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牛馬不夠用,豬也要打工

字數:3613   加入書籤

A+A-


    從數據上來看,豬豬治沙確實是有奇效。
    但各朝古人還是有些疑惑。
    古代治沙都是靠種樹和興修水利。
    而豬貪食,不僅能吃掉沙漠上人種的草,還能把小樹苗連根都啃掉。
    用豬來治沙,真的不會把樹拱壞,反而加劇沙化嗎?
    ......
    【你以為的治沙,僅僅是種樹那麽簡單嗎?】
    【華夏在沙漠裏放的這10萬頭豬,其實是天然鬆土機,加移動肥料廠二合一。】
    【它們拱開的沙層,能讓降水滲透深3倍。】
    【豬糞、尿混合著沙土,經微生物易發酵,直接變身沙漠專用營養土。】
    【更神奇的是,植物根係固沙後,又給豬仔提供了遮陽棚。】
    【如此一來,便形成了“豬草沙”的完美閉環。】
    ......
    此時,李世民連連拍手,高聲稱讚。
    “妙啊!”
    朝堂中有大臣不解,畢竟大多數還是認為豬會破壞植被。
    且治沙有漢武帝的屯田之法,還有漢光武帝的植柳之策。
    用豬治沙,還是感覺有些失了大國威嚴。
    於是,他們疑惑發問:
    “陛下,妙在何處啊?”
    李世民樂嗬嗬地解釋著:
    “豬群治沙並不是把他們放進種了植物的區域鬆土施肥。”
    “而是首先要圈出一片啥也沒有,硬邦邦的幹砂地。”
    “該區域內的土地板結太嚴重,翻地工程太大,且土質中有機質太少。”
    “用豬翻地,成效顯著。”
    “等砂質條件改善了,幹砂地便成了肥沃良田,再將豬群轉移,開始種植工作。”
    “屆時,再來種草、種樹,便可事半功倍。”
    聽完李世民的話,朝堂之上響起一片長長的“哦”。
    隨即,有大臣開始建議:
    “那陛下,是否可以派遣使者前去西域,告知大唐願意助其治沙,以此當做是兩國交好的條件。”
    李世民卻是搖了搖頭。
    “現在還不是時候。”
    如今大唐依舊天下大旱,大唐百姓尚且難以實現溫飽,實在是沒有那些人力物力和精力去幫助西域治沙。
    況且,要治沙,得先把西域打一頓再說。
    打一頓,等他們老實了,再治沙。
    李世民不懷好意的笑了笑。
    恩威並施,才有效果嘛。
    ......
    【年降水量僅150毫米的庫布齊沙漠,現在植被層已經能截流80%的雨水。】
    【地下水位僅用五年便回升至1.2米,破解了治沙界的世紀難題。】
    【傳統的治沙方法需要持續澆水補種,而豬工程區靠自然降水就能自我維持。】
    【聯合國都驚呆了。】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評價,華夏已經把農業廢料處理和生態修複搞成了新的產業模板。】
    【從用兔子治草原鼠患,到派豬隊征服沙漠,華夏治沙早已參透以毒攻毒的生態智慧。】
    【這不再是單純的治沙,而是一場綠色產業革命。】
    【就像王小亮說的,治沙不能靠蠻力,得讓大自然自己活過來。】
    【用動物本能構建自然循環,把生態修複變成可持續產業。】
    【現在庫布齊的沙漠裏,10萬頭豬正譜寫著綠色變奏曲。】
    【而華夏治沙軍團已經打出組合拳。】
    【光伏板當遮陽傘,草方格當保育箱,現在又多了豬隊友當工程師。】
    【就連非洲地區代表團實地到庫布齊沙漠考察後,當場下單2000頭豬苗,說想讓撒哈拉沙漠也試試華夏式生態奇觀。】
    【某些國家還在為治沙成本頭疼時,華夏已經用實踐證明,最高級的環保,是讓生態係統自己打工賺錢。】
    此時,彈幕彈出。
    “牛馬不夠用了,豬都要打工了。”
    “事實證明,豬一樣的隊友,其實很強。”
    “糟糕,沙漠要絕跡了。”
    “螞蟻森林啥時候出領養豬豬活動,我拿50W能量領養一頭。”
    “我覺得東屎西調,以後應該是個大項目。”
    “別的國家都覺得華夏總是占據好山好水好地方,可是我們從古至今都在這裏,環境最惡劣的時候,我們從來想的都不是去霸占別人的地方,總是想方設法的改變。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到現在的把沙漠變綠洲,我們一直都靠自己把環境變得更好。所以我們在哪裏,哪裏就是好山好水好地方。”
    ......
    看完整個視頻,劉徹感慨良多。
    “原來最好的改造自然的方法,是以自然之道還治自然之身。”
    用豬自身愛拱地的特性,解決了土壤板結,又加強了土地肥力,同時又能持續保水。
    如此一來,就構建了“翻土施肥保水”的自然循環鏈。
    所以在後世,治沙並不是費時費力費銀子的事情,而是要構建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想到這裏,劉徹下令道:
    “張騫,下次出使西域,帶一批豬苗、草種和樹苗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