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的機遇

字數:4126   加入書籤

A+A-




    大量湧入新城的人發現,新城好歸好,可是想留在這裏也不是那麽容易的。
    新城那些工廠一直在招工,可除了有膀子力氣外,還需要認字,光是這一條,就唰掉了絕大多數人。
    不過路也沒被堵死,第一鋼鐵廠說在太原開了家新廠,正在招人,甚至還說以後要全部搬過去。
    一聽不在新城,有不少人還是有些不樂意去。
    畢竟新城的條件不錯,一樣的工錢,大夥肯定更願意呆在新城這樣富裕的地方。
    可聽了招工的人講完條件之後,不少人都心動了。
    太原那邊的分廠,月錢是一樣的,可關鍵的是,在新城這邊,隻能從小工幹起。
    可太原那邊缺人,隻要表現好了,前景相當好!
    等那邊做大,他們就是元老級的人物!
    那些新廠要求也沒新城這邊高,不管怎麽說,給的待遇是之前比不了的。
    至於交通也不用擔心,新城會統一組織隊伍前往各地。
    不光新城官方控股的第一鋼鐵廠在往恢複區招人,其餘各工廠商會,也有類似的動作。
    甚至恢複區不少缺人的地方,有人跑來新城拉人。
    論待遇,恢複區給的待遇和新城差不多,而且要求沒那麽高。
    再加上各種渠道的宣傳,流向新城的大量人口很快向北方流去,大幅緩解了新城的人口壓力。
    而接下來的一切,則需要交給時間。
    教育規模的擴大需要時間培養人才,然後人才反哺教育,這樣一輪輪的擴大。
    各地的工廠,商會,也需要時間積累。
    新城的工廠外遷一步步執行,不光官方手裏的那些產業,私人的產業也發現北方那些地區,更適合他們發展。
    慢慢的,很多商會,工廠,隻在新城留了一個辦事處。
    倒是各種學校,在一批批學生成長起來之後,規模發展的相當迅速。
    自北方光複之後,五年時間讓小學的規模已經成長到了能滿足一半適齡孩童上學的需求。
    沒有辦法,隻能在小學的入學考試上篩選下去一半人。
    等教育規模進一步擴大之後,才能讓小學成為義務教育,到時候每個孩子都有學上。
    全民教育普及對全民素質的提升,是巨大的。
    在孩童時期,哪怕隻是接受過最簡單的識字和算數教育,隻學過最基礎的自然科學知識,對一個人的影響也是極大的。
    這些自然科學知識和數學知識,不一定能在工作生活中用的上,可孩童時期培養的數學思維和邏輯思維,對人的理解力提升相當巨大。
    當整個產業都在提升,簡單的工作會被工具替代,工具越來越複雜,對使用工具的人也做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麵教育帶來的人口素質全麵提升,是重要且必須的。
    人才在任何地方都能起到決定性作用。
    這個人才指的不是某某行業翹楚,而是每一個人。
    工業化的前提是教育,洪堡式教育創造的工業奇跡證明了教育對工業的重要性。
    想要改變未來,需要的不是某一個人,而是所有人。
    葉霄一直盯著教育這一塊。
    畢竟從零開始,即便每一年畢業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比例進入教育體係,教育人才的缺乏還是不爭的事實。
    小學要篩掉一半,中學更是隻有原定計劃招收數的三分之一。
    不是那些學生不夠優秀,而是教育資源太緊張,隻有最冒尖的那一批人,才能升入中學。
    而中學畢業之後,便有機會參與大學考試。
    目前大學不多,基本集中在新城。
    一所專門教工程建造,裏麵的內容從修樓修路到建橋修水庫都有,還有專門研究建築材料的專業。
    裏麵的骨幹,除了葉昊親自帶的那三班人之外,便是相關工程建造的頂尖工匠。
    這些人一起構建了工程大學的基礎。
    目前學校規模不大,隻有幾個大專業,還做不到專業細分。
    為了教學和研究,不論有什麽需求,財務部都會開綠燈。
    這裏是稚嫩的,可有了頂尖的人才和頂尖的條件,未來的發展不可限量。
    除了最大的工程大學,另外三所規模要小很多。
    一所文法大學,主要教授文學,法律,政治和社會學。
    一所金融大學,教授經濟學,管理學方麵的內容。
    人最少的一所,是理工大學,教授物理化學數學,未來計劃和工業掛鉤,可現在隻停留在理論階段。
    這三所規模小不是因為不重要,實在是人才太缺了。
    其中古幹依然是最早葉昊帶的那三班人。
    這些人對這些內容的理解也有限,屬於摸著石頭過河。
    除了文學招了幾位大家之外,法律,政治和社會學,甚至從政務部門抽調了幾個表現優秀的,才把文法大學的基本框架搭起來。
    這算好的,金融那邊,不管是經濟學,管理學裏麵教授的東西,都來自葉霄的幾本書,裏麵一幫年輕學生,一邊自己學,一邊想著怎麽教人。
    至於理工那邊,就更艱難了。
    五年時間,理工大學加起來二十五個人,其中還算上了一個做飯大媽和看門的大爺。
    數理化在這個時代,說是從零開始毫不過分。
    就宋朝那點數理化的底子,也就是小學一年級的內容。
    理工大學這二十三人,是葉昊從最早那三班和第一批中學生中挑選數理化天賦最好的二十三人。
    小學中學的數理化內容還好,可大學要教授的數理化沒那麽簡單。
    沒點天賦,白瞎。
    畢竟這年頭可沒誰能指導,全憑葉霄從記憶中搜羅出的幾本書。
    這二十三人,現在自己都沒把這些書的內容搞明白,一想到馬上第一批學生就要來,一個比一個頭大。
    五年前,新城推行教育,算時間第一批入學的孩子還沒畢業。
    可事情沒有絕對,有一些年紀大的孩子,成績好可以連續跳級。
    這些年紀大一些,天賦又好的,把六年小學三年中學時間壓縮到了五年。
    當然,能有這種水平的學生數量不多,整個新城加上恢複區隻有五百多人,各個都是既有天賦又努力的。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