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46 章 賊心不死
字數:3640 加入書籤
傅家兄弟倆心急如焚,他們帶著一群人在城裏四處搜尋韓宜可的下落。
每一個角落都不放過,不放過任何一絲可能找到韓宜可的線索。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傅家兄弟倆的心情越來越沉重,他們開始擔心韓宜可是否遭遇不測。
就在他們幾乎要絕望的時候,終於在鎮遠衛所的一處茅廁裏發現了韓宜可的身影。
然而,當他們看到韓宜可時,都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韓宜可渾身沾滿了茅坑裏的汙穢,惡臭撲鼻,整個人已經被熏得暈了過去。
如果傅家兄弟倆再晚來一會兒,恐怕韓宜可就會溺死在這個不起眼的茅廁中。
韓宜可的狀況十分糟糕,他渾身上下散發著一股令人作嘔的惡臭味兒,臉色蒼白如紙,氣息奄奄,仿佛隨時都可能斷氣。
傅家哥倆心急如焚,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挑大糞的人,將韓宜可從茅廁裏救了出來。
看著韓宜可那慘不忍睹的樣子,傅家兄弟倆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悲涼。
他們怎麽也想不到,韓宜可竟然會遭受這樣的折磨。
然而,更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不到半天的功夫,沐英竟然又後悔了。
他剛剛派人接管了鎮遠城,就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剛剛行為,把韓宜可救回來,究竟是一個多麽嚴重的錯誤。
沐英心裏始終有些擔憂,於是他深思熟慮後,決定派遣馮誠和傅正一同前往鎮遠衛,負責整頓那裏的軍務。
這樣一來,他就能確保鎮遠衛的事務得到妥善處理,也能讓自己稍稍安心一些。
對於顧成原來的那幫親信,沐英毫不留情地以戰場上抗命不從的罪名,將他們全部關進了監獄。
這一舉措既顯示了沐英的果斷和威嚴,也向眾人表明他絕不容忍任何違抗軍令的行為。
緊接著,沐英以軍情緊急、需要臨時征召兵力為由,正式接管了顧成旗下的包括鎮遠衛在內的六個衛所。
這六個衛所的兵力對沐英來說至關重要,他必須牢牢掌握這些資源,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
為了防止那些被接管的人表麵順從、暗地裏卻陽奉陰違,沐英果斷地動用了自己征南右副將軍的權力。
他巧妙地將自己的親兵安插到了這六個衛所之中,讓他們擔任最為關鍵的職務。
這樣一來,沐英就能實時監控這些衛所的一舉一動,確保自己的命令能夠得到徹底執行。
在完成了這些重要的安排之後,沐英並沒有停下腳步。
在他來此之前,他已經提前召集了十萬民夫,並陸續打開了城內的所有糧倉。
當糧倉的大門緩緩開啟時,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堆積如山的粟米,以及數十萬捆整齊堆放在壩子上草棚裏的幹草。
這些幹草對於戰馬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飼料,它們的存在無疑為軍隊的後勤保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這些糧草可是關係到軍隊的生死存亡,容不得半點馬虎。沐英深知其中利害,自然不敢有絲毫鬆懈。
他親自率領眾人,對這批糧草進行嚴密監督,確保它們能夠安全、順利地轉移。
倉庫裏人頭攢動,大家都光著膀子,揮汗如雨,忙碌異常。
沐英也不例外,他的額頭早已掛滿了豆大的汗珠,但他仍然不敢停下腳步,隻能在忙碌中偶爾偷得片刻閑暇。
正當沐英走到門口,準備稍作歇息時,一個身影突然映入了他的眼簾。
隻見那人正彎著腰,坐在一個小馬紮上,全神貫注地拿著一本冊子,不停地寫寫畫畫。
這個身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顯得格外突兀,無論沐英怎麽看,都覺得有些刺眼。
沐英心生好奇,於是邁步上前,想要看個究竟。
待他走近一瞧,這才發現埋頭書寫之人,竟然是那個令人聞風喪膽的“瘟神”禦史——韓宜可!
沐英見狀,心中不禁一緊,他輕咳一聲,發出一聲“嗐”的感歎。
這聲音雖然不大,但在這喧鬧的環境中,卻如同驚雷一般,瞬間引起了韓宜可的警覺。
聽到動靜的韓宜可,就像一隻受驚的兔子一樣,“嗖”的一下從小馬紮上彈跳而起。
待他看清來人是沐英後,臉色瞬間變得有些尷尬,他急忙背著手,將手裏的冊子藏在了身後,似乎生怕被沐英發現什麽秘密。
韓宜可嘴角微揚,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笑容,然後故作深沉地抬頭望天,仿佛那無盡的天空中隱藏著什麽宇宙奧秘一般。
他雙手背在身後,邁著方步,慢悠悠地走向沐英,同時用一種故作輕鬆的語氣說道:“沐國公,今日這天氣可真是宜人啊!陽光明媚,微風拂麵,實乃出遊之良辰美景啊!”
沐英站在原地,麵無表情地看著韓宜可,對於他的寒暄完全無動於衷。
隻見他突然邁步向前,幾步就走到了韓宜可麵前,然後伸出一隻手掌,直直地對著韓宜可,毫不客氣地說道:“拿來!”
韓宜可見狀,先是一愣,隨即臉上露出一副茫然的表情,裝傻充愣道:“國公,您這是要老朽拿什麽出來呢?老朽我實在是不明白國公的意思啊!”
沐英見狀,眉頭一皺,聲音略微提高了一些,繼續逼問道:“少給老子在這裏裝糊塗!
把你剛剛寫的東西,全部交出來!”
韓宜可一聽,心中暗叫不好,他連忙背著手,像隻受驚的兔子一樣,連連後退了好幾步,與沐英拉開了一段距離。
然後他幹笑兩聲,說道:“國公,您誤會了,那不過是老朽的一些拙作而已,實在拿不出手啊!
若是拿出來,恐怕隻會惹人恥笑,汙了別人的眼睛。
黔國公,您身份尊貴,還是不要看這些東西為好。”
沐英嘴角泛起一絲冷笑,他看著韓宜可,嘲諷地說道:“韓先生,您就別謙虛了。
您的大作,本公可是早就有所耳聞了。
本公對您的才華,那可是仰慕已久啊!
今日既然有緣相見,本公自然是要好好欣賞一下您的墨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