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對西洋人下手
字數:3449 加入書籤
船隊發出的奏折幾經輾轉送來了京城,護航的水軍將領和鴻臚寺的官員詳細地描述了如今南洋的形勢。
皇帝看到西洋各國都在南洋占地盤搶資源時就有些坐不住了,這和他從前知道的差得太遠了。
想想從前那些來京城傳教的人給他描繪的大海:茫茫大海一望無際、風急浪高,他們來時乘坐的破爛海船飄在海上和一片樹葉差不多,幾次被風浪掀翻,每次出海航行的人十不存一。
而海上這麽危險,他們冒險遠航的原因是他們國家貧困,實在生活不下去,隻能冒險出海,以求絕處逢生,所以他們來到富足的宣朝後都不想回去,向宣朝官府申請了長期居住權。
而據他們說,西洋那地方麵積不大,卻分成了十數個小國,每個國家都麵積狹小,大多不如宣朝的一個省大,而且十分貧困,百姓們吃的都是摻麥皮的黑麵包,貴族們也隻是吃白麵包,加一些煎牛肉和水煮土豆。
他們的國王甚至沒有富麗堂皇的宮殿,更不像宣朝皇家擁有這麽多風格各異的皇家園林;他們的國王住的是陰暗狹小的城堡,有兩座莊園也都是成片的綠地植物,沒多少建築。甚至於他們的國王窮得隻有王後一個媳婦,連個妃妾都沒有。
最初皇帝聽西洋人這麽說時還以為他們是自謙搏同情,也沒當回事,後來各國來的人都這麽說皇帝就信了,還有些洋洋得意,偏遠小國就是偏遠小國,天朝大國的富足他們望塵莫及。
結果船隊的探查結果告訴了皇帝:那些西洋人就是把皇帝當成傻子忽悠呢,他們出海不是被逼無奈,而是憑借著先進的航海技術和武器來掠奪資源的,那麽多的黃金和物資運回他們國內,他們國家怎麽可能貧困!
“傳旨,著幾位王爺、兩位丞相和各部大員來養心殿議事!”皇帝將奏折重重地扔在了桌上,一群宵小都來到家門前燒殺搶掠了,絕不能等閑視之!
等眾人來了養心殿,皇帝第一件事就是要好好懲治那些愚弄他的人,“刑部尚書,把聚胡巷那些西洋人都抓起來,嚴刑拷打,問問他們來我宣朝究竟有何目的!”
鴻臚寺卿洪大人急忙站出來勸道:“還請陛下三思,沒有切實的罪名就拘押旅居我朝的西洋人隻怕會引發外交矛盾。”
洪大人不想惹皇帝生氣,可職責所在他也不能不說話,這些旅居京城的西洋人由鴻臚寺負責接待管理,平常皇帝對這些人頗有優待,有幾個甚至還掛了個侍讀學士的虛名。
如今皇帝不知何故突然變臉要將西洋人下獄,沒有個實際的理由鬧不好就要引發兩國外交矛盾,若是事鬧大了,他鴻臚寺沒什麽好果子吃,鬧不好還可能成為破壞兩國邦交的替罪羊。
“他們來我朝本就是居心叵測,我朝還要無條件容忍不成?”皇帝怒氣未消。
“陛下,臣以為洪大人言之有理,況且聚胡巷所住的不隻有西洋人,還有周邊各國的旅人,官府冒然抓人可能會引起大範圍的恐慌,若引發什麽誤會就不好了,還是徐徐圖之為上。”林啟接著勸解道。
“那就先抓那些曾經入宮在朕麵前信口雌黃者,你們看看這些奏折,欺君之罪,官府抓人誰也說不出別的!”皇帝連麵子都不想要了,也不怕告訴別人,那些人就是膽大包天的騙了皇帝。
眾人將奏折傳閱了一遍,不想承認可也不得不承認,他們這些站在宣朝權力中心的人似乎都被蒙騙了。
宣朝一直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他們也不重視海上的情況,每年隻有幾支船隊可以出海貿易,所走的航線基本固定,竟從不知南洋各處已經這麽熱鬧了。
他們對西洋國的了解與皇帝一樣都來自那些西洋傳教士,印象中的西洋諸國就是貧困落後的存在,卻沒想到他們已經有了遠洋航行侵略掠奪的實力。
別人都跑到自家門口來耀武揚威了,他們還像那自大的夜郎一般沉浸在天朝大國的美夢中呢,這臉被打得實在是有些疼。
良久,齊王小心地提議道:“父皇,要不您給兒臣幾天時間,兒臣想辦法換個理由把他們給您抓起來?”
“你打算用什麽理由?”皇帝看了齊王一眼。
“破壞治安啊、有傷風化啊、小偷小摸啊,反正這些西洋人又不是聖人,不可能無懈可擊的。從前兒臣不怎麽關注聚胡巷,以後就派人好好盯著那兒,想抓一個人,還愁找不到理由嗎?不出五天,兒臣一定把他們都送進大牢。”齊王胸有成竹的說道。
“父皇,兒臣讚成齊王所言。”安王說道,“既然這些西洋國狼子野心,那隻怕這些西洋人都是被刻意派到京城來的,若以欺君之罪來抓人,隻怕會打草驚蛇。
雖則如今我朝也不怕他們,但也得承認目前我朝的武器確實不夠先進,若此時發生戰爭,我朝必然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才能取得勝利。那何不冷靜處理為我朝多爭取一些發展時間,等我朝有了相匹敵甚至更勝一籌的武器時再強硬也無妨。”
這話可不像是脾氣暴躁、寧折不彎的安王能說出來的話,不過這次倒沒人說他是膽怯。
安王從前敢與北胡硬拚是他心中有數,但這次他選擇避其鋒芒也是對雙方的實力的正確評判,裝備了火銃的西洋軍隊完全可以碾壓宣朝軍隊,除非宣朝硬拿人命去換勝利,可現在還不到這麽嚴重的時候。
“你說得也有些道理,眾位愛卿你們怎麽看?”皇帝點點頭。
“兒臣覺得安王言之有理。”寧王率先表達了支持,接下來眾人也都表示讚同。
“既如此,那就這麽辦吧,齊王負責抓人。”皇帝說道:“另外,隨奏折送來的還有幾把火銃,工部尚書拿回去,好好研究,我朝要能生產出自己的火銃。”
“兒臣(臣)遵旨!”齊王和工部尚書異口同聲的接旨。
齊王毫無壓力,工部尚書則是壓力巨大,感覺宣朝的興衰就壓在了工部的肩上。
“父皇,火銃不妨就交給方瑾來研究吧,他年輕,腦子靈活,有些奇思妙想,說不定研究的更快些。”安王提議道。
“陛下,安王殿下不說,臣也是打算將此事交給方瑾的,他確實是最合適的人選。”工部尚書求之不得的把事推了出去。
方瑾雖然還在工部,但自從有安王給他撐腰後,工部就限製不了他了,他的工坊至今不許他人進入,工部尚書拿他沒辦法。這次正好,安王點的將,以後有事也牽連不到工部。
“那就讓方瑾去辦吧。”皇帝對方謹印象極好,“另外,以後南洋的有關事務都由安王負責。”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