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40 章 “買櫝還珠”
字數:3376 加入書籤
於是,呂震趕忙上前一步,滿臉諂媚地說道:“恩師您微服私訪來到此地,學生我因為一時魯莽,差點就釀成了一場天大的誤會啊!”
說著,呂震還裝模作樣地用手拍了拍自己的胸口,仿佛心有餘悸一般。
緊接著,呂震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叩頭,嘴裏念叨著:“學生我罪該萬死,請恩師責罰!”
李文忠見狀,連忙擺了擺手,笑著說道:“罷了罷了,常言道不知者無罪嘛,這也算是不打不相識啦!不過呢,從今往後,這種喪盡天良的事情,你還是盡量少做為妙哦!”
呂震如蒙大赦,趕緊從地上爬起來,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然後又恭恭敬敬地磕了一個響頭,說道:“恩師今日的教誨,學生我一定銘記終身,絕不敢忘!”
站在一旁的餘瑱,就算再怎麽愚笨,此時也看出了些許端倪。
他瞪大了眼睛,看著眼前這兩個人,一個口口聲聲叫著“恩師”,另一個則和顏悅色地稱對方為“學生”,這兩人居然就這麽輕而易舉地冰釋前嫌了?
不過,對於呂震這種改換門庭的做法,他實在是難以苟同,甚至可以說是嗤之以鼻。
於是,他趁著旁人不注意,悄悄地湊到李文忠的耳邊,壓低聲音嘟囔道:“公爺,您看看那呂知縣,簡直就是個反複無常的小人啊!
依卑職看,不如幹脆讓我一刀把他給砍了,省得以後他在王爺麵前上躥下跳,惹得王爺心煩。”
李文忠聽了這話,先是撲哧一聲笑了出來,然後緩緩地搖了搖頭,說道:“小餘啊,你這性子可真是太直爽了。
不過呢,咱們王爺有一句話,你可得牢牢記住啊,那就是‘官場上不是打打殺殺,官場上是人情世故’。”
餘瑱聽了李文忠的話,一臉茫然,顯然是沒有理解其中的深意。
他撓了撓頭,疑惑地問道:“公爺,王爺這話到底是啥意思啊?卑職愚鈍,還請公爺明示。”
李文忠見狀,不禁啞然失笑。他耐心地解釋道:“你想想看,如果我們不收下呂震這樣的真小人,又怎麽能得到況鍾那樣的真君子呢?
這就好比是古人常說的‘千金市馬骨’啊!”
餘瑱聽了李文忠的解釋,似乎有些明白了,但又好像還沒有完全理解。他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說道:“卑職大概懂了,公爺這一招就好比是‘買櫝還珠’,用王爺的話說,公爺您這是為了況師爺這一盤醋,特意包了呂知縣這一頓餃子啊!”
看著眼前這個一臉呆萌、不知所措的愣頭青,李文忠心中不禁有些無奈。
他抬起腿,毫不客氣地踢了對方一腳,沒好氣地罵道:“去你大爺的!你這都在胡言亂語些什麽玩意兒啊?”
被李文忠這麽一踢,餘瑱這才如夢初醒般回過神來。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剛才的話似乎有些不妥,竟然把馬屁拍到了馬腿上。
於是,他慌忙賠笑著解釋道:“小人我嘴笨得很,不太會說話,剛才一不小心就冒犯了公爺,還請公爺大人有大量,千萬別跟我一般見識啊!”
李文忠見狀,臉色稍微緩和了一些,但還是沒好氣地說:“你這傻小子,還算有點自知之明。
你這性格啊,就是太木訥了,以後還是少說話多做事吧,把事情辦好了比什麽都強。
可千萬別學那些隻會溜須拍馬的人,那樣隻會讓人覺得你更討厭。”
餘瑱連連點頭,如搗蒜一般,趕忙應道:“是是是,公爺教訓得極是,小人一定銘記在心!以後我肯定會好好改正的,絕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李文忠看著餘瑱那副信誓旦旦的樣子,心中稍稍感到一絲欣慰。
他微微頷首,表示認可,然後輕輕地“嗯”了一聲。
雖然餘瑱這小子確實是個隻知道認死理的愣頭青,但好在他還年輕,而且對自己忠心耿耿、勇猛無畏。
綜合來看,勉強也能算得上是半個可造之材吧。
至於這剩下的另一半,那就隻能看這小子的榆木腦袋有沒有開竅的那一天了。
李文忠心中暗自思忖著,希望這餘瑱日後能夠有所長進,真正成為一個有用之人。
收下了呂震這個“濁流”之後,李文忠並沒有就此罷休,他的目光很快就落到了況鍾這個“清流”的身上。
李文忠麵沉似水地看著呂震,緩聲道:“今日,本公之所以會對你格外開恩,饒恕你這條狗命,完全是看在你良心尚未泯滅的份上。
否則,就憑你犯下的這些罪過,就算你有十顆腦袋,也不夠本公一個人砍的!”
他的聲音雖然不大,但其中蘊含的威嚴卻讓人不寒而栗。
呂震低著頭,額頭上冷汗涔涔,身體也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
然而,李文忠的話還沒有說完,他突然話鋒一轉,目光如刀般射向呂震,厲聲道:“不過,本公倒想問問你,今日之事,究竟是不是你那個師爺出的主意?”
聽到曹國公的話,呂震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額頭上的冷汗更是像決堤的洪水一般,嘩嘩地流淌下來。
他心裏很清楚,如果不是況鍾擅自作主,私自更改了他的命令,他現在,恐怕已經身首分離,成了一具冰冷的屍體。
一想到這裏,呂震的心中就充滿了恐懼和懊悔。
他知道,以曹國公的權勢和手段,要想讓他全家老小都死無葬身之地,簡直易如反掌。
而且,從曹國公現在的口氣來看,似乎還有殺人滅口的意思。
想到這裏,呂震的心中不禁有些猶豫。
他實在不忍心讓況鍾替自己背這個黑鍋,但如果不把責任推到況鍾身上,恐怕他自己也難逃一死。
在內心激烈的掙紮之後,呂震終於咬了咬牙,沉聲回答道:“今日之事,完全是學生一人的過錯,與況鍾無關。”
“學生一人做事,一人當。倘若大司成要追究責任,那就追究學生一人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