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知府劉義能

字數:3880   加入書籤

A+A-


    在辰州府驛站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孫山便起床到衙門點卯。
    因為有“赴省報備”的經驗,對於“赴府報備”,顯得沒那麽緊張。
    辰州府的知府姓劉,名義能,四十五歲,鳳陽人,秀才出身,後被舉薦到國子監。
    從國子監畢業後,參與選官,從知縣一步一步走上來做到正四品知府。
    孫山查看了陳院長給的資料,這個劉義能祖父大有來頭,在大乾也是出了名的。
    據說先帝父母在一場大疫去世,家貧無地,求主家地主賒塊地安葬父母,地主不同意,還狠狠地羞辱先帝一番。
    還是地主的同族兄弟看不過眼,便在自家地裏弄了一塊地出來,先帝的父母才有葬身之地。
    隨著世道混亂,先帝領著一幫兄弟起義,成為大首領,便有人力物力尋找失散的親朋好友。
    尋尋覓覓一番,找到當初給地安葬父母的恩人的兒子。
    先帝感恩贈地,便把恩人兒子帶在身邊,悉心照料。
    之後先帝稱帝,回想起老家的父母,便讓恩人兒子回去修繕皇陵。
    最後把已經過世的恩人封為“義惠侯”。意思是“仁義惠澤咱家的侯爵”,這是對義惠侯貢獻的肯定。
    義惠侯也成為唯一一個沒有戰功的“素人”,卻被先帝封為“侯爵”。
    先帝給了劉家一個特殊的任務,子子孫孫負責管理,祭祀,維護皇陵,而且侯位永無降級。
    第一代義惠候去世後,兒子自然成為義惠侯,成為皇陵守衛者。
    第一代義惠候是知府劉義能的祖父,第二代義惠候則是父親,現任的義惠侯則是第三代,也是劉義能的大哥。
    劉義能是嫡次子,侯爵位置由大哥來世襲,隻好另找出路,通過科舉考取秀才,之後進入國子監讀書畢業後選官做官。
    孫山品了品劉知府的履曆,勳貴出身,秀才出身,國子監出身。
    家世在大乾公侯排不上大號,算個三等地位。不過因為“守皇陵”的特殊性,一般人也不敢怠慢。
    而且劉家是少有的不降爵位的勳貴,在大乾的公侯之家算得上非常獨特的存在。
    守皇陵是一件好差事,不用參與朝廷的波譎雲詭,勾心鬥角,你死我活。
    好好守著皇陵,就能富貴榮華一輩子。
    隻要大乾不滅,“義惠侯”就不滅。
    孫山猜測義惠侯這一家,大概求穩。
    知府劉義能,性子應該得過且過的那一種。
    就算他再努力劉家還一樣奉旨守皇陵,如果做出些荒唐之事,分分鍾被劉家本家切割,推出去受死。
    孫山想著自己要是劉知府,做事中規中矩,擺爛到退休。
    劉知府到底是怎樣的人,孫山不知道。
    一大早走到衙門,送上拜帖。
    之後官差告訴他明日再來,劉知府公務繁忙,臨時抽不出空。
    孫山對此沒意見,在長沙府太順利反而不正常,來到辰州府不被立即召見,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送完拜帖後,孫山領著桂哥兒,孫定南,還有孫黑炭到處逛一逛。
    辰州府一定要熟悉,因為以後在這裏還有交集。一年到頭,總要來辰州府開一開會,總結總結工作。
    而且孫山治下的讀書人也要到辰州府參加府試院試,說不定考得好,會受邀到衙門講一講成功經驗哩。
    辰州府地處湘西,北邊是嶽州,東靠常德,南邊沅江穿過,西靠永順。
    辰州城內三麵環水,一麵環山。城內人群熙熙攘攘,好不熱鬧。
    辰州話屬於湘語的一支,孫山走在路上,聽了一耳,連猜帶蒙也聽不懂講什麽。
    桂哥兒悄默默地說:“山哥,他們的話聽不懂,怎麽辦?會不會很難學?”
    孫山和桂哥兒沒啥語言天賦,在長沙兩年了,還不會講長沙話,此時身處辰州,聽到地方方言,頭都大了。
    哎,文字是一回事,語言又是一回事。要是聽不懂,以後工作就難開展。
    在這個文盲率極高的世道,靠寫字是不能做好工作的,必須懂得當地的語言,才知道大夥想什麽。
    如果什麽都不懂,當麵被罵還賠笑呢。
    輸人不輸陣,就算難學也要說易學,孫山拍了拍沒幾兩肉的胸膛。
    自信滿滿地說:“桂哥兒,莫要擔心。隻要留的時間夠長,我們可能能講本地話。等到了沅陸,我們就找個本地人,教我們本地方言。”
    桂哥兒撓了撓頭,苦悶地說:“山哥,還要學本地話啊?要不,你學就好了,我聽你吩咐就行了。”
    桂哥兒不想進步,隻想留在孫山身邊,照顧孫山,之後吃香喝辣。
    學東西多難啊,一點也不想動腦子。
    孫山沒好氣地看了一眼桂哥兒,冷酷無情地說:“不行,所有人都要學,誰不學就回孫家村。”
    桂哥兒和孫定南還算好的,起碼識字,會講官話。
    孫大力,孫黑炭這些孫家村護衛就慘多了,字不識,官話不會說。
    孫山說開掃盲班,讓他們識字會說,如今又加多一門課業學本地話。
    這簡直是地獄級別的挑戰。
    本來腦瓜子就不靈通,要是靈通,早就天賦異稟去走科舉之路了,哪裏用得著在家耕田。
    想不到一把年紀了,跟娃娃一樣從頭開始,而且課業還那麽重。
    孫大力還好,一直有進步的心。
    聽到孫山這麽說,連連附和:“老爺說得對,我們不僅要識字要會說官話,更要懂本地話。嗬嗬,老爺請夫子,太好了,我要學。”
    桂哥兒,孫定南,孫黑炭:......
    三人都認為孫大力並不是真心想學,而是為了討好孫山,昧著良心說想學。
    嘖嘖~這馬屁拍得真響,真沒“下限”!
    孫山很高興孫大力願意學習,向來好為人師,最喜歡熱愛學習的人。活到老學到老,孫大力此時此刻開始學習,一點也不遲。
    鼓勵到:“大力叔,說得好。做人不能做鹹魚,一定有所要求,有所進步。大力叔,你一定要努力,好好學。”
    孫大離憨厚地傻笑:“嗯,老爺,我會努力的,不會辜負你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