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大明:一個巨大的養“朱”場

字數:5114   加入書籤

A+A-


    第233章 大明:一個巨大的養“朱”場
    【可以說,如果屠刀沒有落到這些朱姓宗室頭上時,他們是沒有一個人知道疼的。】
    【在封建社會的末期,當一個王朝即將走向終結,人們往往更關注個人的生存與出路,而非國家的命運。】
    【正如《左傳》所言,“肉食者鄙,未能遠謀”,這句話在此刻顯得尤為貼切。】
    【除了不敢當出頭鳥,還有不想自己的錢流入官員之手外,大部分朱姓藩王、宗室及豪強鄉紳,他們都選擇做壁上觀。】
    【更有甚者,其中不乏已暗中與農民軍或滿清勾結,為自己謀求後路之人。】
    ......
    崇禎年間。
    朱由檢的臉色驟然變得通紅,他的雙手緊握成拳,憤怒之情溢於言表。
    “這些藩王,真是膽大妄為!”
    他怒不可遏地咆哮道:
    “他們竟敢與起義軍和滿清勾結,企圖顛覆我大明江山!”
    身為朱氏宗親,他們每年拿著朝廷的俸祿。
    而他,為了養這些宗親,自己節衣縮食,已經掏空了國庫。
    他甚至到了無法支付軍餉的地步,隻能向大臣們募捐,以維持軍隊的運轉。
    他就是指望著這些宗親,能在大明危急的時候能夠幫他一把,他們能共同守護好大明江山。
    而這些宗親呢,見死不救就算了,竟然還勾結外人奪取大明江山!
    此時,朱由檢的憤怒已經達到了極點。
    既然藩王不仁不義,就不要怪他不遵守祖製了!
    他高聲呼喊:
    “來人,傳旨!”
    “即日起,停止發放宗親的俸祿!”
    “這些俸祿,都用作軍餉和賑災。”
    “還有,大力推廣紅薯種植。”
    朱由檢接連頒布了好幾條旨意。
    還有一條,他沒有說出來。
    就是朝中的那些貪官汙吏。
    他費好大力募捐出來的軍餉,經過層層官員之手,最終也不知道剩下多少。
    自從天幕現世之後,大明越來越動蕩不安,他還需要穩定朝綱。
    待朝綱穩固,這些貪官,他遲早一個個都要收拾了!
    ......
    洪武年間。
    朱元璋的麵色陰沉得可怕。
    原本,他隻是覺得那些藩王過於短視,一心隻想著自己的利益,不願放棄手中的財富。
    他完全沒想到,竟然還會有朱家子孫和外人勾結。
    這種背叛,讓他心中不禁湧起濃濃的失望。
    突然,他的思緒飄回了洪武九年,那時他下詔令各地官員上書提出治國建議。
    其中,有個七品小官上奏一份《奉召陳言疏》。
    奏疏中尖銳地指出他分封諸王的錯誤,更是直言這將導致大明皇室力量分散,各地藩王擁有地盤和兵馬,經過幾代之後,必將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
    而他看到奏疏的那一刻就勃然大怒,認為這位小官是在挑撥離間天家親情。
    這天下是他老朱家的天下,他的兒子們都姓朱,日後自然會堅定地維護朱家天下,怎會生出異心?
    連一個小官都看透了這個製度的弊端,此刻的朱元璋隻覺得如同被現實狠狠扇了一記耳光。
    或許,真的就應了標兒的那句話,愛子如殺子。
    他無比痛心地對著馬皇後說道:
    “妹子,你說的對!”
    “這些宗親,真是辜負了咱的期望!”
    “為何他們不能共同守護好大明江山呢?”
    “看來咱定下的製度確實是有問題,竟然讓這些朱家子孫忘記了自己姓什麽了!”
    ......
    【所以在審視曆史時,我們不應過高地估計上層階級的智慧與才能。】
    【他們或許隻是憑借優越的出身和投胎的技術,而獲得了不同於底層百姓的地位和資源。】
    【而他們的選擇和決策往往同樣充滿了短視和局限。】
    此時彈幕彈出。
    “朱元璋窮怕了,後代子孫豬狗一般。”
    “明初宗室幾十人,明末宗室幾十萬人。”
    “明朝的滅亡是個數學問題。”
    “明朝就是個巨大的養豬場,明朝的滅亡與朱元璋的宗室製度脫不了幹係。”
    ......
    朱元璋被後人的評論嚇到了。
    明末朱氏宗室竟然有幾十萬人!!
    他默默估算起養活這龐大宗室所需的銀兩,心中滿是沉重。
    大明的宗室俸祿分為多個等級,其中親王的俸祿最高,每年為一萬石,而中尉的俸祿最低,每年為兩百石。
    這意味著,幾乎每一位朱氏子孫,都能享受到至少四品官員以上的待遇。
    此外,宗室成員還享有大量的封地。
    朱元璋心中一驚,這無疑每年都是極其龐大的開支!
    後人說的沒錯,明朝的滅亡,確實與這個製度脫不了幹係。
    這一刻,朱元璋終於是下定了決心。
    他長歎一聲。
    “看來,不能再讓親王繼續享受如此豐厚的俸祿了,其餘宗親也應該學會自食其力。”
    ......
    永樂年間。
    朱棣的心情錯綜複雜,猶如翻湧的波濤。
    震驚、憤怒、失望、無奈,這些情緒如亂線般交織在他的心頭。
    他未曾料到,朱家子孫竟會如此背離大義,且蠢笨如豬。
    “老大,朕是不是做錯了。”
    “朱允炆那小子削藩削得如此決絕,朕當時就應該順水推舟一番。”
    “朕就不應該遵守祖製,繼續給藩王俸祿。”
    於是,朱高熾上前建議道:
    “父皇,我們或許可以尋求一種中庸之道。”
    “既能讓藩王享受應有的俸祿,又能讓他們有所作為。”
    “至於那些對國家財政造成負擔的宗室,咱們也需要重新考慮他們的位置。”
    朱高熾的話讓朱家幾代人都陷入了沉思,這藩王如何安置,確實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就在此時,朱瞻基眼中閃過一絲靈光,他興奮地開口:
    “這簡單啊!讓藩王們去海外開拓殖民地!”
    朱高煦第一個同意。
    “是啊,藩王若是能力出眾,在海外或許能建立自己的王國。”
    “即便能力稍遜,藩王也能曆練一番。”
    朱高煦急忙跪下,上前請願。
    “兒臣願意身先士卒,為朱家開疆拓土!”
    朱瞻基樂了,罕見的支持起朱高煦來。
    “爺爺,您就答應二叔吧。”
    “至於造船所需的銀錢,就讓二叔從自己的私庫中出一部分嘛。”
    “這樣一來,既能顯示二叔的決心,也能為大明減輕財政負擔。”
    “爺爺都派自己的親兒子出去尋找殖民地了,其餘人想必也不敢多說什麽。”
    “更何況,二叔還貢獻了自己的俸祿,爺爺要給藩王降低俸祿,那還不是順理成章?”
    朱高煦心中罵罵咧咧,嘴上還得給朱瞻基一頓誇。
    朱棣看著他們如此和諧,終是應了朱高煦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