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7章 老老實實的回家不好嗎?

字數:4678   加入書籤

A+A-


    朱棣確實是在耍無賴。
    他沒有攻陷天竺的計劃,畢竟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個國度目前還算友邦,不好說滅就滅。
    但最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因為謹弟對他講過這個國家的情況。
    如果大明是沉睡的巨龍,那他就是一隻沉睡的蛆,一旦蘇醒,就會變成一堆蛄蛹的蟲...
    其國內複雜的種姓製度,以及那難以治理的人文、地理環境,令人堪憂的生活習俗,不管誰來了都得搖搖頭,歎一聲這地方狗都不要。
    但威懾,還是要威懾的。
    一來要好生震懾一下,這個夜郎自大、自以為是,又很不老實的家夥,讓他趕緊回去睡覺,
    二為接下來的西行之路打個樣,讓那些心懷叵測的人,收起不該有的小心思。
    讓天竺這邊交人,自然是交不出來的,隻能派出使者求饒。
    隻可惜,大明這次的態度很堅決,壓根沒有和談的意思。
    就在第三日約定時間一到,整條恒河流域沿途的城市,幾乎同時遭到進攻。
    哪怕他們早早做好了準備,可始終沒人敢還手,也沒人能還手。
    因為哪怕對麵隻有一艘戰艦,也能對他們的城防形成絕對的火力壓製!
    難以想象,一艦破一城,是怎樣的一幅畫麵?
    而遭遇最多炮火襲擊的,是英國人所在的底裏。
    底裏緊依恒河上遊,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是天竺的首府。
    這樣的地方,自然有重兵布防。
    天竺又是個種姓製度明確劃分的國度,而最高階的婆羅門,親衛的武裝自然遠遠優於下麵的部隊。
    就像這一次,英國人發給他們的裝備,優先裝配給了刹帝利。
    而那些正和莫臥爾人玩命的平民,手裏拿著的不知是淘汰了多少代的劣等品。
    可饒是他們裝配了如此精良的武器,在大明的炮火下,也不過多挺了幾個時辰而已。
    麵對西洋艦隊的進攻,藏身於底裏的英國佬,瞬時回想起了當初的恐懼。
    他們無心反抗,而是調集艦隊,準備在天竺人投降之前開溜。
    可沒想到,剛剛航行到恒河上不久,就被大明的風帆快艦團團包圍。
    “等你們很久了。”
    孫吉瑞齜著牙,傲然立於甲板之上:“老老實實的回家不好嗎?非要在這裏搞風搞雨?”
    “押走,敢反抗者,格殺勿論!”
    很明顯,這一次發起奇襲的目的,並不簡簡單單為了威懾。
    這支英國艦隊也是大明的重要目標之一。
    隻不過目前英國和大明還處於‘和談’期,在沒有明確證據的情況下,不能貿然宣戰。
    若是當初那群天竺佬,拿著英國人給的武器來找大明的麻煩還好,直接就可以給他扣一個‘驅使’的帽子。
    但誰知道那群天竺佬,拿著英國人的武器不幹正事,跑去和莫臥爾人打成了一片?
    之所以不宣戰,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蘇謹現在還沒有支援到位。
    在沒法保證朱高燧安全之前,朱棣沒必要去觸怒那個瘋子,導致不可逆的情況發生。
    這支英國艦隊很快掛滿了白旗,宣布投降。
    倒不是他們沒骨氣,實在是想還擊都不知道如何還起。
    火炮被陳祖義那群海盜,扒的隻剩主艦上的幾門,拿頭還擊啊?
    還個嘚兒!
    俘虜這支英國艦隊後,朱棣也沒有什麽過激的舉動。
    沒收他們的武器,將他們打散押入隨行的福船看押,也就沒再當回事。
    至於他們的戰船,當時就被改裝成貨船,跟在艦隊後麵,當成隨時準備拉貨的驢。
    沒辦法,雖然這些船也是戰艦,但大明海師的兒郎,是真的看不上這幾條破船...
    麵對大明海師驟如疾風的進攻,天竺擺出瑟瑟發抖的態勢,甚至做好了滅國的準備。
    但他們仍準備做出最後的抵抗,如果大明一定要打,他們就把大明拖進持久戰的泥沼裏。
    甚至一度做好了遷都的準備。
    不過,無論是鄭和也好、曾永勝也罷,還是手下的將士們,都貫徹執行了當初定下,那快進快出的戰術。
    就在婆羅門和刹帝利瑟瑟發抖,準備以平民之命相拚的時候,大明的艦隊,卻在這個撤兵了。
    等他們反應過來,艦隊早已航行在大洋之上。
    “陛下,剩下的事情如何處置?”
    朱棣背著手站在甲板,眯著眼享受著迎麵而來的海風:
    “給太子發報,他自然會知道該如何處置。”
    “臣,遵旨。”
    ..........................
    遠在大明的朱高熾,接到皇爹的電報後,一刻也不敢耽擱,立即召內閣議事。
    而朱棣炮轟底裏的軍事行動,也徹底暴露了他從京城溜走的消息。
    朱高熾無語的撓著頭,心說您可真是我爹,活爹!
    當初說悄悄的走,不許我聲張的是你。
    現在突然指揮西洋艦隊進攻天竺,差點沒給人打滅了國的還是你!
    當你的太子太難了!
    但這爛攤子他得收拾,屁股也得繼續擦。
    其實對天竺那邊,還是很好解決的。
    就衝他敢收留英國佬艦隊和勾結陳祖義這兩條罪名,給他錘爛了都不過分。
    “楊先生,禮部盡快擬定個人選出使天竺,打歸打,但也要讓他們知道為什麽挨的打,若不表達誠心,國書致歉,那就還有下次!”
    朱高熾少見的發表主戰的意見,讓他的太子師們滿心疑慮。
    雖然蘇謹才是朱高熾唯一官方承認的先生,但東宮詹事府,還是有他名義上的老師。
    不過這些所謂的先生,想要通過耳濡目染,去改變這位太子爺對士族文官的‘誤解’,似乎想的有些多了。
    在蘇謹的刻意培養下,朱高熾早非那個儒雅敦厚的胖子,而是典型的‘拿來主義’。
    官員們好使、聽話,那就用,不好使不聽話,那就滾蛋。
    至於想從言傳身教改變他的想法,純屬扯淡。
    上一世的他,知道自己身體不好,又不受父皇待見,自然要依靠這些文官來為其造勢。
    可這一世,太子的位置穩的不能再穩,父皇對自己的成見也沒那麽深,早已看清是非本質的他,怎麽可能還被忽悠?
    對於朱棣‘外逃’的消息,其實大家都猜測出個大概。
    現在消息一露,立馬就有人開始上躥下跳,彈劾陛下,彈劾蘇謹。
    反正他倆都不在,罵幾句又如何?
    更何況陛下沒有任何旨意下達,就孤身闖到海外,隻留下個太子監國,罵兩句不是應該的?
    朱高熾果然是個仁厚之君,知道消息後沒有生氣,更沒有殺他們的頭,隻是命人把他們拖出門外,結結實實打了一頓板子。
    這群大臣這時才明白,原來繼洪武爺和永樂帝兩位之後,這位太子爺貌似也不是好惹的主...
    收拾完這些多嘴的官員,太子熾也算立下了威,緊接著就宣布第一道太子詔:
    “詔兩江巡撫蘇根生即日回京,接任兵部尚書一職,入內閣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