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1章 蘇謹失蹤
字數:4403 加入書籤
“什麽?你說晉國公失蹤了!?”
朱棣一雙龍目死死瞪著紀綱,似乎想要把他吃了一般:
“你是幹什麽吃的,錦衣衛是幹什麽吃的!那麽大的一個活人就這麽不見了?”
龍顏大怒。
伴君如伴虎的紀綱瑟瑟發抖,滿腹的委屈不敢申訴,哆哆嗦嗦的跪伏在地:
“回陛下,自倫敦唐寧街一戰後,晉國公就杳無音訊,英國的軍情局也查不到絲毫消息,
臣已經將潛伏在英國的密探全部啟用,可也查不到晉國公一點的消息,隻知道他應該是安全逃出去了。”
“應該?”
朱棣冷笑看著紀綱:“朕不要聽到什麽‘應該’,朕要的是蘇謹的確切消息!生要見人,死...”
朱棣忽然不說話了。
謹弟本事那麽大,應該死不了吧?
不,肯定死不了!
“滾下去繼續查,再查不到,這指揮使你也不用幹了,朕換人來做!”
“臣遵旨!”
如逢大赦的紀綱連滾帶爬的退了出去,額頭的冷汗涔涔而下。
這指揮使他早就幹夠了,可卻不能不幹。
錦衣衛和文官武將不一樣。
人家幹夠了可以告老還鄉、頤養天年,可錦衣衛說白了就是陛下養的狗,幹的就是得罪人的活。
就算陛下允許他告老,但這麽多年得罪過的人,絕對不會讓他好好活著。
錦衣衛是榮耀,但也是一條不歸路。
趕走了紀綱,朱棣沉著臉窩在龍椅上,任由照在屋內的光線一點點變暗,直到徹底陷入漆色。
“狗兒,宣鄭和來見朕。”
“奴婢遵旨。”
臨走之前,狗兒輕輕將燈點亮,暖色的橙光緩緩映在朱棣的臉上,卻沒法將他的心情映的好一些。
沒多久,鄭和接到旨意匆匆進宮。
“臣鄭和,叩見皇爺。”
因為統帥西洋艦隊的緣故,朱棣早已下旨讓鄭和以臣自稱,而不再是奴婢。
這對一個太監來說,是莫大的恩寵。
甚至在他的老家雲南,朱棣也下旨讓沐家幫忙給他修建府邸,便於鄭和將來歸鄉養老。
雖然‘臣’和‘奴婢’隻有一字之差,但其中卻不知羨煞了多少宮人。
雖然太監也能對食,甚至能收養義子,但這大都是偷偷摸摸私底下搞的。
哪怕朱棣信任太監,對這些行為也很反感。
可一旦稱‘臣’就不一樣了。
雖然鄭和已經沒有了生育能力,但他收養的養子,是可以將他這個宗族延續下去的。
而且將來鄭和再立新功,是很有可能被封爵位,他的子嗣也可以繼承。
換句話說,哪怕小鄭和不可能再長出來,但他的身份已經和其他官員無異,不再是伺候人的下人。
不過鄭和雖然改了自稱,但這麽多年也習慣稱呼皇爺,而不是陛下。
朱棣對此不以為意,笑了笑讓狗兒給他搬了個錦凳:“坐。”
“謝皇爺賜座。”
屁股小心挨著凳子坐下,鄭和望著朱棣,不知宣自己進宮是有什麽要緊事。
“西洋艦隊如今操練的如何?”
一聽是問練兵的事,鄭和立馬鬆了口氣:“回皇爺,現在艦隊招了不少新兵,有老兵帶著已經初具戰力,遠航不是問題。”
“嗯,你辦事朕還是放心的。”
“隻是皇爺...”
猶豫了一下,鄭和還是小心開口:“不知鐵甲艦何時能下水?聽說英國人那裏已經開始量產,臣怕一旦遇上,咱們的寶船會吃大虧。”
“不急”,朱棣笑笑:“該下水的時候自然會下水。”
“是。”
鄭和不敢多問,甚至不敢打聽。
如今鐵甲艦的生產主要在龍江寶船廠,那裏現在是大明一級保密軍事基地,所有造船工匠都許進不許出。
外圍更是有京營、五軍營、三千營重重保衛,無陛下諭旨,任何人不得靠近。
外圍還布滿了錦衣衛南北鎮撫司、東廠的探子,一旦發現可疑之人,先拿後問、先斬後奏。
就連鄭和這個西洋艦隊統帥,都不敢瞎打聽。
前段時間有個不開眼的戶部主事,聯合禦史上書,要求陛下公開寶船廠賬目,直接就被罷官奪職,丟到詔獄去了。
到現在人都沒出來,不知是死是活。
朱棣忽然笑著問道:“你最近身體怎麽樣?”
鄭和一愣,馬上起身:“臣身子骨還行,皇爺但有差遣,願粉身碎骨!”
“沒那麽嚴重”,朱棣笑笑:“周王最近要在應天成立新學太醫院,在朝官員定期都會去體檢,你沒事了也去看看。”
“周王?”
周王朱橚是陛下的五弟,和陛下同是一母所出,是馬皇後的幼子。
不過周王醉心醫學,喜扶賑濟災,從不喜宮中爭鬥。
當年皇爺登基的時候,甚至主動提出將周王衛交回朝廷,以示無私心。
他有點不明白,皇爺是怎麽說通淡泊名利的周王,弄什麽新學太醫院的。
他卻不知道,這件事和朱棣還真沒什麽關係,朱橚完全是被蘇謹騙來的免費勞動力。
朱橚雖然不喜政事,但他可是明朝難得的大醫。
扶賑濟災就不說了,為了百姓能吃得飽,老五學著神農邊嚐百草,最後寫下多本著作。
比如《保生餘錄》、《袖珍方》、《普濟方》和《救荒本草》。
尤其《救荒本草》以開拓新領域見長,成就也最突出。
《救荒本草》是一部植物圖譜,並非傳統的醫書,而是一部專講地方性植物,並結合食用方麵以救荒為主的植物誌。
其目的就是在災年的時候,告訴百姓什麽能吃,什麽東西能救命。
在這些植物中,除米穀、豆類、瓜果、蔬菜等供日常食用的食物外,還記載了大量必須經過加工處理才能食用的有毒植物,以便荒年時借以充饑。
它描述了植物的形態、功能,以及對植物的利用、加工炮製,是一部難得的,全麵總結過的醫書。
原本的《救荒本草》分為上下兩卷,因為周王封地在開封的緣故,大部都是開封附近的植物。
邊緣也就接近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太行山、嵩山的輝縣、新鄭、中牟、密縣等地的植物。
但在蘇謹的‘忽悠’下,又新增了很多其他地域的植物。
也就是時間和王爺就藩的緣故,其藩王不許擅離封地的規矩所限,朱橚來不及遍走各地,但也對蘇謹十分拜服,驚為天人。
蘇謹也正是看中了他的‘德’,才費盡口舌忽悠他出山,發展新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