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01 章 驢車上的棺材
字數:3531 加入書籤
然而,朱樉的野心遠不止於此。
他的目標是將雲、貴、川、陝、湖廣都納入自己的統治之下。
隻有這樣,他才能真正擁有與朝廷大軍抗衡的實力。
要實現這一目標並非易事。
雲、貴、川、陝、湖廣五省地域遼闊,地勢複雜,各地勢力盤根錯節。
但朱樉毫不畏懼,他相信隻要自己策略得當,定能逐一攻克這些難關。
十年前,朱樉並未選擇在河南開封建都稱帝,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中原大地,自古以來便是四戰之地,無險可守。
在這樣的地方建都,無疑會使自己處於各方勢力的夾擊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萬劫不複。
相比之下,巴蜀地區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且資源豐富,人口眾多。
若能將其納入囊中,不僅可以為自己提供堅實的後方保障,更能以此為根基,逐步向外擴張。
至於雲南那邊,朱樉心裏可是一點都不擔心。要知道,他可是派出了傅友德、李文忠和沐英這樣的名將組合去攻打呢!而且,還有整整二十四萬大軍作為後盾助陣。
這三位將領可都不是吃素的,傅友德英勇善戰,李文忠足智多謀,沐英更是年輕有為,他們三人聯手,簡直就是無往不利啊!
朱樉心想,如果這樣都還拿不下一個小小的元梁王和大理總管段功,那李保兒幹脆直接吞劍自殺算了,免得他們父子倆繼續活著丟人現眼。
第二天,天還沒亮,朱樉一行人就早早地起床了。
他們匆匆收拾好行李,然後跟著馬克用的隊伍一起踏上了征程。
一路上,大家都興致勃勃,充滿了期待。
畢竟,這次的任務可不簡單,不僅要攻下成都城,還要麵對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和挑戰。
不過,朱樉對自己的隊伍充滿了信心。
他相信,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克服所有的困難,取得最終的勝利!
終於,眾人走到了華陽境內,離成都城已經非常近了。
這裏是一片廣袤的平原,地勢平坦,視野極為開闊。
遠遠望去,成都城的輪廓在陽光下若隱若現。
這座城市承載著厚重的曆史,它見證了東漢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的輝煌。
據說,當年諸葛亮在城內設立了錦官衙門,這個官署專門負責管理蜀錦的紡織和生產。
蜀錦,這一古老而精美的織物,與金陵的雲錦、蘇州的宋錦以及廣西的壯錦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錦。
而成都,也因為蜀錦的繁榮,被賦予了“錦官城”的美譽。
經過漫長的歲月,蜀錦通過南方絲綢之路的傳播,聲名遠揚,不僅成為了成都當地的支柱產業,更讓這座城市在曆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如今,錦官城的城頭已依稀可見,眾人心中都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興奮。
目的地就在眼前,大家的腳步也不自覺地變得輕快了起來。
一路上,馬克用的兩個兒子馬良和馬應仁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他們親自押著一輛驢車,驢車上覆蓋著一張厚厚的黑布,將裏麵的東西遮得嚴嚴實實。馬良和馬應仁則一前一後,緊緊守在驢車前,神情嚴肅,仿佛那輛驢車中藏著什麽驚天秘密一般,絕不容許任何人靠近一步。
然而,當成都城的城牆逐漸清晰地展現在眾人眼前時,馬克用似乎也放下了心中的戒備。
他不再像之前那樣遮遮掩掩,而是坦然地麵對眾人的目光。
他動作利落地調轉馬頭,如行雲流水一般,然後不緊不慢地走到朱樉麵前,麵色坦然,毫無懼色,聲音洪亮地說道:“朱兄弟,我也不瞞你,我們父子此番前來,乃是奉了蜀王殿下的旨意,前來收斂龍門先生的屍骨,並將其送至成都郊外的淨居寺安葬。”
朱樉其實早就注意到了那輛驢車上拉著的東西,從形狀上看,那東西活脫脫就是一口棺材。
不過,由於馬家父子是土家族,在沿途路過哨卡時,當哨卡的士兵盤問時,看到棺材上蓋著一塊黑布,還以為這是他們當地的風俗習慣,再加上馬家父子的身份是朝廷命官。
士兵們自然不敢過於嚴格地盤查,所以也就沒有過多追問。
而這龍門子,其實是翰林學士宋濂的別號。
聽到這個名字,朱樉的眉頭微微一皺,心中暗自思忖,沒想到十一弟蜀王竟然和自己想到一塊兒去了。
原本他們還打算將“假宋濂”的屍骨收拾妥當後再啟程上路,可誰能料到,人家早就已經把真宋濂的骸骨提前送到了。
朱樉不禁感歎,這可真是多虧了平安那小子啊!
雖然這小子有時候有些傻乎乎的,但正所謂傻人有傻福,要不是他自作主張,非要跟著馬克用一同上路,恐怕他們現在還被蒙在鼓裏呢。
否則的話,他們這群人遲早都會因為行蹤暴露而陷入危險之中。
朱樉一直沉默著,沒有說話,這讓馬克用心裏有些忐忑不安。
他不禁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的不夠坦誠讓朱樉生氣了,所以對方才會如此沉默。
為了緩解這種尷尬的氣氛,馬克用趕緊解釋道:“其實為兄之所以沒有對你如實相告,實在是有一些迫不得已的苦衷啊。
龍門先生他不僅僅是蜀王殿下的老師,更是朝廷的欽犯,曾經冒犯過當今的聖上。”
說到這裏,馬克用稍微停頓了一下,似乎是在考慮該如何繼續說下去。
過了一會兒,他才接著說道:“蜀王殿下得知龍門先生去世的消息後,非常悲痛,特意命令我等前去收斂他的屍骨,並將其送到成都的淨居寺安葬。
這一路上,為了不引起他人的注意,我們隻能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段,實在是情非得已啊,還望朱兄弟能夠多多包涵!”
馬克用心裏很清楚自家的事情,蜀王朱椿今年才剛剛年滿十五周歲,而翰林學士宋濂早在三年前就已經被發配到了茂州,並且在途經夔州時不幸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