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提前開啟的大航海時代

字數:6600   加入書籤

A+A-


    第章  提前開啟的大航海時代

    崇禎年間。

    朱由檢此時熱淚盈眶。

    原來這些高產糧食早已傳入大明。

    “快快派人去福建尋找陳振生後人!”

    “我大明有救了!”

    他現在沒有銀錢安排出海,暫且先不去尋找玉米、土豆了。

    有了紅薯,一樣也可解決眼前之危。

    大明末期天災**不斷。

    他在位期間雖然始終保持著勤政,卻總感覺無計可施。

    他先前看到自己的下場——上吊煤山,頓感無力回天。

    一度放棄努力。

    現在他對大明朝的延續充滿了希望。

    ......

    秦始皇早已被糧食產量震驚的說不出話來。

    農神在後世研究雜交水稻十幾年才讓其增產。

    大秦的種植技術,研究環境比兩千年之後落後了太多。

    他明白想要在大秦研究雜交水稻想必是極其困難的。

    因此他才另辟蹊徑,在民間廣開言路,尋找提高產量之法。

    現在海外有現成的高產作物,這如何不令他激動!

    如果大秦找到高產作物,百姓就不會再節衣縮食。

    大秦還能養活更多的士兵,大秦的疆域就能再度擴張!

    想到這裏,他內心一片火熱。

    他捋了捋思路,隻有這紅薯尋找起來最有性價比。

    畢竟已經點明是在呂宋了。

    隨即開口道:

    “諸位可知這呂宋在何地?”

    堂下官員麵麵相覷。

    “回稟陛下,臣等不知。”

    李斯略加思索:

    “陳振龍乃閩越人士,呂宋或許在閩越附近。”

    秦始皇頷首。

    “有理!”

    “徐福。”

    “東渡滅倭一事暫且還需籌備。”

    “你先帶人從閩越出發,尋找周邊小島,一定要將番薯帶回來!”

    李斯插嘴道:

    “陛下,天幕還提到番薯是呂宋從美洲引進。”

    “也許當下在呂宋並未出現。”

    秦始皇掠起寬大的衣袍,不甚在意。

    “明朝乃我大秦千年之後,也許番薯此時也未出現。”

    “不管如何,我們都要試一試!”

    “得之,我大秦錦上添花!”

    “不得,我亦無怨。”

    秦始皇眯起了雙眼,目光如同刀般銳利地盯著徐福:

    “先尋呂宋,再尋美洲。”

    “你知道逃跑的後果!”

    徐福感覺今天收到了太多驚嚇,已然雙腿發軟。

    顫顫巍巍磕頭道:

    “臣領旨!”

    “臣定不辱使命!”

    ......

    李世民和朝政官員們均是一臉激動。

    這真是瞌睡來了送枕頭。

    有了紅薯,大旱問題豈不是迎刃而解。

    “陛下,臣懇請出兵攻打呂宋,帶回番薯!“

    程咬金熱血沸騰,恨不得立馬出征。

    秦瓊豪邁道:

    “知節,你忘了遣唐使三日後到達嗎?”

    “李靖也需組建水師。”

    “這出征之人非我莫屬!哈哈哈......”

    魏征看著吵吵鬧鬧的武將,鼻孔“哼”的一聲。

    “一群莽夫。”

    “現在都不知道有沒有番薯呢。”

    “咱們可以讓呂宋提前變成大唐的附屬國。”

    “世世代代給大唐種番薯!”

    李世民內心一片火熱。

    “即使現在沒有,未來也會有。”

    “我大唐提前派兵去打點一下!”

    “日後索要上貢不是更加方便!”

    海外這些高產糧食都是對大唐極為有利的。

    雖然自己日後被稱“天可汗”,將會萬國來朝。

    但是與其等著番邦送過來,不如自己主動尋找。

    更何況呂宋也知道番薯珍貴,不讓其出境。

    可想而知其他番邦小國也會藏著些好東西。

    想到這裏,李世民再次開口:

    “秦瓊、尉遲敬德。”

    “朕要你們帶人去呂宋,去美洲,甚至更遠的地方。”

    “尋找紅薯、玉米、土豆等高產糧食。”

    “每到一個地方都要考察下當地的風土人情。”

    ”當地特產,植物動物,工藝技術等也可一並帶回。”

    大唐雖並未閉關鎖國,但是外麵國家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而且出海需要都耗費大量銀錢。

    更何況,海外來大唐的商人也很多,都會帶來外麵世界的消息。

    於是乎,大唐對外麵的世界並不是很感興趣。

    如今既然知道海外還有土豆、玉米、紅薯這樣的高產作物。那必然得出海去尋找。

    這事是關乎大唐的未來!

    ......

    乾隆感覺臉上像被人扇了一巴掌一樣的生疼。

    他此前信誓旦旦說華夏後人弄虛作假,天幕都是粉飾太平之詞!

    未曾想打臉來的如此之快。

    玉米、紅薯已是高產。

    沒想到華夏後世還能把產量番上一番。

    他靠著高產糧食,讓人口爆炸式增長。

    華夏有如此多高產糧食,億人口必然是真實數字。

    至於糧食年產量超過.億噸,養活億人口綽綽有餘。

    他已經麻了。

    甚至他能想象到,其他朝代的皇帝看到天幕必然會出海尋找這些高產作物。

    糧食富足,朝代的延續才有希望。

    皇帝們看到高產作物豈會不瘋狂!

    明朝滅亡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天災連連,糧食短缺。

    紅薯、玉米、土豆皆是在明朝就傳入華夏。

    隻是明朝皇帝沒有重視起來。

    如今他們重視了。

    有糧食了。

    大清還能入關成功嗎?

    他癱在椅子上開始懷疑人生。

    ......

    【其中進口糧食比重一直在%-%之間。】

    【我們對於進口糧食的依賴比一些發達國家都要低很多。】

    【國家保證糧食安全的第一招,就是糧食產量遠遠大於消耗量。】

    【糧食產量能自己自給自足,這些就夠了嗎?】

    【不夠!因為糧食安全它太重要了。】

    【必須多上保險。】

    “我們能自給自足,為啥還要進口?”

    “進口%-%不是因為有缺口,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說白了就是給你進口米玩,讓你選擇多點。”

    “從漂亮國的糧食進口的糧食,比華夏生產的還要便宜。”

    “養雞養豬要飼料,華夏的飼料不夠。”

    “不是飼料買不起,而是進口更有性價比。”

    百姓們不太理解,為什麽自己自足了還要去買別的國家的。

    然而他們也不會深入思考這件事。

    畢竟眼下都是吃不飽的狀態。

    各朝的皇帝看著彈幕卻是紛紛酸了。

    無論是進口便宜糧食給動物吃,還是進口其他糧食來滿足口腹之欲。

    都無一昭示著國家有財力做這些事情。

    華夏既有財力,又有糧食。

    這不就是盛世的前提嗎?

    華夏後世會是盛世嗎?

    各朝皇帝都在心裏期待起來。

    :..0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