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她來做什麽?

字數:4525   加入書籤

A+A-


    楚天驕送往朝廷的第一份奏折,已經送到了兵部。
    送信的人,還帶了一封密信給楚燁。
    楚燁看完信後,明白了楚天驕的意圖。
    他將楚天驕的奏折,先呈交給了兵部尚書崔劌。
    崔劌有些疑惑:“西部軍缺糧,是事實,但也用不到讓你大侄女親自南下江南買糧吧?”
    楚燁解釋:“不止西北軍缺糧,甘州也受了旱災,我那大侄女不是暫代甘州州牧一職嗎?想來是打算順便采購一些糧食回去賑災。”
    崔劌頷首,讚許道:“要說你這大侄女,真的是厲害,不但能打仗,理政也是一把好手。我都聽老王說了,甘州如今被她治理得不錯,這次旱災。
    她還提前預料到了,不僅自己做了準備,還給朝廷上了折子示警。
    她既然將折子先報到兵部,想來是以軍職南下。
    這合情合理,我這就批了,你送到宮裏去吧。”
    皇帝看到這份折子後,想到朝廷確實拖欠西北軍軍糧,順手就給批了個“準”字。
    過了一天,皇帝就收到了豫州州牧孫謹言的奏折。
    孫謹言不僅上報了豫州下雨了,旱災過去了,還聲稱信陽、南陽和駐馬店三地,在當地官員、大戶和百姓的共同努力下,消滅了叛賊,成功平亂。
    豫州州牧在奏折中,大肆吹捧皇帝。
    聲稱這都是因皇恩浩蕩,皇帝多年來愛民如子,百姓們一心歸順,才能將一場暴亂,消弭於無形。
    皇帝看到奏折後,龍顏大悅。
    奏折中並未提到曲州軍和馮之夏,皇帝也沒覺得有什麽不對,相比起讓馮之夏平亂,他更願意是因為自己的皇恩浩蕩,將民變消於無形。
    所以,當崔尚的奏折送到宮裏時,皇帝看後對馮之夏很生氣。
    崔尚在奏折中提到了馮之夏為了奪功,不僅殺了信陽王妃,還包圍崔家,準備滅了崔家滿門。
    當路過的信陽的武勝將軍,準備解救崔家時,馮之夏竟然連武勝將軍楚天驕都想一起殺了。
    皇帝將此事拿到朝會上庭議,眾臣嘩然。琇書蛧
    身為文臣,最忌憚的就是這種手握重兵,卻目無法紀的武將,這種殺才,隨時都可能威脅到他們的身家性命。
    葉林軒極力替馮之夏辯解,聲稱此事可能另有內情。
    他甚至緊咬住楚天驕為何會出現在甘州一事,試圖轉移大家的關注點。
    但這一次,就連一向與他站一條陣線的那些文臣,都立主要對馮之夏用重刑。
    皇帝下旨讓豫州州牧府,即刻將馮之夏押解回京,準備派人過去接手那兩萬曲州軍。
    派去接手曲州軍的人還未出發,兵部又收到了楚天驕的急報。
    楚天驕在急報中稱,自己在南下江南購糧途中,遇到了山洪,轉到豫州。
    發現了豫州暴雨連日不停歇,唯恐有大河決堤的風險,欲北上抗洪。
    在信陽遇到了馮之夏作亂。
    因曲州軍中參將參領涉亂,她被迫暫時接管了曲州軍。
    請示兵部軍令,可否帶著曲州軍一同北上抗洪。
    楚燁接到這封緊急軍報後,立即找到了兵部尚書崔劌。
    崔劌也剛收到了自家叔父崔尚的來信。
    崔尚在心中提到了楚天驕對信陽崔家滿門的救命之恩,也順道提了豫州極大可能會發生洪災。
    如果暴雨不停,大河決堤是必然的事。
    崔劌覺得事態嚴重,連同楚燁急忙一起進宮,麵呈皇帝。
    皇帝此時還未收到豫州州牧府報洪災的奏折。
    他將信將疑:“楚家大丫頭怎麽知道就一定會發生洪災?”
    猶豫不決之下,他讓太監去宣了王丞相進宮。
    王丞相想起了之前楚天驕預警過旱災,自己沒有給與重視,帶來的後患。
    這一次,他堅定的相信楚天驕一定是對的。
    “陛下,大河河堤雖然連年修繕,但如果像楚將軍所說,豫州連日暴雨不停歇,豫州已經多處發生山洪,那大河決堤,確實極有可能發生。
    一旦大河決堤,必將威脅到數十萬豫州百姓的性命,此時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有了王丞相的背書,皇帝也決定相信楚天驕一次。
    兵部尚書崔劌趁機進言:“既然楚將軍有意帶兵北上抗洪,不如就由兵部下令,讓她暫時轄製曲州軍,帶著曲州軍就地抗洪,陛下認為可好?”
    皇帝覺得曲州軍大老遠的跑一趟,不僅寸功未立,馮之夏還整出欲奪功殺人的幺蛾子來,讓楚天驕帶著去抗洪也好。
    兵部的軍令還未送達楚天驕之手,朝廷就接到了豫州州牧關於洪水的奏報。
    緊接著,豫州州牧又送了折子來請罪,聲稱信陽城平亂後,豫州州府衙門派了人去接管。
    接管的人欲將馮之夏等罪犯押送回滎陽的途中,突遇山洪爆發,一幹人等,都死在了山洪之中。
    此事側麵印證了豫州的水患嚴重。
    朝廷對此重視了起來,給豫州州牧府下了聖旨,令他務必保住大河河堤不失。
    萬一大河河堤不保,則必須保證沿岸百姓的安全。
    同時,又給楚天驕追加了聖旨,令她務必協助豫州州府抗洪救災。
    滎陽城是豫州的州府所在地。
    豫州州牧孫謹言,如今正坐在自家後宅中,看著他夫人指揮著下人,收拾細軟。
    孫謹言半眯著眼,一副似睡非睡的模樣,靠在軟榻上,任由丫鬟替他捶腿。
    孫夫人抱怨道:“你也不看看自己多大的歲數了,跑到城外河堤上去幹嘛?
    監督河工的事,自有水曹去負責,你冒著那麽大雨,跑去巡視,不是找罪受嗎?”
    孫謹言睜開了眼,低斥了一聲:“你懂什麽?”
    然後,他煩躁的揮手,讓丫鬟們退下,對孫夫人道:“你明日就帶著家中老小,先回晉陽老家。我看這一次,滎陽怕是保不住了。”
    孫夫人問:“你不跟我們一起走嗎?”
    孫謹言道:“我怎麽能走?若是我走了,一旦滎陽有失,那就是死罪。不過你也放心,滎陽城牆堅固,我後麵就搬到城牆上去辦公,待到洪水退去,就沒事了。
    讓你帶著家小離開,主要是為了讓你帶走家裏那些古董字畫,那些寶貝,可不能被水淹了。”
    孫夫人也知道,孫家的財產,都在那些古董字畫身上,不容有失。
    孫謹言作為文人,不愛黃白之物,這些年,屬下也摸準了他的習性,總會淘到各種珍稀古董字畫來孝敬他。
    孫謹言不收賄賂,下屬們給的孝敬,他都會給三五十兩銀子買下。
    但那些古董字畫,實際價值多少,那就不是他的問題了。
    與孫夫人商議好家事後,門房來報,甘州州牧、從一品武勝大將軍楚天驕,帶著兩萬曲州軍,抵達滎陽城外。
    現在,已經在去往府衙的路上了。
    孫謹言大驚:“她來做什麽?”
    孫謹言心中升起了不好的預感。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