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南行的船隊1

字數:3346   加入書籤

A+A-


    京中萬壽節的準備工作如火如荼,南邊又傳來了喜訊,安王府和寧王府合作的船隊回航了,不但帶回了大批財物,還帶回了人。
    真臘國師、赤土東王、暹羅國大皇子和蘇祿國太子將進京為陛下賀壽,如今已在南粵登陸,丁寧遠等隨船隊出航的官員此時帶著人沿驛站向京城而來。
    朝廷裏聽到這個消息有些振奮了,要知道這四國與宣朝並不接壤,因著閉關鎖國的政策,宣朝與這四國來往甚少,這次卻齊聚京城為陛下賀壽,而且來得還都是重要人物,怎能不讓人興奮?
    宣朝中下層官員還不知海外局勢,想的是天朝大國萬國來朝,國家榮耀;那些位高權重的官員想的則是安王提出的與南洋各國結盟對抗西洋的策略,看來實現有望。無論從哪方麵來講,這都是好事!
    這船隊當初由安王府及寧王府提議組建,後來又找皇帝拉來了讚助,雖然皇帝有意探明海外局勢,但卻沒打算派人上船,既然海外有問題是宣平和安王提出來的,那就讓他們負責查明好了。
    皇帝隻等著安王給他探明海外局勢並上交收益,寧王倒是派了人上船,不過寧王隻派了手下的大掌櫃帶了商隊上來,他隻管著掙錢,不打算與安王搶功勞。
    宣平與安王商量過後,決定讓安王的舅舅馮二爺做總指揮負責指揮船隊,他曾多次出海經驗豐富,況且有他在,不用擔心水軍派出的護航戰艦不聽指揮。
    恰好丁寧遠在南邊,就讓丁寧遠做個副指揮,丁寧遠眼界寬有格局,在朝廷權利中心做了多年幕僚世事洞明、反應敏銳,又長袖善舞,讓他往來南洋各國探明局勢最合適。
    馮二爺心性豁達,而丁寧遠處事圓滑,倒也不怕兩人爭權奪利鬧矛盾。更何況安王親筆寫信說明了此次航行的主要目的,探明海外的情況,順便進行貿易。
    安王又找皇帝請旨派了一些年輕官員去見世麵,有些是鴻臚寺的人,會南洋各國的語言,人選都是安王和宣平精挑細選的,年輕卻不衝動,還有熱血有拚勁兒,又頭腦靈活,左右逢源,再有丁寧遠帶著,萬無一失。
    丁寧遠自清剿臨海族時就刻意與馮家保持了良好關係,與馮家幾個當權人物更是盡心結交,與馮二爺因著脾氣相投關係不錯。
    所以兩人一開始就早就協商好了航行路線,船隊出海後沿南洋東邊行駛,停靠蘇祿國、赤土國,再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繼續南下深入探索,還是停靠暹羅國、真臘國,然後沿安南海岸回到宣朝。
    船隊眾人分工合作,丁寧遠不管船隊航行的事,馮二爺不管與各國外交的事,商隊的人隻負責上岸後進行貿易,各司其職,倒也和諧。
    船隊出海後,先順路去了幾個中原人占據的小島看了看,然後就向呂宋島方向駛去,呂宋島及附屬的一些群島皆屬於蘇祿國。
    等船隊遠遠靠近呂宋島時,就發現了蹊蹺,派出小船前去探查才發現如今呂宋島已被西洋國家佛郎機完全侵占,蘇祿國朝廷如今已遷去了西南部的群島上。
    船隊見識過配備了火銃的西洋國家正規軍的實力,所以不打算去呂宋島上硬碰硬,馮二爺下令繞過呂宋島南下。
    沈鶴因著是安王府的人,所以雖然無官無職隻是個商人,但在船隊裏卻無人敢怠慢,與丁寧遠、洪閱書、顧舟這些安王一派的人更是關係不錯,議事的時候也會參與其中。
    “上次商隊南下時曾來過呂宋島進行交易,當時據說呂宋島東海岸遭遇了外敵入侵,蘇祿國正在奮起反抗,島內其他地方還算安寧,沒想到不到兩年的時間,呂宋島居然已完全失守,這可是蘇祿國最大的領土。”沈鶴有些擔憂的說道。
    沈鶴雖是個商人,可也算見多識廣,在船上又常與丁寧遠聊天,自然也知道南洋的局勢對宣朝的影響,當南洋各處都被西洋國家占據,宣朝哪還有安寧可言。
    “王妃派人在京中調查過這些西洋人,懷疑他們居心不良,隻是沒想到他們的野心與實力都不容小覷。”這是被宣平趕出來見世麵的墨香。
    “所以我們最好能與這些南洋國家建立合作,共同將西洋人打回去。”這是丁寧遠,有暗衛準備的藥物,再加上多次鍛煉,他如今已很少暈船了,否則宣平特意為他爭取的建功之旅就要變成送命之族了。
    畢竟宣平也沒坐船出過海,就像之前的丁寧遠一樣,不會想到平常在河上、湖上並不暈船的人,卻有可能會暈海船。
    “這是不是超出我們的權限了?畢竟我們的任務隻是探明海外局勢,雖然派了鴻臚寺的官員跟隨,可也並沒有攜帶國書公文,隻是為了見見世麵,開拓眼界的。
    私自聯絡南洋諸國朝廷,若是陛下疑心安王殿下發展海外勢力、圖謀不軌那可就遭了。”這是馮二爺,在船隊裏他歲數最大,行事最保守謹慎。
    況且安王大婚後不久,他就回了南方,並不知道如今皇帝與安王的父子情誼,雖然安王來信講過,但馮家人不太相信,畢竟從前皇帝的表現太過差勁兒。
    而且這兩年皇帝廢了太子,貶了積極爭位的景王,在馮家人看來,這其中有皇帝老了,越發看重權利的原因。一旦有人威脅到他的皇位,親兒子他都不放過,所以馮家行事更為小心,怕牽連到安王。
    “馮將軍放心,如今陛下是十分信任安王殿下的,就連奏折都分了大半給殿下批閱了。”丁寧遠笑著說道,為了管理戰艦名正言順,離開水軍多年的馮二爺又掛了個四品的將軍銜。
    “馮將軍,我們出行並沒有帶國書公文,自然無法進行正式的外交活動,我們所要做的隻是將這意思透露給對方,提前探探對方的想法,心中有個計較。
    等日後回到京城上奏陛下,若陛下有意,再派使臣正式前來商談也不至於無從談起。”洪閱書說道,這次來的鴻臚寺眾人,他官職最高,六品的鴻臚寺丞。
    “其實也未必要等我朝派使臣,如今隻怕南洋各國比我朝更迫切的想要結盟,今年是陛下五十整壽,倒不如暗示一下,想來這些國家的當權者若是聰明,會主動派使臣前往賀壽的。”顧舟說道,這幾人裏他年齡最小,卻頭腦最活,還拜師安王成了嫡係。
    “這主意妙啊,沒有哪個皇帝會不喜歡萬國來朝為自己賀壽的,至於結不結盟,事後商議也不遲。”丁寧遠滿臉欣賞地看著顧舟,小友有前途。
    眾人交口稱讚,連馮二爺都讚同的點點頭。正在這時,傳令兵前來報信了,他們已接近了蘇祿國群島,此時對方正與佛郎機艦船交戰。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