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瘋狂建大樓!】

字數:4361   加入書籤

A+A-




    重生1981開局救了鄰村姐妹花!
    李維享受了一下眾人欽佩加羨慕的眼光,喝了口茶,然後繼續道
    “根據我們的預測,明年前4個產品的增長率仍然會超過100,漢卡則會持續下跌。
    後麵我們打算將華光的漢卡業務賣掉,換一筆資金投入到新產品的研發中。
    比如噴墨打印機項目,現在基本上快要出成果了,預計明年可以投產。
    操作係統項目和配套s軟件估計到1987年底才會出成果。
    不僅是操作係統,倪洸南老師已經成立芯片部門,專攻芯片領域研發設計,結合eda和光刻機項目,預計明年將會形成我們華光自己的自主設計、自主生產能力。
    此外,我們還成立了數據庫、中間件、服務器、防火牆、路由器等項目研發小組。
    除了服務器進展比較快,其他的都處於剛設立中。
    另外我們還在鵬城南山和香江沙田區分別成立了研發中心。
    對了值得一提的是,萬維和華光在九龍各拿了一塊地皮,用來興建總部大樓,現在已經奠基了。”
    這話一出,頓時讓現場的人再次震驚了一回!
    在香江建設大樓的成本可不低。
    看看華賓大廈和華賓廣場就知道了。
    要不是彭萬華一直給華賓輸血,華賓大廈和華賓廣場根本建不下去!
    而且因為每次借錢太多,張賓都不好意思了。
    於是便隻能逐漸稀釋股份。
    目前華賓的股份張賓隻占有32,剩下的股份中,彭萬華占有40,華旗銀行占有28。
    對張賓來說股份雖然稀釋了,但大樓和廣場建好了,現在手上的股份錢更值錢了。
    打個形象的比喻,就是蛋糕更大了。
    而且他自身不用隨著大樓的建設背負越來越多的債務,也能輕裝上陣,輕鬆很多。
    所以說,目前除了華賓建好了大樓,其他的許多板塊的業務都處於剛剛起步階段,哪有這個錢香江的核心區域建大樓啊?
    萬維和華光真是太有錢、太奢侈了!
    眾人忍不住心生感歎!
    隨即心中升起了一股向往。
    那就是後麵也要在香江的核心區域新建屬於自己的大樓。
    想想看,當輪船進出維多利亞港灣時,都能看到岸邊自己公司的大樓,那該是多麽牛逼轟轟的場麵啊!
    想想都得勁!
    想到這,在場的很多人都忍不住想將這一想法盡快實現。
    張賓旁邊王德標就是其中一員。
    他今年的營收超過二十五億,雖然不比萬維和華光,但他自認為比華賓要強。
    既然張賓都能建起大廈,他為什麽就不行呢?
    趙良友、陳廣財、崔大偉三人對視一眼,互相看明白了對方眼裏的意思,那就是也要建大樓!
    邱淑芬眼睛忽然亮起,紅星集團這麽大公司目前的大樓實在配不上自己在這個行業該有的地位!
    嗯,是時候該興建屬於自己的大樓了!
    而且要建的話可能還要好好規劃下。
    在她看來,一座三百米高的大樓隻夠現在香江紅星使用。
    等後麵內陸市場爆發,到那時紅星經濟公司、紅星唱片、紅星影視投資、紅星院線、電視台、紅星出版、漫畫、報紙等傳媒全麵爆發。
    一棟大樓肯定不夠用的。
    起碼也得兩棟,甚至三棟才夠,才能配得上那是紅星的地位!
    總之,要建就要提前規劃好。
    除了秦婉秋,李經偉同樣開始產生了這個想法。
    公司開始集團化運行,他手上負責的業務很多,自然需要有與之匹配的逼格和辦公場所。
    想到這,李經偉忍不住開始在心裏琢磨起來。
    僅健力寶就起碼得建一棟三百米的大樓。
    華源酒業,這塊業務和健力寶不相幹,但現在已經看出旗下產品的潛力十分巨大!
    這起碼是一棟三百米的高樓!
    以及包括前兩者在內,紅牛、可樂、涼茶的母公司,華源控股!
    這起碼需要一棟三百米的高樓!
    萬源酒行,這是個自己的銷售體係,這套體係就值得一棟三百米的大樓!
    還有體育品牌海峰體育和李寕體育,現在兩個都還沒成長起來,算了,就再建一棟吧。
    加起來,謔,這就是五棟大廈!
    嗯,挺好!
    非常符合自己的地位!
    李經偉在心裏暗暗想到。
    還有霍健寧,他負責的電力、電信、水務、港口碼頭等業務。
    “今年我負責的板塊中,其中港燈收入超過51億8000萬港幣!
    oran收入超過11億7000萬港幣!
    水務公司收入超過3億5000萬港幣!
    加上其他港口碼頭等業務的收入,整體超過70億1000萬港幣!
    彭先生,按照我的規劃,起碼需要兩棟三百米的大樓才能滿足未來的辦公需求!”
    霍健寧比較直接。
    他匯報了業績後,立馬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彭萬華聽了,頓時點點頭。
    的確電力、電信、水務、港口碼頭都是重資產運營業務。
    十分需要人力資源,地區需要充足的辦公場地。
    兩棟三百米的大樓,每棟建築麵積按30萬平米計算,比較寬裕的情況下,大概可以滿足兩萬人的辦公需求。
    對霍健寧來說,的確是比較合適的。
    “哥,我這邊炒貨業務現在迅速擴大也需要兩棟大樓。”
    田興國在霍健寧匯報完之後,立馬補充道。
    彭萬華有些疑惑,“你現在的業務主要在大陸,而且辦公人員也不多,需要在香江建那麽多大樓嗎?”
    田興國被問的有點愣住了,是啊,他的主要業務都在內陸地區。
    而且各個查貨基地又分散在全國各地,目前根本沒有集中辦公的需求。
    彭萬華看他微微一愣,隨即笑道“大家不要為了好麵子而建大樓,是否有這個需要,還是要仔細評估下。
    當然,如果你的業務和實際需求的確需要,而且業績的要求能達得上這個標準,那我肯定不會反對。”
    “什麽標準?”田興國問道。
    “第一,業績以主要經營所在地貨幣計算,需要超過三十億,利潤率不低於百分之三十!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