等吧,反正也和任正約好了見麵。就是你這短信不要發得那麽曖昧、霸道好不好,讓人誤會。山椿看著短信腹誹著。
    花間坊茶樓裏,山椿品著茶,翻看著夏天誠帶來的《民俗黃蓮 文化黃蓮》書稿,等著任正。
    這夏天誠到是用心,又或許是以前積累的資料和素材多的原故,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就成了這書稿。書裏對黃蓮的民風民俗,家風家規,名人軼事,名族旺門,姓氏爭鬥在尊重曆史事實的基礎上,按當下政策規定,主流思想做了一些規範和說明,倒是用心了。對於黃蓮的文化傳承,又分出了文化源流,文化多元,文化發展,文化農耕,文化農餐,文化傳家,文化血脈等多個單元。
    看著看著,山椿對文化農餐裏記載的那些農家吃食及其廚藝以及小作坊生產工藝產生了濃厚興趣。對於文化農餐中提及的很多東西,山椿都是知道且喜愛的,比如那打芹糖,扯花果糖,油炸麻花,糯米糍粑,酥油餅,油燜糯米飯,吊漿湯圓……
    而在這農家吃食中,七彩發糕讓山椿陷入了沉沉的回憶。山椿還很小的時候,媽媽每次挑著稻穀去大隊的打米機房打米,然後都得把挑回的稻米和米糠用米篩再一次的篩選。每每看到媽媽躬著身子,端著米篩,不倦不歇的、均勻的運動著手中稻米和米糠,米篩裏漏下的米嘴兒在媽媽不停的篩簸下漸漸增多,而米篩上麵的稻米少了米嘴的難看和碎屑,米糠則少了米嘴和碎米屑的營養及光亮。
    篩下的米嘴米屑放在簸箕裏簸除糠皮兒後,經過浸泡和石磨的碾磨變成了米漿,米漿裝入細密的白布口袋裏經過幾天幾夜的吊掛,去掉了多餘的水份。媽媽又從山上采擷回了紅的、綠的、粉的、黃的、黑的……各色的野果或是嫩嫩的葉子,分別搗碎浸入水中,經過過濾,就有了紅綠粉黃黑……各色的水,裝在那白色的瓷碗裏煞是好看,也很醉心。
    中午的時候,媽媽抱來糯穀稻草,點火燒鍋裏的那一鍋清水,糯穀稻草燒成灰燼後,用火鉗把那草灰從灶門前夾著往鍋裏丟,慢慢的水開了,草灰也浸泡在這沸水裏了。等待草灰水冷卻和那稻草灰的渾濁恢複清澈的時候,媽媽又把吊在布袋裏的米漿團兒取出,分別用那各色的果子水和著揉搓。
    然後用鍋中那清澈的涼水把那各色的米粉團稀釋成很稀稠的能流動的興液體糊糊。
    山椿很愛看那一字兒排開的各色糊糊,覺得這五顏六色的泥一樣的糊糊就是那七彩的夢幻世界,讓人神往。
    一切準備就緒,媽媽在鍋裏加了少量的已經清澈的糯稻草灰水,燒開後,倒下那黑色的米糊糊,攪動煮沸,熟透後舀起來放入早已準備好的,墊著一層浸濕了水的紗布的蒸籠裏,糊糊的流動,鋪陳滿了整個蒸籠,形成薄薄的一層糕狀的果凍一般的糕塊兒。
    黑色的糊糊起鍋後,又煮了黃色的,待黃色的煮熟起鍋時,那蒸籠裏黑色的已然成型凝固,在其上麵倒入黃色糊糊時就互不沾連和幹擾,卻又是那麽貼實緊密。
    如此往複,將所有的糊糊都歸於蒸籠後,端在一傍通風處涼著,媽媽卻開始收拾這廚房和各色用具。一切停當,媽媽拿出一根細線,把線的一頭咬在嘴裏,一隻手托著發羔,一隻手牽著線的另一頭,揮手之間,把那蒸籠裏的米糕切割成了棱形的塊狀。
    山椿從媽媽手中接過那糕點,棱形的式樣很好看,那七層糕點七種顏色也很分明,拿在手裏,對著陽光,晶瑩剔透,色彩斑斕。七層的米糕又是層層契合,緊緊相依,無縫無隙。
    山椿左手拿著糕點,右手輕輕地揭起上麵一層紅色的,層與層之間沒有絲毫的沾連,綠色的一層依舊平整光潔,還是那麽誘人。
    放進嘴裏,甜絲絲,爽滑滑,野生桑椹的香味彌漫。米糕略有勁道,卻經不得山椿饞嘴的囫圇吞咽。饞著那米糕的味兒,看著手中那層層色彩,山椿卻舍不得伸手去揭那第二層,因為山椿知道,這米糕不多,媽媽還得讓四鄰嚐嚐。
    山椿看見這書上記載的七彩發糕的蒸煮過程和媽媽的米糕一樣,隻是當年自己吃下的米糕在這裏有一個更好聽的名字,七彩發糕。
    這七彩發糕的主料,配料,包括顏料和味料全都是來自天然植物,現采現用,鮮香自然,難得。
    當年,山椿問過媽媽,為什麽要用糯穀稻草的灰燼泡水來調製這米糕,媽媽的解釋是米漿在吊漿的過程中,時間有點長,就會有發酵發酸,而糯穀稻草的灰泡出的水是堿性,可以中和那米漿產生的酸,讓味純正。
    山椿很信服媽媽的解說,但卻至今也沒明白農村婦女的媽媽從那兒知道這糯穀稻草灰燼泡水是堿性的呢?而且,山椿至今也沒明白,也不想去弄明白這糯穀稻草的灰燼泡水是不是堿性。
    山椿想著過去的美好記憶,也回味著當年的香甜,細品著這書中的傳記,醉心的笑了。
    “笑啥呢,這麽大的人了,還笑得這麽天真?”古素來潷茶,看見了山椿那當年孩提般的笑。
    “啊,沒什麽,看了書,想起些往事。”山椿從回憶中醒過神來。
