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升級釣魚裝備

字數:4874   加入書籤

A+A-




    “聽說鬆花江裏有鰉魚王,重量在百斤以上,咱們整一個這魚鉤吧,興許能整一條上來。”軍子激動的說道。
    他前幾天對釣魚還不感興趣呢,家裏連魚竿都沒有一根。
    但在徐清風帶著釣了兩天魚之後,嘿,現在逐漸也喜歡上了釣魚。
    與天鬥,與地鬥,與水裏的魚鬥,其樂無窮。
    現在居然還把主意打到了鬆花江裏的魚王身上。
    “行,買了,這個你拿著,回頭咱們一起去結賬。”徐清風挑選了一整套的大魚鉤和粗釣線。
    的確,他也有釣魚王的想法。
    不過不是百斤的鰉魚,軍子說錯了,鰉魚這種魚,一百斤太普通了。
    鬆花江裏的鰉魚王,不是百斤,也不是幾百斤!而是一千斤!
    沒錯,就是一千斤!
    鰉魚,學名為達氏鰉,俗稱東亞鰉魚、牛魚古名),是鱘魚的一種。
    東北水係密布,生長有兩種鱘魚:施氏鱘和達氏鰉魚。
    長白山地區的漁民為了好認,將兩種魚統稱為鱘鰉魚。
    鰉魚是一種大型的不洄遊入海的魚類,也是我國淡水魚類中,個體最大的魚類。
    達氏鰉身軀龐大,哪怕是普通的鰉魚,體重都能輕鬆達到100200斤。
    最大的魚王,能夠長到1000公斤。
    是一種大型的食肉性魚類。
    其魚肉鮮味美,骨脆而香,全身幾乎沒有廢料,胃、唇、骨、鰾、籽都是烹製名菜的上等原料。
    在滿清的時候,這種魚是貢魚,民間是不能捕撈的。
    如今自然是沒有了這個限製。
    不過,想要捕撈這種魚王,說實話,沒有一艘漁船,很難。
    但徐清風把目標放在一百斤兩百斤的鰉魚上,釣也是有可能的。
    當然,想要釣大魚,就得把他們現有的釣魚裝備升級一下。
    他們自製的那魚竿,釣個二十來斤的魚,便已經十分費勁了。
    稍有不慎,還會讓魚給跑了。
    “這種魚竿,也來一根。”徐清風看到了一根巨物魚竿。
    想要釣大魚,家裏的那幾根用小樹製作的魚竿就不夠看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徐清風看到供銷社有巨物魚竿,當然選擇入手一根。
    這種為了釣大魚而專門打造的巨物魚竿,能夠更好地承受大魚的拉力。
    全程都是徐清風他們自己在挑選。
    沒有一個售貨員過來問一聲。
    這年頭,供銷社的售貨員,架子大的很。
    都是吃公家飯的,鼻子朝天,不把顧客放在眼裏。
    這跟後世的服務業,形成天壤之別。
    有幾個,還紮堆,跑到二樓的陽台去曬太陽去了。
    看到徐清風他們挑選魚竿,都愛答不理的,隻是提醒了一句,不買的話,別亂碰東西,碰壞了,是要賠錢的。
    徐清風三人哭笑不得。
    當然,他們都是有素質的人,不會跟一個售貨員計較這些。
    東西質量好就行。
    七八十年代的物件,質量都是十分過關的。
    甚至可以用個十幾年,不壞。
    不像後世的那些商品,哪怕是品牌的,買回去用沒幾天就壞了。
    “風哥,這魚竿好貴啊,要二十塊。”軍子看了看魚竿的標價,頓時驚呼一聲。
    “二十塊其實還好,不貴。”徐清風微微一笑,告訴軍子。
    也就半個月工資,而這已經是供銷社所有魚竿裏最貴的了。
    相比之下,性價比還是很高的。
    而且徐清風覺得這魚竿的材質什麽的,都值這個價格。
    像後世的那些魚竿,好一些的,無不是很貴。
    入門級的魚竿,都要大幾千上萬,好一些的甚至幾十萬都有。
    這個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徐清風不會過分去追求太好的魚竿,什麽鍍金啦,鑲鑽啦,名牌啦。
    這些都是割富人的韭菜。
    他覺得吧,一根好的魚竿,不是說它值多少錢,多貴。
    而在於,它能不能釣上來魚,這才是關鍵。
    能釣上來魚,哪怕是他們此前製作的土釣竿,那也是好魚竿。
    要是釣不上來魚,幾十萬,一樣是垃圾。
    當然,能不能釣上來魚,還跟釣魚者的水平有關。
    徐清風是要靠釣魚來賺錢的,當然是務實了。
    有了魚竿,徐清風又挑選起配件來。
    “還要買?”軍子整個人都麻了。
    那這根魚竿,最後得要花多少錢啊。
    徐清風十分淡定的告訴軍子,這好魚竿呢,自然是需要配備足夠強度的魚線、魚鉤和魚輪等配件的。
    不然的話,有好魚竿也沒有用。
    依然釣不上來一百斤的大魚。
    這倒也是,徐清風這麽一說,他哥和軍子都點了點頭。
    最後,徐清風花了35塊錢,給自己弄了一個高配魚竿。
    這魚竿當然歸他使用了。
    家裏那三根魚竿,則是交給軍子和他哥了。
    以後他隻負責釣大物。
    說真的,有了好的釣魚裝備,徐清風都有些手癢了,迫不及待想要去揮上一杆,但他還是忍住了,下午還得交易那頭駝鹿呢。
    這是關係他口袋裏鈔票的大事。
    王小軍在旁邊咂舌不已,風哥這花錢的速度,真是...叫他歎為觀止啊。
    賺得多,花的也不少。
    他爹也就40出頭一個月啊。
    一根釣魚竿,花了差不多他爹一個月的工資。
    徐清風還看到了有漁網出售,這讓他有些驚喜。
    這玩意在鬆花江裏,可比地籠要更好使。
    七十年代的漁網,大部分都是手工編織的。
    一張漁網從底部到外圈,網格有疏有密,要裁網、織網、接網才算完成。
    手工織網,一格一網全要靠織,就像織毛衣一樣。
    這在後世基本上已經見不到了。
    因為那個時候,已經有了機器織網。
    手工自然也就淘汰了。
    但不是說手工編織的漁網質量差,隻是說耗時耗力,比較麻煩。
    徐清風又買了幾個手拋網。
    他們的釣魚裝備,也算是升級換代了。
    頗有種鳥槍換炮的既視感。
    逛完了漁具,幾人又在供銷社買了不少其它的東西。
    雖然說徐清風跟兩人說,全場消費他買單。
    但徐秋生和軍子,攏共才買了幾塊錢的東西,這讓徐清風有些無語。
    換做是後世,老板跟員工說,全場消費自己買單,那員工還不興奮的一蹦三尺高,全挑最貴的拿啊。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