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恒楚死,攻心計!
字數:8340 加入書籤
第476章恒楚死,攻心計!
“要走者不可阻,願隨我者,隨我突圍大澤,拱衛楚王!”恒楚最終做出了決
他能夠以戴罪之身在大澤活躍多年遲遲不被抓獲並且享有諾大的聲名一部分是因為地方貴胄的幫助,另一部分也是因為鄉人的信
因此恒楚在大澤起兵的時候聲勢鬧得很大,甚至一度超過了楚王造成的影響,因此被任囂趙佗二人視為大患,重點圍堵恒楚,以至於重新將恒楚堵回了大澤之
恒楚是有一定的群眾基礎的,可惜,項家和虞家相繼離開楚地,楚地貴族蛇鼠兩端,讓恒楚失去了最珍貴的財力和上層資
項梁身死,他的至交項籍淪為奴隸……
一直沒有打出大澤,恒楚聲勢再大也是甕中之
大澤四通八達地形複雜,雖是極好的藏身之地,但好進不好出,也同樣是一處葬身之
因此大赦天下的政令傳到楚地,乃至於傳到大澤的時候,恒楚麾下的人馬開始人心離
現如今天下平定泰半,隻剩下楚國之地還未平
換而言之,現在楚國地區的叛亂是真正的孤立無
打又打不過,偏偏始皇帝這個虎狼之君還變了性子,願意低下頭來給庶人一個台
居然在這種時候大赦天下!
軍隊淪喪,大赦天下是軟弱無能的表
可要是兵強馬壯,那大赦天下就是仁慈和寬仁
哪怕始皇帝不頒布大赦天下,明眼人都知道楚國的叛亂也挺不過今年,更何況現在?
於是抵抗情緒如冰雪消融一般飛速降低……
恒楚知道再這樣下去最後的一絲希望也即將消
在現如今的這個局麵,他隻能放棄自己經營已久的大澤,帶領自己的親信突圍,來到楚王身邊,以繼續圖謀日後的事
可惜……
趙佗比恒楚更先知道大赦天下的公
畢竟消息傳入楚地需要地方的流言發酵,而且正處於戰時,大澤又地形封閉,通常來說外部消息傳入其中如果不是特殊軍情刺探,是有一兩個月的延遲和滯後
而趙佗?
地方公文發來的時候他就能夠第一個知
因此,實際上始皇帝大赦天下的消息其實是趙佗特意派人傳入大澤之內
任囂向始皇帝請辭了許多年,終於成功告老還
就在不久之前,任囂終於心滿意足的離開了嶺
而嶺南的最高領導人也正式從任囂變成了趙
雖然實際上趙佗很早以前就被任囂委以重任經營嶺南,但是現在才是真正的實至名
任囂老了,病了,因此在平叛的時候,不夠用心,同樣也不想出什麽差錯,因此進展略
但是趙佗不同,他還年輕,他需要盡快坐穩屁股下麵的位
趙佗能力終究是有的,畢竟曆史上人家最高當上了皇
大赦天下政令傳來,稍微一想,一個陽謀就出現
“恒楚借鄉人豪傑起兵,若以刑殺止流言,則無異於自毀根
若不加以製止,那擺在恒楚麵前的路也就隻剩下一條,無非就是突圍大澤,與楚王匯合,隻需以逸待勞
楚王不過一傀儡,多賴楚地貴胄才得以登上王位,麾下人心離散各有算盤,難以統籌,不值一
解決掉恒楚,楚國的叛亂就不攻自破”
趙佗笑著對身邊的副將解釋自己的選
“陛下厚愛,我方得上將軍之位,總要盡快給陛下一個交”
不出趙佗預料,在當晚,恒楚發動了第一次突
可惜,趙佗早有準
盡管大澤出口很多,範圍很大,趙佗也不可能將所有出口堵
但是恒楚最終的目的是要和楚王匯合,因此他的方向是固定的,同時他務必是要帶人突圍,出口方向自然不能太小,因此其實選擇也就那麽幾
真要是從背麵突圍趙佗也不怕,出去了也沒用,從背麵突圍要和楚王匯合可是繞了大遠路,楚王能不能活著撐到恒楚的到來都是個問
三萬秦卒以逸待勞……
恒楚本部上萬親兵趁夜自大澤殺出,迎接他們的是等候已久的弓
趙佗對恒楚很重視,因此是親自前來,而前來圍堵恒楚的兵馬,同樣也是趙佗麾下最精銳的士卒,裝備,同樣也是最精良
大澤多水,因此戰馬少的可憐……
秦軍避水而戰,因此麵對的,其實也就是上萬步兵……
而他們,又騎兵,又戰車,有弩陣!
