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5章 給縣學贈送卷子
字數:4064 加入書籤
孫山領著一眾官吏,在鄧教諭的帶領下,來到沅陸縣的縣學,也是沅陸縣的最高學府。
孫山問道:“鄧教諭,我們縣學目前有多少生員?”
生員有一等,二等,三等。而孫山當初就屬於三等,相當於縣學附生。
隻不過因為漳州府本身教育就不行,孫山這個附生才被歸納到漳州府學讀書。
鄧教諭拱手回答:“回大人,目前有12個生員在讀。”
孫山點了點頭,這個數量不算最好,但也不差,比起老家可以說好太多。
沅陸雖然深處內陸,四麵環山,但教育還算不錯,看來這裏有文化底蘊。
鄧教諭繼續領著孫山一行人穿過縣學大門,走進縣學。
兩個聞風趕來的訓導立即在門口迎接孫山,連忙行禮:“見過知縣大人,有失遠迎,請多多擔待。”
一個縣學配備一個教諭兩個訓導,不過都未入流,沒有官職等級。
但因為是讀書人,而且學問不錯才能成為教諭,雖然不入品,卻受到尊重。
孫山走親民親讀書人路線,所以對教諭和訓導非常客氣。
孫山點了點頭,做了一個請的動作:“無妨。”
轉過頭對著鄧教諭說道:“鄧教諭,麻煩領我參觀參觀縣學。參觀完縣學,等會要跟我們的學子們見一見麵。”
孫山特意先參觀縣學,是留時間讓鄧教諭安排。急急忙忙過來,得要給別人時間準備準備,孫山也不是那麽不通情達理的。
這是第一次,肯定要留足麵子,第二次就不一定了。
鄧教諭連忙說:“大人隨我來。”
沅陸縣縣學規模跟黃陽縣縣學大差不差。像三四線縣城的高中一樣寬大。
隻是建築不多,除了教室,圖書館,就是齋舍。
這裏有生員班,還有童生班,以及部分準備考童生的優秀學子。
孫山一邊走一邊查看,走著走著發現一個很大的蹴鞠場,不禁地想起漳州府讀書的時光。
簡略地逛了一圈縣學,鄧教諭說道:“大人,需要見一見學生嗎?”
這是明知故問,孫山明知故答:“嗯。”
一行人來到教室,裏麵早就有十二名生員,童生,以及學童在等候。
孫山看了看,年紀有大有小,當然其中有不少比孫山年紀還大的秀才。
沅陸的學生們見到孫山進來,根據教導的指示,趕緊行禮:“學生見過知縣大人。”
孫山回禮:“有禮了,大家請起。”
孫山笑著說:“今日本官新上任,便想來縣學看一看。本官最喜歡讀書人,也最喜歡跟讀書人聊聊天,討論討論學問。”
大家也不知道孫山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隻當他說的全是真的來看待。
今日他們是知道沅陸縣迎來新上任的父母官,教諭也帶著學生代表去迎接。
他們這些留守在學校的也想去湊熱鬧,隻不過教諭嚴格,讓他們必須在縣學讀書。
也幸好教諭嚴格,要不然孫知縣來縣學會撲個空,那樣的場麵得多尷尬。
學生不知道孫知縣為什麽第一站就來參觀縣學,但此時此刻最讓學生震撼的是孫知縣竟然那麽年輕。
各方打探的消息說孫知縣年僅24歲,去年剛高中的三甲進士,被朝廷委派到沅陸做知縣。
看到孫山的這一刻,學生還是無比震動。年紀輕輕就高中,他們好羨慕呀。
其中有好些比孫山年紀還大的,讀來讀去還是秀才,而有的讀書人,已經成為一方父母官了。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好絕望啊,怎麽辦?
孫山依舊滿臉春風地說:“各位學子,今日本官到縣學,想考一考你們的學問。”
學生你看我,我看你,相互看了一眼。他們就知道,知縣大人過來,必然考學問了。
不考學問,肯定不會過來。
學生害怕孫山出的問題太深,他們沒辦法回答。
隻希望孫知縣能手下留情,出的問題簡單些。
鄧教諭見學生有點緊張,站了出來寬慰幾句:“各位學子,等會好好回答大人的問題。”
學生連忙回應:“是。”
孫山試圖保持微笑,讓自己顯得和藹可親,安慰地說:“莫要緊張,隻當老友和小友們討論學問。你們想到什麽就回答什麽。”
學生趕緊回應:“是,大人。”
讓不緊張,難道還真不緊張嗎?學生哪裏會不緊張呢。真害怕自己回答不出來,給孫知縣留下壞印象。
其實孫山也沒打算深入淺出地考核,他也擔心學生回答不出來,那樣會很尷尬。
第一天上任,總不能為難學生吧。
於是孫山便出了一些簡單的題目。
孫山把問題拋出去,然後隨機點一個學生回答。
學生站了出來,略帶緊張地回答問題。
雖然略帶磕磕巴巴,但也回答出來。
孫山滿意地點了點頭:“不錯,很好,繼續努力。”
學生聽到誇讚,大喜,由略顯緊張變成略顯激動,臉蛋紅紅的,瞬間覺得自己鄉試有望,指日可待成為舉人,甚至進士。
隨後又點了幾個學生回答問題。
孫山一一地表示:“不錯,基礎紮實,有底子,繼續苦讀,將來必有一番成就。”
即使回答得馬馬虎虎,孫山也用萬金油的鼓勵來鼓勵學生好好讀書。
以後孫山在教化上的成績就靠眼前這些學生了,怎麽也要送上“愛的讚美”。
等考完生員,接著考童生,還把準備童生的學生也拎來考,總之把整個縣學的學生從頭到尾了解一遍。
最後重頭戲來了,也是孫山這次來縣學的目的。
孫山使了個眼色給桂哥兒。
桂哥兒急匆匆地拿出一個大包裹,放在書桌上。
鄧教諭領著一群學生和一群官吏不知所以地看著大包裹。
這,這搞什麽東西?
孫山親自拆開包裹,親自從其中抽出一本冊子,親自遞給鄧教諭。
親切又鄭重地說:“鄧教諭,這裏麵有我從嶽麓書院,金陵,京城整理出來的院試,鄉試,會試卷子。我把這些卷子送到沅陸縣學,希望能幫助到沅陸的兒郎,也希望沅陸能走出更多秀才,舉人,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