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再進蕭府
字數:3128 加入書籤
成為了駙馬之後,周星星的勢力也隨之暴漲,府中的人員也多了很多,公主的安全問題,當然是首先要考慮的,所以公主出嫁,都是配有衛隊,保護公主的安全,人數的標準是三百人。
還有皇帝賞賜給公主的食邑田產,以及休閑渡假的別院,也是需要有人管理的,另外當然少不了從小陪護著公主長大的宮女奴婢,七七八八的加起來,總共多達五百人左右。
原本周星星覺得非常大的府邸,在多住進去了五百個人之後。一下子就覺得這府邸,真是不夠大了呀!
最覺得受了委屈的,當然是本該為正妻的程小嵐了,可胳膊終究是擰不過大腿,所以她有氣也隻能門悶在心裏,既不能埋怨丈夫周星星,也不能怪父母不幫忙,更不敢責怪皇帝陛下。
反倒是原本應該獨占周星星的劉美香,最看的開,還想著勸姐姐劉春香,也嫁給周星星做妾,姐妹兩人才能一輩子不分開。
太原王氏的王薔薇,因為長樂公主的突然下嫁,自然也做不成平妻了,可婚約己經公布了出去,如果突然又悔婚,不僅香水的生產和銷售,與太原王氏再無任何關係,而是名聲也是難以彌補,王家家主王珪,身為朝廷的六部大臣之一,禮部尚書的地位,也就難以站的住腳了,身為禮部尚書,自己的家裏卻是大失禮數,這還怎麽教化萬民呢!
而此同時,楊建業再一次的與前隋的蕭皇後見了一次麵,他己經派人查清楚了,周星星的生母柳氏,當年的死因。病亡隻是對外人的表麵理由,真實的原因是,柳氏幫工的那家富戶,有一個紈絝子弟,乃是個喜歡沾花惹草的人,無意中發現了,在洗衣房中洗衣服的柳氏,
見年僅二十四五歲的柳氏,雖然不施粉黛,卻是十分的漂亮,身材婀羅多姿,又成熟豐滿,便起了歹意。
柳氏並非水性揚花之人,當然不會答應紈絝子弟的無理要求,柳氏並非是這家富戶的奴婢,也沒有落入賤籍,這紈絝子弟也沒有資格侵犯她。
紈絝子弟雖然在柳氏的反抗下,最終並沒有得手,但柳氏逃出富戶家中時,衣服己經顯透了,回到家中後,受了風寒,又受了驚嚇,苦於自己的身份,並不適合暴露,也就不敢報官,風寒侵入骨髓之後,又沒有錢請郎中治病,最後才病死的。
“皇後,依您看,是不是讓人把那家富戶給鏟除掉算了,為柳氏報仇雪恨。”楊建業匯報完了柳氏的死因後,對蕭皇後說道。
“不必急於動手,這等大仇,應該由身為人子的小太子,周星星新自報仇,才是正理。
還有就是,現在長樂公主己經在小太子的身邊,他的府中必定會有公主的護衛隊,這些人可都是一些忠於李世民的人,
聽說獨孤家的一個小輩,在公主的護衛隊中當護衛統領,獨孤家雖然也是李淵母親的娘家,但也是先帝的外祖父家,在條件允許時,倒也未必不能利用一下。
另外就是,老身並不清楚,當年楊家的家將,你到底還掌握了多少力量,這才是要不要扶持小太子,重新拿回本該屬於楊氏的天下,最關鍵的條件之一,
如果沒有絕對強大的力量,最好還是不要輕舉忘動,因為這可是先帝的最後一點血脈,寧可讓他平安的延續下去,也不能讓他為了江山社稷,而身死留恨。”蕭皇後慎重的說道。
“是,皇後,恕臣多言,小太子為人異常的聰慧,人緣也非常不錯,想來當年國師的預言,是非常正確的,所以我們必須盡一切的努力,輔佐小太子成事。”楊建業顯然不願意就這麽放手,力爭著說道。
“想要成大事,又談何容易,小太子既是附馬,又終日生活在長安天子腳下,如何發展得了自己的勢力,沒有勢力,又何談基業。”蕭皇後仍然不願意,讓周星星處於危險的境地之中。
長樂公主的房中,周星星和長樂公主並肩而坐,相擁著在一起聊著情話,周星星沒有想到,長樂公主的丹青之術,競然己經精深到了,可以和名家相提並論的程度。
雖然他對於畫畫,並不算十分的內行,但作為一個頂級的廚師,他對於藝術的審美,還是有著一定的水準的,因為有些特殊的萊肴,也會用到雕刻和拚盤。
周星星的刀工,十分的高明,用一些胡羅卜,白羅卜等蔬萊,雕刻出來的工藝,也是十分逼真的。
長樂公主李麗質,十分的喜歡畫畫,他知道自己的這位駙馬,不僅僅隻是廚藝了德,會點岐黃之術那麽簡單,文采也是相當的出眾。
“妾身此畫畫的如何?可還能入得了你的眼。”既管長樂公主完全可以不用自稱為妾身,而是可以自稱為本官,或是本公主,但長樂公主卻願意放低身份,以此來拉近和駙馬的感情。
“公主的畫,自然是非常不錯的。”周星星微笑著說道。
“你呀!淨說一些好聽的來唬弄人。”長樂公主嬌媚的說道。
“那好吧,我就再說一點不好的吧!這畫美則美矣,隻是未免太單調了,留白的地方太多了。”周星星一本正經的說道。
“是嗎?”長樂公主仔細的看著眼前的話說道。
“可再添上一些畫筆,意境就完全不一樣了,反倒顯得有些多餘了。”長樂公主輕輕的皺起了眉頭說道。
“看本駙馬的。”周星星說著,提起了毛筆,在留白的地方,也下了一首小詩。
“兩個黃鸝鳴翠柳。”周星星寫一句,長樂公主便跟著念一句。
“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怎麽樣?配上這首小沒,這幅畫是不是更加有了意境之美了。”周星星笑著說道。
“駙馬夫君真是大才呀?這首詩寫的十分的應景,再也找不到比它,更能應景的詩了。”長樂公主認真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