等待他們的是什麽已經可想而知了……
恒楚到死沒有敗壞自己的名聲,也因此願意追隨他作戰的楚人戰鬥情緒極為高
可是戰鬥情緒,士氣,並不是權衡戰場勝負的唯一條
恒楚身先士卒,披甲當先,意圖衝破大秦的步兵方
可惜他隻是項羽的至交好友,而並非項羽本
因此……戰場上的局麵不可避免的敗壞,他的親信鄉人陸續的死亡……
人數越來越少,就連戰爭的呐喊都顯得聲嘶力
邊打邊突之間,秦軍漸漸轉變陣型,突圍不成,恒楚隻能邊戰邊退,麾下人馬此時此刻已經折損過半,突圍已經沒有可能,唯有狼狽逃回大澤才有一線喘息的機
恒楚沒有選擇回去,而是鼓足勇氣發動第二輪突
然後,又重複著上一次的失敗,最終所部潰敗,回路想走,也隻能重新回到大澤之
已經沒有機會了……敗局已定,就算他回到大澤,兵馬也會散
恒楚歎了一口氣,在他身邊的親信還在廝殺的時候,拔出腰間的長劍,鄭重其事掏出絹布將長劍擦拭幹
這在楚國是並不少見的事
自裁……
作為武德充沛之國,楚國形成了兵敗主將自裁的風氣,甚至逐漸發展到了形成了特有的禮儀的情
當然,這種禮儀獨屬於貴
恒楚鄭重其事的跪在地上,恭敬的奉上長劍,橫於頸
周遭親信見此目眥欲裂,心懷悲憤,心知敗局已定,奮力廝殺,隻為給恒楚留下最後一絲體
在恒楚自裁之前,不讓秦人幹擾他高尚的儀
事實上,確實沒有……
趙佗通過望遠鏡站在高處觀察到這一幕的時候立刻下令放緩進
他又不傻,又不是非要活捉恒
楚人對於自裁儀式看的很重很神
恒楚又得人心,如果非要破壞恒楚最後的體麵,這群楚人真會拚盡全力守衛恒楚自裁
反正都要死了……何必徒增傷亡?
於是,恒楚得以順利完成自己的儀
長劍劃過,血液順頸而下,宛若山泉潺潺流
恒楚並沒有第一時間死去,殘存的最後一絲理智強迫著控製著自己的身體倒向了一個合適的角
是的,楚國的自裁儀式,連倒下的姿勢和角度都是有講究
他空洞無神的目光隻能看到腳步的雜亂和大地的荒
耳邊也隻能聽到一陣一陣的廝殺……
隨著缺氧,血液的加速流逝,恒楚的感知變得越來越慢,最終緩緩停滯和定格,眼睛卻依舊死死的注視著這片土
恒楚死了……
大澤的反抗勢力因此而消
對於新上任的趙佗來說,楚國的兩大叛亂已經解決掉了一
下一個,自然就是依舊還在逃竄活躍的被世家貴胄捧起來的傀儡楚王政
等解決掉楚王以後,剩下的各種小的動亂,甚至不需要戰鬥,王師一至,其亂自定
恒楚的死充滿了楚國風味……
然而這並不能帶給趙佗什麽感情上的衝
恒楚一死,趙佗甚至連為恒楚收屍的時間都沒有,立刻派人進入大澤,持始皇帝大赦天下召令,大澤之內殘存的抵抗正式消
“恒楚既定……”營帳之內,趙佗端坐於案幾之
“這樣……派人去宣傳陛下大赦天下,務必要讓楚人知道,長公子已經被立為太子……”趙佗想了想開口說
夫戰,攻心為上!
