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太皇太後竇漪房去世了

字數:4410   加入書籤

A+A-


    很明顯,從結果來說,他成功了。

    利用戰爭,進行政治手段的打壓,並不僅僅隻有漢人會,人家匈奴人也會。

    戰爭隻是政治的延續。

    這一點,無論是以文明與和平之名,立國的農耕國家,還是以凶狠、殘暴著稱的遊牧國家,都是一樣的。

    從國家層麵來說,政治是才是大局。

    而戰爭隻是政治的一部分。

    戰爭從某種客觀的角度來講,隻是政治階層發動的一種軍事表現,是一種武力的政治手段。

    軍臣單於這邊的身體,很不好,如今已經開始迫不及待的在安排後事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軍臣單於才會在明知道單憑十萬鐵騎,打不下有名將李廣鎮守的雁門關,還在死磕雁門關的原因。

    而狡猾又聰明的伊稚斜,難道不知道他哥哥的想法嗎?

    不,他比誰都清楚,他哥哥,這個老陰比的想法。

    但是他隻能忍,哪怕是他恨得咬牙切齒,也一樣。

    他比誰都清楚,就算是把三萬狼銳鐵甲騎軍,全部丟在雁門關下…

    那也比,被他的好哥哥軍臣單於,以怯戰不前的名義,當場拿下的要好!

    真當,跟在狼銳軍團後麵的天雷、天風、天土三大軍團,是在後麵,做著輔助工作嗎?

    建元元年結束了,新的一年,即將開始。

    元光一年,一月!

    這一年的年初,大漢帝國發生了很多很多的事情。

    首先是匈奴的三十萬大軍,最終還是回師回到大草原,隻留下滿地哀嚎的邊疆九郡。

    其次就是,執掌大漢帝國幾十年大權的太皇太後竇漪房,於皇宮中去世了。

    這個女人的死,在浩瀚的曆史長河中,也是一件不小的大事。

    這位壓製了漢武帝數年時間,信奉黃老之道的傳奇太皇太後,撒手人寰之後…

    失去壓製的漢武帝劉徹,漸漸開始露出了他身為千古一帝的獠牙。

    竇漪房史稱孝文竇皇後,是漢文帝的皇後。

    漢惠帝時,竇漪房被選為良家人子,入宮伺候,當時權力比皇帝還要大的呂後。

    呂雉這位千古名後,戲稱其為竇姬。

    在侍奉呂雉的幾年裏,竇漪房從其身上,學會了很多很多,有用的東西。

    再後來,竇漪房被賜予於代王劉恒為妻。

    待到諸呂之亂平定,諸多的劉姓諸侯王,經過一番爭鬥之後,代王劉恒從一眾諸侯王中殺出,於同年即位。

    廟號漢文帝!

    登基稱帝之後,劉恒便冊立竇漪房其為皇後。

    竇漪房一生,育有一女二男,長女官陶長公主劉嫖,長子漢景帝劉啟、少子梁孝王劉武。

    漢景帝劉啟即位後,尊竇漪房為皇太後。

    漢武帝劉徹上位後,竇漪房又成了太皇太後。

    竇漪房這位太皇太後,一生經曆過四代帝王。

    她陪伴漢文帝劉恒,從偏僻的代郡一路攜手走來。

    她曾救漢文帝劉恒於危難之中,冒著生命危險給劉恒送信,讓當時還隻是代王的劉恒,最先得到了有關於皇位傳承的消息。

    她雖然是個女子,卻頗有膽識,在皇位爭奪最激烈的時候,她捐出自己所有的首飾、財物,送給朝中大臣。

    即使在後來,成為皇後,大富大貴,母儀天下之後,她也保持著簡樸的作風,不驕不奢。

    最後,她與自己的丈夫漢文帝劉恒,一起坐到了大漢帝國最高權力的寶座上。

    再到後來,她輔助了自己的大兒子,也就是漢景帝劉啟登基。

    然而,讓人遺憾的是,漢景帝劉啟的生命,並不算太長。

    竇漪房最後是白發人送黑發人。

    七十歲的她,頂著巨大的壓力,借助她娘家竇家的力量,開始她那“獨裁”的統治。

    她一邊扶持,一邊壓製自己的孫子漢武帝劉徹,以一己之力,維持住了大漢朝脆弱的政治平衡。

    更難能可貴的是,她雖然壓製了漢武帝劉徹幾年,但是,卻也讓漢武帝劉徹,變得更加的成熟。

    從一個卑微的侍女,一路走到現在,竇漪房

    遠比年輕的劉徹,更知道人心的黑暗。

    或許竇漪房真的很愛權力,但她更愛自己的孫子。

    已經七十多歲,眼睛都瞎了的她,就算是手裏掌握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又能如何啊?

    如果說隻是為了貪圖享受,她何苦要冒著得罪自己親孫子的風險,執掌朝局!

    “………”

    竇漪房深信黃老之說,推崇無為而治,她主持政務時,主張治道貴清靜,寬舒朝局,所謂“無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在她的統治之下,大漢雖然軍備不強,但是,百姓富足,政治環境穩定。

    “無為而治”,黃老之說,在西漢初年,經濟蕭條,人口散亡,作業窮困,財政匱乏的時期,是一種十分適合當時統治的政策。

    可惜的是,時移事遷。

    任何一項政策,或者思想,有可能有利於當時,但不能保證,完全適合後來人!

    黃老之道實行了幾十年後,到了漢武帝劉徹即位時,西漢呈現了少有的盛世景象。

    國庫和地方糧庫都裝滿了糧食,國家財政十分的充足,百姓們生活安逸自由,曆史稱文景之治。

    這一切的景象,都是實行“無為而治”,黃老之學的好處。

    可是除了好處之外,“無為而治”,黃老之學的弊端,也在漸漸地顯示出來。

    首先,“無為而治”,黃老之學的製度,其本質是削弱中央朝廷的權力,將權力下放到地方。

    此舉,讓地方政府的權力變得很大,地方的經濟一天比一天富裕,實力也一天比一天強大,這也逐漸對中央產生了威脅。

    矛盾也因此埋下。

    其次,“無為而治”,黃老之學,對於國家而言,雖然說可以起到穩定民情的作用,但卻不利於國家力量的快速集中。

    特別是在國家麵對強敵的情況下,“無為而治”,黃老之學的缺陷,也會被放大。

    一心想要做出一番驚天動地大事業的漢武帝劉徹,麵對這種現況,自然想要改變政策,以達到削弱地方力量,壯大中央力量的目的。

    這也是太皇太後竇漪房與漢武帝劉徹,這一對祖孫兩人,關係之所以會如此緊張的根本原因。

    inf。inf(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