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樓觀道

字數:4738   加入書籤

A+A-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念三公九卿,勞苦功高,特組內閣,幫助爾等,處理政務。”

    這一旨出,滿朝皆驚!

    文武百官皆是渾身一震,以田汾為首的三公九卿,更是麵色陰沉不定。

    誰也不知道這些即將要被分為權力的三公九卿,心裏麵究竟在想些什麽。

    看著坐在龍椅上,高高在上的劉徹,自詡丞相忠狗的二品少府王磊。咬咬牙上前道“陛下,萬萬不可啊,三公九卿治國,乃是祖治,不可輕易動搖。”

    “放肆!”

    劉徹冷冷的回道。

    緊接著,劉徹揮著手指,指著周圍靜立的禁軍,朗聲說道“朕是為我國家好,所以才這麽做的。”

    “少府你妄議國策,實屬有罪。”

    望著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樣,沒有一位官員願意附和,王磊便已經心膽俱顫,又聽到劉徹的嗬斥,更是如遭雷擊,癱軟在地。

    “……”

    看著劉徹那高大的身軀,做於龍椅之上,在陽光的沐浴下,仿若一尊神邸般。

    感受到劉徹雙眼中冰冷的眼神,王磊知道自己完蛋了。

    劉徹看著如同一灘爛泥軟倒在地的王磊嘴角雙眼之中,閃過了一絲輕蔑。

    這種廢物,也配和他討價還價。

    “既然文武百官都沒有異議,那麽這個國策,就這麽定下來了。”

    劉徹高聲喝道。

    “……”

    “陛下且慢!”

    田汾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向前一步,說道。

    ”……”

    “怎麽,田丞相也要攔阻朕嗎?”劉徹冷冷的道。

    田汾聞言,跪伏在地,仰頭看著高高在上的劉徹,心中萬般苦澀。

    他知道現在的劉徹,已經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了。

    自己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美夢,已經逝去了,他從劉徹冰冷的眼神中,已經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陛下,臣沒有別的意思,隻是想讓您寬恕王磊!”

    田汾磕頭不止。

    “好,既然城牆這麽說,那麽朕就給你一個麵子。”

    “不過朕定下的國策,不容許更改。”

    劉徹厲聲喝問道。

    “陛下萬歲!陛下萬歲!”

    劉徹連續的厲喝,丞相田汾的屈服,讓文武百官們在也不敢出頭。

    田汾趴伏在地上,臉上滿是苦澀,他知道劉徹已經是鐵了心,要做成這件事情。

    看著劉徹雙眼中的冰冷,田汾的心裏麵,突然湧起了太多的不甘心。

    自己當初豁出身家性命,幫助這個侄子登基,到底是為了什麽?

    想到這裏,田汾不禁用力的握緊了雙拳,雙手暴露的青筋,說明他並不像表麵那樣就此甘心做罷。

    然而,時間不管怎麽樣,都不會回到從前。

    這個世界上,也沒有賣後悔藥的。

    況且如果不是劉徹坐上了皇帝的位置,田汾也不可能做到丞相的位置,一切都是相對的。

    “…”

    自從周武王姬發,滅商之後,稱自己是上天之子,周天子後…

    秦始皇覺得自己超過三皇五帝,定下皇帝的名號後…

    君上臣下的名分,就刻進了華夏的骨子裏。

    “…”

    劉徹天然的君王身份,是身為臣子的田汾,遠遠不能相比的優勢。

    在崇尚君權天授思想的封建時代,劉徹就是這天,是這大漢這天下的主人,沒有之一。

    而田汾等人呢,地位再高,也隻不過是臣子罷了。

    所以,麵對強勢的劉徹,他們選擇服軟,也是必然。

    看著這一幕中大臣唱的舞台戲,劉徹冷冷的掃了一眼,清咳了兩聲道“既然如此,事情就這麽定了,眾愛卿一定要配合朕啊!!”

    “其實,眾愛卿的勞苦功高,朕也是明白的,所以朕準備給你們每個人的爵位都加上一起。”

    劉徹這是典型的胡蘿卜,加大棒的政策了。

    不知道誰帶頭,心裏麵顫抖的眾多大臣們,同時跪伏在地高聲呼道“陛下聖明,萬歲萬歲萬萬歲!”

    坐在龍椅上的劉徹,聽著文武百官的臣服之聲,看著瑟瑟發抖的群臣,豪情萬壯。

    皇帝至高無上之人,

    朕要開創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一個屬於劉徹的時代。

    其實說實話,劉徹之所以在朝堂之中,在三公九卿之外,單獨設立一個專屬皇帝的直屬衙門,完全參考的就是衛青。

    衛青利用手中的權力,在代郡建立了一個獨屬於自己的衙門。

    借著幾個品級不高小官組成的衙門,便成功分化了郡丞和郡尉。

    不僅穩住了自己的位置,而且工作壓力也大大減弱。

    今天這一場大朝會,文武百官們幾乎是膽戰心驚到最後。

    特別是丞相田汾,等到退朝之時,他才發覺自己的衣袍,已經全部濕透。

    神色複雜的回頭看了一眼巍峨的大殿,田汾快步而出。

    這一刻的他,急切的想要做些什麽。

    大漢朝的政治權利格局,因為劉徹的強勢和淩厲手段,發生了改變。

    但是,平靜的長安城水麵下,無數的漩渦,正在形成。

    更多、更大的暗流激蕩,等待噴薄而出的時刻,蕩起更大波濤。

    長安城中有一座青鬆山,山上有一座逍遙觀。

    雲霧若隱若現間,有一座由黑曜石和大理石砌築的道觀,紅黑交嵌,有如陰陽兩極。

    這一觀一山,相得益彰,如夢如幻。

    這個道觀是樓觀道的祖地,也是漢朝皇帝最信任的國教。

    樓觀道的祖師,是老子的親傳弟子尹喜,也是道教最古老的道統之一。

    他們素來喜歡結草為樓,觀星望氣,民間因而稱他們為樓觀道。

    “…”

    逍遙觀的後山腰處,有一處**丈高,二三丈寬的巨大觀星台。

    氣勢磅礴的觀星石台上,雕著九十九條真龍,另外有大蛇盤蜷吐芯。

    門紋九行一共八十一惠,九十九是最大的陽數,象征“天道”。

    在古代,就算是皇帝,也隻能是用九五罷了,九九代表的,便是天。

    高高的觀星台內,火光跳躍,一盞一盞的燈火,照的觀星台裏麵,燈火輝煌,亮如白晝。

    一群樓觀道的祖師們,分列在大廳兩側,席地而坐,他們大部分都是古稀之年,須發皆白。

    inf。inf(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