楚地情況特殊,大赦天下隻是其一,長公子扶蘇立儲是其二,也是十分關鍵的一
畢竟,長公子的母親是楚國公主,他的師父昌文君也是楚人,楚人,算是長公子的娘家
論起來血脈,長公子扶蘇的血脈甚至比現在被推出來的楚王熊心更加親
而在此之前,楚地貴胄向來也是為扶蘇繼位為儲搖旗呐喊的支持
長公子都繼位了,始皇帝都既往不咎了,還造反個什麽勁?
至於長公子會不會保護他們,始皇帝會不會繼續遷怒他們,那就不是趙佗要考慮的事情
既往不咎歸既往不咎,可不代表遷王陵令不執行了……
想了許久,趙佗認為自己的行為並不會影響始皇帝的決策和計劃,於是製定了攻心之
派遣人手開始於楚地展開輿論攻勢……
再加上各地官府公文告示,因此聚集於楚王熊心之下的貴胄豪強開始更加貌合神離,彼此之間更加難以信任,僥幸之心油然而
“我們現在是在造反!造反!始皇帝大赦天下,你以為是什麽罪都赦麽?其有八大惡,謀逆居首,大赦不赦!”
“你錯了,造反的不是我們!誰有證據證明我們造反?現在長公子已經成為太子,楚人到底算是長公子的娘家人,太孫趙泗的娘家之地都已經封為諸侯國了,就算秦王再怎麽厚此薄彼,總要給太子殿下留些餘地吧?
況且大赦天下是秦王親自頒布的政令,總不會食言於”
“那遷王陵令呢?秦王可從來沒有收回遷王陵令,退一步說,就算趙佗不仔細深究究竟誰參與了謀逆,就算秦王說話算數,大赦以後,前塵往事既往不咎,可是遷王陵令怎麽說?論家財,論聲望,你我都要舉家遷入鹹
一旦我等舉家遷入鹹陽,屆時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秦王狼子野心,一入鹹陽,安能善了?
難道爾等忘了我們起義的初衷麽?”
要知道,天下各地的起義,本質上是對於始皇帝頒布遷王陵令的反抗,想要通過暴力手段來讓始皇帝收回成
可是……
話音落下,隻見周圍的人都用怪異的眼光看著
“東胡和月氏意圖難下,如今東胡被打的分為突厥烏恒兩部,月氏西逃不知所蹤,天下各地相繼平定,從各地起義到如今秦國甚至隻用了一年多的時間……
而現在,勉強能夠稱得上我們盟友的也隻有東海之畔再張良帶領下的穢人,可是他們和我們相距千裏之遙,不能依為臂住,況且據我得到的消息,穢人雖眾,但始終沒有什麽進展,一年多時間還隻在東海附近打
統領此地戰局的是李信,李信雖然不敵項將軍,可是在比之前,可是未嚐一敗,甚至直逼楚國都城,若非昌平君以命相助,恐怕彼時楚國就已經毀於一旦,而統領穢人的隻不過是滄海君麾下的一個門客,韓國國相的孫子……
他是借助滄海君的名義才勉強統領這些穢人,讓穢人聽從他的命令,至於才能恐怕也難以和李信相比,依我之見,恐怕也不能長
而楚國之地的叛亂之所以到現在都還沒有平定,諸位難道不是心知肚明麽?
任囂老矣,不願圖快,隻願求穩,嶺南雖有六十萬秦軍,然而其中大部分還要鎮守嶺南,因此能分出來的兵力並不是太
而現在任囂已經退位,現在統帥嶺南的是趙
趙佗新晉,勢必會圖謀大功,而嶺南諸部和趙佗親近,願意聽從他的號令和談判,依我之見,恐怕用不了多久嶺南就會平定,屆時等待我等的可是嶺南六十萬大軍!
況且……就在兩天之前,有門客告我,大澤之內,恒楚突圍不成,已經兵敗自裁了,我等,已是再無援軍!
而今,秦王赦令大赦天下,子弟恐怕,也多無戰
到了現在,我等難道還有什麽餘地麽?
到了這個局麵,難道還想指望秦王收回遷王陵令麽?
我所求者,不過是遷入鹹陽以後,有太子在位,多念幾分楚人的情,如此保家便是……”
話音落下,周遭之人,心緒莫名,悲涼的氣氛籠罩了整個屋子,可是眾人,卻不約而同的點了點頭若有所
(本章完) <.bisa.,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