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各有算計,互不吃虧

字數:3506   加入書籤

A+A-


    漢斯得知溫三的想法,心裏還是非常吃驚的。他們的飛機生產線非常多,兩大主力機型產量更是相當的誇張。
    現役機型:梅塞斯密特BF109,以及相應的改進型,109E、最新改進型109G等等,正活躍在各大戰場,戰績還是非常不錯的。
    另一主力戰機為福克沃爾夫FW190,算是空軍最新型號的飛機,目前也在瘋狂的生產之中。其生產線至少不下十條。
    這兩大戰機為D國陸軍的進攻提供了極大的助力,讓他們的在戰場上取得了極大的空中優勢。
    再配合地麵部隊的強悍,以及陸軍各種裝備優勢,才打得風生水起。
    如果溫三僅想用多管火箭炮換他們的飛機設計圖,甚至是直接購買戰鬥機,漢斯都不可能同意。
    願意很簡單,兩者之間的技術含量根本不對等。D國高層也決不可能同意與溫三做這種吃虧的交易。
    然而溫三提出的條件隻是雙方合作,出一些技術人才,弄一條生產線,看起來就不那麽吃虧了。
    D國成熟的戰鬥機生產線是非常多的,隻要從各崗位投調一些熟練工人,組成一支臨時隊伍,完全合作項目就行了。
    退一步說,他隻需要東拚西湊,拉一批技術含量並不理想的工人隊伍,就能溫三給糊弄過去了。
    畢竟溫三這邊的相關技術工人的數量真的太少了。或許溫三的研究所中確實存在高端人才,但那又如何?
    飛機製造,也不是上馬就能產生的,需要一個很長,很紮實的論證過程。
    至少在漢斯看來,這個合作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他們一方並不需要付出多少高端技術人才,更別說核心技術之類的了。
    想明白這些問題之後,漢斯的態度就變得曖昧了起來。跟溫三打起了拉鋸戰,磨嘴皮子功夫。
    他不可能一下子就答應了溫三的要求,肯定要進行多輪談判,最終還得請示國內高層之後,才能確定下來。
    看到漢斯跟自己玩推手,溫三也不著急。因為這事兒根本就急不來,雙方談判的過程中,越是心急的一方,越是容易吃虧。
    何況溫三的目的更深,豈是漢斯能看明白的?
    交易的雙方有了意向,就有了談判的空間,來回拉扯隻是常態。溫三心裏明白,自己的計劃基本已經穩了。
    為了快速拿下漢斯,溫三將王誌兵從戰場上發回來的實戰數據送到了漢斯的手中。
    這可比他們收集的情報更在精準,更加有說服力。
    漢斯看得非常的仔細,這些數據所表現出來的東西,他一眼就能看清楚。畢竟他曾經也是駐華武官,真正的軍事觀察員。
    經過幾輪交鋒之後,漢斯主動請示國內高層,希望以並不算大的代價,取得這種剛剛‘發明’出來的武器生產權。
    D國已經多次在溫三身上拿了好處,並且實實在在的提升了軍隊的戰鬥力。所以他們的高層對漢斯的眼光還是非常信任的,同時也相信溫三這個團體的開發能力,以及巨大的潛力。
    D國高層經過快速商議之後,很快就定下了調子。最後按照漢斯設計的最低標準,抽調部分熟悉技術工人,跟溫三合作建立一條戰機產生線。
    當漢斯與溫三多次談判,並最終咬死自己的開出的條件時,溫三的感覺自己在這次談判中還是吃虧了。
    因為漢斯連一個高級研究員都沒有出,更別說戰機製造的圖紙了。真正有價值的就是他們提供的一套半殘廢的生產設備。
    “老朋友,你給出這個籌碼也太低了。如果你確定隻能拿出這些條件的話,我們的付出也得改一改。”溫三豈能讓漢斯占他這麽大的便宜。
    這所謂的戰機製造廠最重要部分都得自己的人來扛,建成投產的難真的大了許多。
    如果他們出幾個專家層次的人物,問題將會變得簡單許多,至少自己這邊沒有那麽大的壓力。
    “如果按照你們提出的條件,那麽你們想要獲得相關技術,就得派人到我們的地盤上來學。我們要新開一條生產線,正缺乏一些關鍵設備,你們隻要投入一部分人員和設備,很快就能建立起新產生線,並且獲得相關製造技術。”
    溫三這是明著想再坑漢斯一套生產設備。現有的生產線明顯產能不足,設備方麵也確實不夠。
    至少溫三現在想要建立一條新的生產線,是非常吃力的。畢竟他的盤子也鋪得越來越大,到處都要錢,要設備,要熟練工人等等。
    剛好,D國在設備一塊是有巨大優勢的。想要盡快獲得他的先進技術,那就提高投入。如果漢斯想拿破設備來忽悠他,那麽他們獲得相關技術的時間就會無限延長。
    一句話,在戰機合作方麵漢斯不想出高端人才,那麽在獲取溫三手上技術的時候,你就得付出更多。
    漢斯聽到溫三提出的條件,也是愣住了。
    他也沒有想到,溫三尋找的角度奇清,想占他的便宜,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好在他們在設備技術這一塊真的是全球頂尖,各種工業設備也相當的齊全。
    如果是以前,漢斯自然要利用這些工業設備來拿捏溫三一下。可到了現在,已經沒有這個必要了。
    因為溫三通過各種渠道,以及自主研發,手上的各種工業設備已經相當的齊全。該有不該有的東西,他基本都有了。
    答應溫三提出的條件,不過是多往他手上增加幾台設備的問題。這對於工業能力相當強大的D國來說,根本不是問題。
    何況他們的軍隊正在歐洲橫掃多國,掠奪了相當多的物資。其實有不少就是工業設備,基本就是放在原地吃灰,發揮不了什麽作用。
    溫三想要這個,隻需要派人去拆掉,然後裝船運輸過來就行了。
    這個條件甚至都不需要向高層報告,以漢斯的權限,就可以直接答應下來了。
    最後,雙方就以這樣的條件達成了合作方式。
    溫三的地盤上,將會多出兩條全新的生產線,一條生產飛機,一條生產多管火箭炮。
    溫三對這次的方案還是比較滿意的,每一條工業產生線,對他們來說,都非常的重要。
    一句話:還是底子太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