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章功敗垂成的馬邑之圍
字數:4757 加入書籤
在這個時代,似這般精巧而宏大的工程,出現在眼前,不由得讓人感到了一種來自心靈的震撼。
無法想象,人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將這條大河給征服利用起來。
“……”
馬邑城外。
數千名身穿棉服,手執鞭子的馱夫,默契而又節奏地喊著號子,趕著數萬匹馬。
數萬匹的馱馬,一字排開,每匹馬的背上,都牢牢綁著兩隻大藤筐,筐內堆滿了糧食。
粗算起來,這一支商隊,這一次至少運送了幾十萬石的糧食,換算成斤數,差不多有近千萬噸。
不得不說,聶壹這一次真的是下了血本。
別的先不說,就說這幾千人的人工費,就要花不少的銀子。
還有,這數萬匹馬,幾十萬石的糧食,可都是要錢的,而且,價格很貴!
仔細一算,這銀子根本就打不住,至少要花兩三百萬兩銀子以上。
為了一個當大官的可能性,花費兩三百萬兩白銀,耗盡一生的積蓄,這真的值得嗎?
或許對於其他人不值得,但對於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的聶壹來說,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
聶壹的確是個大能人,有不凡的本事。
他靠著一路賄賂,居然可以隻身來到匈奴單於的王帳內。
並且,聶壹最後還真的說服了軍臣單於,讓軍臣單於帶著大軍,進入馬邑城附近。
這對於一個商人來說,真的是一個奇跡,一個足以載入曆史的奇跡。
“……“
匈奴這邊。
軍臣單於來了,帶著天風、白狼、天火、天水四大機動性最強的十萬輕騎兵精銳,進入馬邑城附近。
而大漢帝國這邊,李廣、公孫賀等將軍,率三十萬大軍埋伏在馬邑城,周邊的山地之中。
馬邑雖說是晉西北的第一城,但地處於大同盆地的最上方,三麵環山。
西麵是管涔山,南麵是恒山,東麵是洪濤山。
馬邑的正北方,靠近漠北之地,在洪濤山和管涔山的中間,有一處山間穀地。
而這片平穩的穀地,正是漢軍高層們,給匈奴大軍選好的死地。
這一次,漢軍方麵,兵精糧足,三十萬士卒全部著甲,武器也是大漢最先進的。
“……”
可見,漢武帝劉徹是下了血本,一定要獲得勝利。
本來,計劃進展得很順利,但是匈奴大軍,深入晉北百裏,路上居然沒有遇到一個關卡,碰到一個士卒…
這死寂一般的安靜,讓熟於戰事,異常老辣的軍臣單於,心中不由得開始疑惑了起來。
“……”
事反必有妖,這一點常識,軍臣單於還是知道的。
於是乎,心存疑惑的軍臣單於,暫時停下了腳步。
他讓大軍攻陷了臨近一座名為武城的小城,抓住了一個六品的宋姓尉史。
這名宋姓的尉史怕死,沒等匈奴人用刑,就將大漢在馬邑城四周布置了幾十萬兵力的事情,一股腦的說了出來。
軍臣單於聽了之後,恍然大悟,對各大軍團長說道“本單於,差一點就被狡猾的漢人給騙了,快快撤軍!”
雖說匈奴軍隊的戰力,普遍比漢軍的戰鬥力要高。
但是,軍臣單於也不會大意到,主動去試試漢軍早已準備好的包圍圈有多強。
“……”
而漢軍這邊,見到匈奴人遲遲沒來,也感覺到了不對勁。
經過一番調查之後,漢軍這邊,這才發現,原來人家匈奴人,早就撤退了。
漢軍最高統帥韓安國,得到消息之後,立刻組織人手追擊,三十萬大軍,齊齊到追到了邊境線,然後就停了下來。
王恢的軍團,距離匈奴人的大軍最近,本來他想去襲擊匈奴人大軍的殿後軍團。
但是,想到匈奴人的凶殘,自己這點人馬過去,恐怕是連塞牙縫都不夠,王恢立馬便慫了。
他沒有采取進一步的行動,主動撤軍返回了。
“……”
至此,大漢帝國高層們,精心策劃,耗費巨大國力的馬邑之圍,徹底宣告失敗了。
但與此同時,也正式拉開了漢匈兩大帝國,全麵大戰的帷幕。
而漢武帝劉徹這邊,過了半個月,得到消息後,在感到極其失望的同時…
他也終於做出了一個十分英明的決定,那就是撤掉了韓安國大將軍的職務。
韓安國這位仁兄,實在是讓人無話可說。
出師時候的是三十萬大軍,最後跑回來的還是三十萬大軍,一兵一卒都沒有少。
“……”
這搞得,不知道內情的人,以為這三十萬大軍不是去打仗的,而是去郊遊的。
更加坑爹的人,是大行令王恢。
計劃是你提的,最積極的也是你。
結果真到了戰場上,手中握著數萬大軍的你,卻成了軟腳蝦,眼睜睜的看著匈奴大軍逃走,不發一兵一卒。
不是,你這麽怕死?當初,這麽積極,幹什麽?
或者你老人家是嘴皮子功夫,真到真刀真槍的時候,馬上就慫了。
馬邑之圍這麽大的戰役,以這種荒唐的結果失敗,肯定是要問責的。
問題的關鍵是,大漢對匈奴的戰爭,是沒有錯的,錯的隻能是戰法不對,錯的是將帥無能。
“……”
否則,就是漢武帝劉徹,自己打自己的臉。
“……”
那麽這樣的一個大鍋,究竟應該誰來背呢?
自然是我們的大行令王恢來背。
反正皇帝是不會背。
“…”
元光二年,三月十六日。
借著馬邑之圍這一次戰役的失利,大漢官員們又開始用起了自己的看家本事,也就是相互攻訐了。
短短數日間,就有數人彈劾王恢決策失誤的過錯……
這大概是因為之前,這位二品的九卿,舌戰百官,得罪了太多太多人的緣故。
然後又有人提出處死,提出這個計劃的商人聶壹,罪名則是妄論國事。
“……”
不過,這些都是小打小鬧。
因為,這把越燒越旺的火,最終的目的,是要燒到漢武帝劉徹的頭上。
而在大漢朝,臣子真要想向皇帝進言開炮,就必須要有禦吏先開火…
大漢的政治傳統,禦史正麵上書進諫,皇帝不管願不願意,都必須傾聽。
inf。inf(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