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就是不講理(3)

字數:10478   加入書籤

A+A-


    杜仲到了羅安達,隆巴頓第一時間登門拜訪。他心急啊,要想得到心中所想,就必須贏得杜仲這個大財閥的鼎力支持。剛果布雖然人口不多,全國才有556萬,勝在是個物產極其豐富的地區。
    如果隆巴頓能順利的進軍剛果布,其地位以及未來的發展,絕對要比現在強太多太多了。最主要的原因是,隆巴頓已經不想再屈居人下了。
    知道隆巴頓會來,但沒想到來的如此之快。在莊園內,於隆巴頓進行了會麵。在相擁寒暄過後,隆巴頓直接切入到了正題,他是個武將,不喜歡政客的那一套拐彎抹角。剛好杜仲也是同樣的脾氣,這一點,隆巴頓非常清楚,也正是脾氣大致相投,二人才一直保持著對彼此間的好感。
    對於隆巴頓進軍剛果布,杜仲其實是不怎麽想參與其中的。在來的路上,杜仲也簡單的了解了剛果布這個國家,那裏的人民很窮,雖然物產極其豐富,但始終發展不起來。起初部落與部落之間習俗的不同,導致無法統一。後被西方國家侵占起豐富的物產,最後淪為了歐洲某國家的殖民地。
    那些黑奴在殖民國家的壓迫下,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近百年時間,就沒吃飽過肚子。後因二次大戰勝利,全世界推倒法西斯共創和諧社會,才讓這個苦難國度的人民得到了解放,從而建立了自己的政權。
    失去了殖民國的壓迫,人口又不是很多,全國加在一起隻有556萬人口。憑借本國豐富的物產,又沒有了威脅,本應該讓人民,過上富足生活的剛果布,卻始終發展不起來。要說本國的人民懶,不思進取也可以說得過去,偏偏在非洲這片大地上,剛果布的民眾,還相對來說算是勤勞的一批。
    越努力就越窮,越窮就亂。以至於到了安哥拉終於穩定後,剛果布的政權開始被一些勢力推動,開始了暴亂·········
    人口在少,終究還是個國家。國與國之間,一個處理不當就會引起國際輿論的壓迫。再加上,他實在不忍心,將戰火引入到苦難的剛果布人民頭上。這個曆經了百年壓迫,又麵臨饑寒交迫的國家,人民的生活已經很不容易了。
    杜仲沒有隱瞞,直接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對於杜仲的猶豫,隆巴頓其實並不感到意外。其實,在沒做出決定之前,自己也曾因為類似的原因而猶豫過。至於為什麽還是下定了決心,這與他的妻子,有著很大原因。
    隆巴頓的夫人出身於剛果布的一個小部落,幼年時,因連年的饑荒不得已,逃難到了安哥拉。當年,非洲大部分國家,都很窮,但相對剛果布來說,安哥拉的生活還是相對要好一點的。如今剛果布發生內亂,隆巴頓在國內已經很難有所作為,所以他的夫人就像他提議,可以適當的趁剛果布特殊時期,滲入一下,說不定就能有所收獲呢。
    隆巴頓的夫人是有私心的,用東方的老話講,故鄉難離。人雖然離開剛果布數十年了,可根始終都還是在剛果布的,那是始終都是自己的娘家。隻要有能力,誰都有拉家鄉一把的心思。
    隆巴頓對此也沒有任何的隱瞞,將所知所想,以及看法統統講給了杜仲。杜仲認真的聽著,大腦隨著隆巴頓的講述,也在飛快的運轉著。當聽到剛果布如今的亂局,也是因為外界的幹涉才引起的,便皺著眉頭開口問道:你是說······大漂亮國在推動此事?
    隆巴頓肯定的點點頭,道:是的,杜········他們不止在挑起剛果布的內亂,在非洲大陸上,他們幾乎不斷地在各個不穩定的國家遊走。
    杜仲猶豫的擔憂道:你若參與其中·······就不怕···········
    隆巴頓看著杜仲笑了,不用等他說完,就明白杜仲心中擔憂的是什麽。開口道:杜,我想你對非洲還不是很了解。雖然非洲人被劃分了很多的國家,用你們東方人的名言來講,就是同根同源。很早之前,大家都是眾多部落中的一員,彼此間隻有風俗習慣的不同,並無國界之分。
    況且,即便是我我參與其中,打的也是我夫人的名義,她可是地地道道的剛果布人,這一點,杜,你大可不必太過在意,一定不會引起你所擔心的事情發生的。
    隆巴頓的話,杜仲雖然相信,但也不能完全相信。他沉思了片刻,點點頭道:這樣,明天我給你答複,我需要時間考慮考慮。
    隆巴頓點點頭,知道這不是一件小事,杜仲需要考慮,也是理所當然。也不是沒有其他勢力找過隆巴頓,但他的首選還是杜仲。一來,他對東方向來很有親近感,二來,杜仲為人非常大氣,與之合作無論出於私人感情,還是利益考量,都是上上之選。
        crossorigin="anonyous">

電腦版 書架

所有小說均為網友上傳,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