    “哦,又撿寶了?”古素伸過手,拿過《民俗黃蓮 文化黃蓮》書稿。
    “確實是寶。不過,是黃蓮人民的寶。”山椿憨憨地笑笑。
    “妞兒給你聯係沒有呢?”古素坐下來問,一邊隨意的翻著書。
    “哦,有電話,說在那邊生活還行。還說她真的選修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業,看來是對這非遺保護上心了。”山椿到是經常接到妞兒的短信,時不時的和她通個電話,鼓勵她認真學習,這妞兒也很聽山椿的話。
    “還不是對你的事兒上心了。”古素覺得這妞兒對山椿的信服超過了她這個當媽的。
    “隻要她們好就好。”山椿麵對這個古素卻無話可說。
    “啊,這些東西好是好,就是費時費工費成本,一般人吃不起。”古素翻著書也對文化農餐感興趣。
    “意思是不一般的人還是吃得起,或者說有錢人吃得起,是吧。”山椿也一直糾結和思考著這個問題,腦子中有一丁點兒想法,可始終朦朧著。
    “也不是說隻有有錢人才吃得起,而是要舍得花錢的人才吃得起。”古素這說法對啊。
    有錢人舍不得那麽高的價錢,吃一塊這七彩發糕,那麽就不是有錢就是買主的問題了。要是沒多少錢的人,隻要他舍得,他也能吃一塊不是?
    舍得花錢就會吃,是吧。怎樣才能讓人舍得花錢吃這發糕呢?這應是關鍵。
    把發糕做成高檔精品,讓人有嚐一嚐的欲望,然後這發糕不是當飯吃,而是品一品,吃過稀奇,嚐個新鮮。這樣,不就有了準確的定位了?
    “高檔、精品。”山椿想通了。
    “什麽高檔,什麽精品?”任正來了。
    “哦,任書記,在說這書呢。”山椿把書遞給任正。
    古素則給任正到了茶回吧台去了。
    “哦,成了?”任正沒想到山椿這辦事的效率這麽高。
    “才拿到手,有個別的字詞還有待修改。不過,這書的內容到是真心的不錯。”山椿已經初略的看了一遍。
    “還真是下了功夫的,不錯。”任正看了看書的前言和目錄,心裏也比較震撼。
    《黃蓮情滿天 化佛越千年》是宏大的一個化佛寺佛教思想為主脈的黃蓮文化和黃蓮情愫的闡述,那《畫說黃蓮 葉脈傳承》冊頁是一個直觀的說明和補充,兩者互相支撐和互為支撐,一說一看,道盡了黃蓮的文化精髓和情感脈絡。
    這《民俗黃蓮 文化黃蓮》則是從宏大到微觀,從思想飄飛到現實,真實的演繹了黃蓮人民的生活,點燃了黃蓮的民間煙火。而這些微觀、現實,煙火也正是黃蓮農耕文化一條街的精神骨架,沒了這些,這骨架立不起來。
    但,山椿還是沒想好這農耕文化的魂在哪裏,怎麽才能抓住這魂。
    “我那邊的各項工作都在快速運作,有你這《民俗黃蓮 文化黃蓮》的助力,就會順利很多。這就是你文化引領經濟運營的實效吧。還真得謝謝你。”任正對於黃蓮的幾個項目是不遺餘力的爭取快速上馬,目前的進展已經很神速了,可任正還是嫌慢,有些項目的立項和審批程序是太複雜了。
    “任書記的宏偉藍圖的實現指日可待,恭喜。”山椿對這任正幹實事的態度也是由衷的讚揚的。
    “可,我覺得還可以快一些,就是不知從哪兒發力。”任正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其實內心裏是想要趕在兩年之內出成效,為自己的仕途進階拿出漂亮的政績。
    “用一用你的人脈吧。”山椿道。
    “用,當然是可以用。可是怎麽切入,怎麽出手?”任正也沒隱瞞自己的想法。
    “哦,要一個契機,是吧。”山椿思考著。
    “就是這個契機不好找,沒有一個切入點,按步就班層層程序走下來,時間就耽擱了。”任正對此思考過了許多方案,卻沒找到一個看似不經意,卻能讓人自然介入,還能讓那些市縣領導們迅速行動的一個契機。
    “國慶節要到了吧。”山椿想可不可以利用國慶節這個假期,做個活動,讓任正的背後的人可以名正言順的推動一把。
    “意思是?”任正看著山椿。
    “我想國慶節在黃蓮以非遺或者觀光搞個活動,你邀請領導來站下台,或順便休閑參觀一下,這樣也對黃蓮鎮的各方麵發展有好處不是。”山椿沒有直接說明白,對任正這樣的人,不需要。
    “哦,行。就在老酒坊搞個非遺宣傳,化佛寺,觀光農業自然就在其中了。規模不要大,要精;進餐要農家、要特色;酒不要名酒,要化佛老酒。一切以自然,清幽,特色,文化為標準。”明白過來的任正思維也是很快的。
    “哦,任書記這招高,花錢不多,場麵不大。但,效果肯定不錯。試想,大場麵,有幾個能記住?小場合,有誰敢不記住?自然,清幽,特色,文化又有幾個記不往?”山椿對任正的行事方式很是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