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給這小子請個賞才是

字數:5149   加入書籤

A+A-


    顧老頭看著趙老頭這震驚的樣子,就知道今天自己這一趟親自過來是走對了。
    看來那紙上寫的自己看不太懂的東西,確實像自己孫女說的那般好。
    顧老頭有些得意地說道:“自然是蘇譽寫的。”
    “蘇譽教給他那書屋新雇的掌櫃,長樂看到後,覺得不錯,便謄抄了一份說要送給你看。”
    “怎麽樣?”
    “老頭子我看不懂這些,也分不出個好壞來。”
    “你要是看不上,那我就拿回去?”
    說完,伸手就要把東西拿回去。
    趙老頭的手趕緊往一邊挪了挪。
    “噯,別……”
    看趙老頭的反應,顧老頭不禁有些揚眉吐氣的感覺。
    剛剛還裝得很。
    說什麽就蘇譽的水平,寫的文章還不夠不上讓他來看。
    如今倒是都不舍得還給他了。
    “不裝了?”
    顧老頭直白地調侃道。
    趙老頭懶得理他,又低頭看了第二遍。
    等到看完,他才問道:“你說這是蘇譽那小子教給他店裏掌櫃記賬用的?”
    “可不是麽?”顧老頭回他。
    “你還沒說好不好呢。”
    都問第二次了,趙老頭也不好再避而不答。
    這次倒是不再裝了,老實地回道:“好!”
    “太好了!”
    “這記賬法,比現在的記賬法更為先進完善。”
    “老夫覺得,不止戶部可以用,就連大周全境都能用推廣此種記賬法!”
    單式記賬法弊端太多,都不用一一列舉。
    就戶部每年年底對賬,就夠痛苦的。
    蘇譽這種記賬法,比他們目前用的先進完善得多。
    而且他還詳細寫了出來,甚至各種類目和要設置的科目都已經在紙上完整寫下。
    也就是說,這東西,是他們能直接拿來就用的!
    從古到今。
    一樣東西的完善,都是有一個過程的。
    得從無數先人的經驗中不斷地經過完善,才能最終成型。
    可如今蘇譽卻能跳過這些步驟,直接給了他們一個完整完善過的記賬法。
    趙老頭第一次看的時候,手微微顫抖,那是激動的!
    別人可能不知道這東西有多好。
    但曾經作為戶部尚書的他,絕對比任何人都知道新式記賬法對朝廷的經濟發展有多重要!
    這小子,怎麽還會這種好東西啊!
    顧老頭聽他說整個大周都能推廣來用,自己心裏也有些震驚。
    昨天顧長樂跟他說這東西好,顧老頭還沒太多實際的感覺。
    如今看到趙老頭的反應,他才清楚領悟到。
    蘇譽寫這東西有多好。
    這孫女婿,果然是個有大前途的!
    顧老頭越發得意,裝模作樣地歎了一口氣。
    “唉,也就我那孫女婿整天不務正業,才弄得出這種東西來。”
    “若是換了別的讀書人,隻顧著讀什麽聖賢書,滿嘴之乎者也,肯定是連記賬都不懂的。”
    這是來給蘇譽找回場子來了?
    趙老頭昨天說的那番話,今天就被啪啪打臉了。
    確實打得有些疼......
    趙老頭拿人手軟,但還是嘴硬地反駁道:“老、老夫也不過是關心後輩。”
    “多少人想要老夫我的教導,若是換了別人,老夫都懶得說他們一句!”
    這倒是事實。
    頓了頓,趙老頭又有些謹慎地問道:“你今日拿這東西給我看,所以這是能公之於世的東西吧?”
    “蘇譽那邊是無所謂的吧?”
    顧老頭也得意夠了,這才正常地回道:“長樂問過他了。”
    “他說若是大家覺得好,盡管用便是。”
    趙老頭都忍不住心裏讚了一句:“好小子!”
    “這就是格局!”
    他承認,先前說蘇譽不務正業的話過早了。
    這種對朝廷對社會有用的不務正業,還是值得讚揚的。
    “老夫要寫個封奏疏送到京城去,讓戶部趕緊著手去推廣這記賬的法子。”
    “對了,得給這小子請個賞才是。”
    “這可是於國於民都有好處的大好事!”
    趙老頭說著,也坐不住了。
    直接幹起來,就要回書房去寫信。
    “你這是要往朝廷送信?”
    顧老頭喊住他:“我孫女婿,這事還不能讓皇帝知道。”
    一旦知道兩人成親,皇帝絕對要宣顧長樂和她夫婿上京麵聖,以示恩寵。
    朝廷正在討論削藩的時候。
    這時候要是被召到京城去,不就是妥妥的人質麽?
    顧老頭是絕對不會允許這個發生的。
    趙老頭笑道:“這事用不著你說,老夫自然知道該怎麽做。”
    “放心,我要當今表彰的,是一個叫做蘇譽的農家子,與你們顧家沒有任何關係。”
    顧老頭也知道這個老夥計是個值得信任的人,於是也不再打擾他了。
    東西送到,又嘲諷夠了,便心滿意足地離開。
    趙老頭回到書房。
    暫時顧不上剛剛沒畫完的畫,先把顧家送來的這份記賬法謄抄了一遍。
    又提筆,寫了一封奏折。
    先寫了這記賬法的先進完善之處,後麵才提起寫出此法的人。
    又大力讚賞了一番,順便請了個賞。
    做完這一切,都快大中午了。
    趙老頭絲毫不覺得肚子餓,喚來自家的下人,讓他們把奏折送出去。
    這才坐下,又照著蘇譽這四腳賬研究了一遍。
    研究著,他也發現了新的問題。
    “全是采用現銀結算,好像也不夠完善......”
    “朝廷每年往外撥款,很多時候夏澇都是提前撥的秋糧。”
    “有時候國庫空虛,甚至會把明年的秋糧都先算上。”
    “可今年災時的糧價與明年豐收的糧價卻大有不同。”
    “如此一來,這記賬法就不太夠用了......”
    趙老頭作為曾經的戶部尚書,他自然是有兩把刷子的。
    多看了兩次,就看出了這記賬法其中的一個不足之處。
    蘇譽的小書屋用不上這麽複雜的東西,所以寫得也沒有這麽複雜。
    但趙老頭左思右想,除了增加多幾個賬目分開記錄外,一時也沒有太多頭緒該怎麽完善。
    “顧老頭說了,這記賬法,是蘇譽教給他書屋掌櫃用的。”
    “他一個小書屋,基本都是用的現銀結賬,涉及不到預支與賒賬之類的操作,確實很是適用這種辦法。”
    “可要我短時間內把這些不足的地方完善出來,老頭子我也做不到......”
    趙老頭想了想,決定攤手不管了。
    “罷了,老夫現在可是閑賦在家的。”
    “總不能一個年輕的小後生能把這麽複雜的記賬法給構建出來,朝廷袞袞諸公卻不能在這基礎上完善。”
    “所以剩下那些要想的,還是靠朝廷諸公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