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證據何在

字數:3974   加入書籤

A+A-


    宣元帝突然一笑,沉聲道:
    “趙愛卿對許李兩家,可真是孜孜不倦啊,這些年,倒真是費心了,不過這羅雪娘是許侍郎的孫女,愛卿可有證據?”
    趙啟坤一愣,證據?什麽證據?
    罪戶身份,向來是民不舉官不究,民舉官必究,先拿入大牢,打上三十大板,再論罪罰。
    還還要什麽證據?
    宣元帝見趙閣老語塞,便笑道:
    “羅大夫是大魏朝難得的女中豪傑,立有不世之功勞,若沒有她,這次亞林關和雲州早已落入匈奴人之手,為表褒獎,昨日皇後已將羅大夫認作義女,封為嘉敏縣主,賜皇後之姓為許,此刻聖旨大概已經到學府街了吧?”
    他停了下來,靜靜地欣賞趙啟坤臉上驚惶不安之色,又看了眼洛子清。兩人一個驚懼,一個驚喜。
    趙啟坤心中驚疑不定,羅雪娘不是在他的私牢之中嗎?
    皇上說聖旨已經到了學府街,難不成……洛子清竟然找到了私牢,把羅雪娘弄出來了?
    還是宣元帝的手筆?
    宣元帝靜默了好一會兒,才繼續說道:
    “許雪娘如今為縣主之身,趙閣老若是要狀告皇家女眷,按律該當如何?”
    他側身問趙太監,趙太監躬身上前兩步,恭敬地稟報道:
    “民告官,賤告貴,妻告夫,都要滾釘板,再打三十大板,方可遞狀子,這下官告皇族……大魏朝還從來沒有過先例,不過小人想,應該隻會更嚴苛吧?”
    宣元帝點頭,回身對趙閣老說:
    “愛卿若是有確鑿人證物證,證明縣主是許侍郎之孫女,可請人寫狀子,到大理寺擊鼓,滾釘板,打板子,再遞狀子便是!若無其他要事,退朝吧。”
    趙啟坤膝蓋一軟,跪倒在地,隻不敢抬頭看宣元帝。
    這二十年來,他隻要用當年許李兩家的案子,拿捏擠兌宣元帝,沒有哪一次不成事。
    哪知道這一次竟然被皇上四兩撥千斤,隻拿羅雪娘身份說事,給她封了個縣主,讓趙啟坤去找人證物證,再去舉告縣主是罪戶。
    他上哪兒找人證物證?許侍郎李大娘子都死了!
    至於什麽洛子清謀逆啊景王餘孽啊宣元帝根本不接招,仿佛根本沒聽見一般!
    趙啟坤嘴唇哆嗦著,他想反駁,想據理力爭,但是他不敢。
    因為他不知道昨天晚上發生了什麽,若是私牢裏的人,與東西都被洛子清拿住了,呈給皇上,那謀逆篡位的就是他趙啟坤了!
    景王幼子,如今又何在?
    趙啟坤再也顧不上陷害羅雪娘與洛子清,隻恨不得立刻退朝,好趕往私牢一探究竟。
    洛子清亦跪伏謝恩,心中自是激動不已,他沒想到宣元帝會如此厚待雪娘,讓皇後認她為義女,並封為縣主!
    從此還有誰敢拿雪娘罪戶身份說事?誰還敢瞧不起她?
    眾臣皆跪倒在地,山呼萬歲,宣元帝起身退朝。
    洛子清急急打馬回到學府街,果然雪娘好端端地躺在內室裏。
    案幾上依次擺放著聖旨,縣主賜封文書與印記,以及縣主禮服。
    吉祥如意這些下人們臉上都有一種做夢一般的喜氣,姑娘一夜之間,變成皇後義女,封為縣主了?
    洛子清顧不上這些,撲到雪娘床榻前,握住她的手,一連聲地問:
    “如今感覺可好,身上可有哪裏不舒服?”
    又低頭不停地親她的手心,隻恨自己大意,竟然讓雪娘被趙啟坤那老賊給擄去,受這等大罪。
    雪娘抬手摸了摸洛子清,虛弱地說:“我沒事,就是有點累。”
    昨天夜裏,洛子清離開勤政殿後,皇上恩準雪娘在偏殿臥榻上躺著休息。
    謹慎起見,傳召齊太醫入宮,給她把脈看診,確實沒有內傷後,皇上帶著趙太監去了皇後的永祥宮。
    皇後自然早已歇息,聽大宮女說皇上駕到,慌地從寢殿出來接駕,連頭發都沒有來得及梳理,身上也是煙青色裏衣外麵披了一件常服。
    皇上彎腰伸手,將皇後扶起,溫聲道:
    “皇後不必驚惶,朕有件要緊事,來與你商榷一二。”
    皇後將皇上讓到龍鳳臥榻上,在他身後墊了個雲錦靠枕,讓他舒舒服服地靠著,又令身邊江嬤嬤去備些茶點。
    “皇上日理萬機,如何深夜還這般勞頓,可要保全龍體,才是臣妾與萬民之福啊。”
    皇上牽了許皇後的手,讓她坐到自己身邊,眼含柔情地將她手握在自己兩掌之中,摩挲了好一會兒,才問道:
    “柔嘉,你可還記得當年你堂伯父許侍郎?”
    皇後姓許名柔嘉,乃是隴上許氏旁支之嫡女。
    當年先皇為了籠絡天下名仕與士族,三請隴上許氏嫡支子弟出仕,許氏族老一再推諉。
    先皇無法,他即位之時,大魏朝已是太平盛世,對百年士族,隻能籠絡,不可能再大開殺。
    最終下旨將許氏女賜婚給宣元帝,也就是當年的成王。
    許氏族老的意思是,許氏數百年清譽,不可毀於這一樁婚約。
    讓許柔嘉拒婚,削發為尼,入廟修行。
    柔嘉父親不忍女兒孤苦一生,也不讚同許氏族老迂腐不化的治家方略,私以為許家子弟既然有才,該當入仕為官,為天下為百姓造福。
    便違背了族老的意願,應了先皇賜婚。
    許柔嘉與宣元帝成親後,她這一支被族老從族譜中除名,從此與隴上許氏無關。
    宣元帝與許柔嘉倒是情投意合,夫妻恩愛,如今太子便是許皇後長子。
    數年後,許氏那位冥頑不化的族老去世,柔嘉的堂伯父許侍郎,在好友裴將軍的勸說下,出仕為官。
    可惜裴將軍是景王的大舅哥,許侍郎雖然按親緣血脈是成王妃的堂伯父,卻因為裴將軍的關係,與景王走得更近。
    成王幾次試探,想要招募許侍郎,支持自己爭儲奪位,許侍郎都裝聾作啞。
    許皇後與這位堂伯父並不親厚,隻是小時候見過幾麵,沒什麽感情。
    後來許侍郎因糧草案,全家被流放,許皇後倒是去城外送了一程,還贈了一千兩銀子,又托人打點,路上照顧。
    可惜,後來聽說許家人接二連三地,都去世了,隴上許氏嫡支,就此斷了根。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