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勸說加盟】
字數:4207 加入書籤
倪洸南聽到彭萬華的真誠話語,心中瞬間有一種感動油然而生。
自從他回國之後,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的舉動,在國外賺大錢瀟灑不好嗎,非要回來過苦哈哈的日子?
有些同事甚至在他背後冷嘲熱諷,說他是被辭退的,隻能回來要飯吃。
當時他心都涼了。
此刻,聽到彭萬華的話,心中頓時暖和了起來。
“唉!”
倪洸南歎了一口氣,心中百感交集,他沒想到這世上能明白自己舉動的人竟然還是個學生。
但至少還是有人能明白自己的。
“你倆坐下吧,說為這個民族有點誇大了,不過說來我的確是想在計算機行業做一番研究。
國外有許多成功且先進的東西值得我們引進學習,這對我國的計算機發展具有很大的幫助。
隻要我們攻堅克難,相信假以時日我們一定能在這方麵超過西方國家。”
被彭萬華說中了心裏事,他頓時有感而發,眼神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
不過對於彭萬華所說的指導,他拿不準是做什麽,沒有直接答應。
一旁的董師兄聽了這些話,頓時就被帶著燃起來了,他感覺有些熱血澎湃。
身為電子係的人,哪個不想在這個領域做出一番成就來?
彭萬華則麵色平淡,因為他知道哪怕40年後,國家的計算機產業關鍵技術依舊被卡脖子,倪院士的願景始終沒有實現。
其實現在東西方的差距雖然大,但並不是不可逾越的,就拿計算機領域來說,因為是新興事物,西方基本上隻領先了兩三代。
他不著急倪院士沒有立馬答應,畢竟還不熟,誰願意隨便就給你指導?
他繼續聊道:“倪老師,技術是可以學習,但關鍵技術別人是要不來、討不來、買不來的,說白了,我們要在西方的封鎖下盡早建立自己的產學研體係。”
倪洸南聞言,讚賞地看了一眼彭萬華。
現在正值改革開放之出,受西方技術封鎖的影響,在很多領域,包括研究所內存在不少人都有著‘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思潮。
雖然沒有形成大趨勢,但這種人不在少數。
他沒想到這個學生竟然還有這等遠見和目光,
“你說這話我讚同,隻有自己獨立造出來的才是自己的。所以這次回國來,我就打算繼續在語言處理和微機領域深耕,盡早突破西方封鎖。”
彭萬華對倪院士的話很認可,突破西方的技術封鎖越早越好,越是基礎領域,越是要盡早研發,不要心存幻想。
很多基礎領域的龍頭,基本上都是在這個時期成立,除了英特爾在1968年成立,微軟、蘋果、甲骨文才成立沒幾年,思科、高通、戴爾、英偉達至今還沒有成立呢。
至於未來三大eda軟件,s前兩年才建立,synopsys和cadence還要好幾年才能看到影子。
未來的光刻機龍頭,asml直到明年才會成立。
所以說,現在其實恰恰正是時候。
但,突破技術不單單是研究的問題。
首先需要很大的投入,此外還需要一個組織牽頭,統籌相關單位,牽手上下遊生態,挖掘場景,最終應用要經得起市場考驗。
總之,是一個複雜而係統的工程。
一旦錯過了,那後麵可能花十倍、百倍的成本都很難追回來。
上輩子有家公司,一年上千億的研發投入也才在幾個細分領域有所收獲。
之所以成本這麽高,一來是因為曆史的欠賬太多,投入回報不成正比。
原本在這個時代投入一份成本,可能就能帶來十份收獲。而那時,投入十份成本,才可能帶來一份收獲。
二來時代變了,研發的成本更加高昂。
物價、人力、技術、驗證、應用,細分環節更複雜,缺少積累的情況下,需要短期多次迭代,成本疊加起來更巨大。
而如今,少走彎路的機會擺在眼前,彭萬華覺得他應該要做點什麽。
擺在他麵前的,有兩大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是如何忽悠,哦不,是勸說倪洸南加盟。二是合理合法的資金來源問題。
彭萬華思路逐漸清晰。
他繼續侃侃而談道:“倪老師,如今國內的現狀您應該很了解,一來各個研究所都很缺錢,不知何時開始流行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調調,而且上麵對這塊的投資逐漸縮緊,很多研究所都開始自謀出路。
二來整個電子行業一盤散沙,除了大型機有所成就之外,民用小型機五花八門沒有統一的標準,這都是在國外產品沒有進入國內的情況下,勉強還能生存。
真到哪天國內市場放開,所有的品牌估計在國外品牌的衝擊下一衝即散,整個民族的電子產業都將損失慘重。”
彭萬華可不是在危言聳聽,事實上,前世的確發生如此慘像。
1992年國家對計算機進口管製放開,1993年西方國家向國內出口計算機禁令失效,供需雙方達成一致,國外品牌瘋狂融入國內,國內廠家潰不成軍。
以巨人集團為例,這家在1992年還是電腦行業的龍頭企業,結果一放開,便被衝倒了。
ibm很高傲,一台電腦在國內售價三萬多,你愛買不買。
要知道,當時的人均年收入才三千多塊,一台電腦要普通人十年不吃不喝才能買到!
倪洸南聽到這些話,表情逐漸變得嚴肅。
以前他沉溺於技術研發,隻顧埋頭趕路,無暇仰望星空,對整個市場沒有很明確的洞察。
現在聽到彭萬華這番分析,頓時覺得有股危機感。
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不僅在社會風氣和輿論上影響我們的判斷,還試圖衝擊我們的市場,最關鍵的是我們自己的產業還很不成熟。
在西方這些成年大漢麵前,國內計算機產業就如同小學生,毫無招架還手之力。
想到這,倪洸南更感覺困難重重,時不我待。
他抬頭看了一眼彭萬華,見他雖然嘴上說得嚴重,但表現鎮定自若,似乎並不慌亂,便心中好奇:“萬華,看你成竹在胸,似乎早有對策?”
見他如此有想法,倪院士也不喊他小彭了,親切地喊了他萬華。
“是的。”彭萬華點點頭,繼續道:“眾人拾柴火焰高,即便您在某些方麵取得一些突出研究成果,但整個行業的發展需要更多力量才能起到推動作用。
我們電子係主任老徐申請了個課題,專門用來研究eda的國產化,eda是電子設計之母。
加上您在計算機領域的研究,如果能給我們一些指導的話,我們在前端軟件、硬件設計和後端生產製造形成合力,推動整個產業的發展,那樣是最好不過了。”
倪洸南見他願景如此宏大,和自己的想法有些不謀而合,頓時陷入思考中。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