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隻要我沒有道德,道德就綁架不了我

字數:3714   加入書籤

A+A-


    看到這裏,劉老頭才想起來,自己好像真沒問過劉邦說這種話的原因。
    於是,他好奇向劉邦發問:
    “兒啊,你為何如此啊?”
    “為父都要被丟進大鍋了,你還向項羽討肉吃?”
    “是當真不在乎為父性命了?”
    劉邦馬上否認。
    “我豈是那種不孝之人!”
    隨即,他一臉得意地開口:
    “我不是放話了嗎,我與項羽曾約為兄弟,您也算項羽的父親。”
    “若是他真的要烹煮您,就相當於烹煮自己的父親。”
    “項羽聽到此話,必定會大怒。”
    “但他的叔父項伯卻是個明白人,必定會勸阻。”
    “殺了您,隻會讓別人覺得項羽不夠道義。”
    劉邦似乎突然又想到了什麽,大笑道:
    “後人有句話說的真對,隻要我沒有道德,道德就綁架不了我。”
    ......
    【以前劉老頭還罵劉邦不長進,可罵完之後,還是照樣花錢給劉邦買官。】
    【等到劉邦登基稱帝之後,劉老頭身邊的人對他說,你兒子是皇帝了,你實際上還是人臣,見到皇帝該行禮,不能再各論各的。】
    【劉老頭主打一個“聽勸”。】
    【後來劉邦再來探望,劉老頭手持掃帚在門口恭敬相迎。】
    【劉邦都懵了,趕緊上前要回禮。】
    【沒想到劉老頭解釋,劉邦是皇帝,要有皇帝的威儀,不能因為自己破壞了國家禮法。】
    【現在有很多長輩,不管家裏孩子多有出息、當多大官,是什麽職務,也不管在什麽公開場合,一見麵就趾高氣昂,發號施令。】
    【恨不得讓所有人知道,自己是大領導的爹。】
    【也因為這個禮製矛盾,劉邦就將劉老頭封為太上皇。】
    【這也是華夏曆史上第一位活著的太上皇。】
    ......
    洪武年間。
    朱元璋忽然覺得,自己從前隻是崇拜劉邦,而忽略了劉太公。
    劉太公其實也是有大智慧的。
    父子之間,也是君臣。
    朱元璋的目光緩緩在官員之間移動。
    這思想覺悟,可比諸如李善長一類的功臣還要高。
    ......
    【劉太公當上太上皇之後,也沒整天瞎折騰,更沒像某些太宗的父親那樣,沒完沒了生娃,增加財政負擔。】
    【而是關起門來,自己在花園裏種菜。】
    【這麽看來,劉邦的性格真遺傳了他爹,爺倆都是頂級的反內耗人物。】
    【而劉太公也特別識趣,所以根本不存在他對兒子指手畫腳這種事。】
    ......
    李世民的臉色隱隱有些難看。
    這不就是在點他名嗎!
    某些太宗的父親!
    沒完沒了的生娃!
    不過,經天幕這麽一提醒,李世民又想到一個問題。
    李淵這樣一直生娃,如今還好,才隻有幾個。
    但倘若是時間長了呢?
    萬一他多了十幾個,甚至是幾十個弟弟妹妹呢?
    宗室的管理遲早是個問題啊!
    畢竟李淵是曾經的皇帝,且在朝廷中仍有一定的影響力。
    且在表麵上,他還是需要和李淵維持父慈子孝的場麵。
    那他隻能分封李淵的子女到各地為王,來減少其對中央政權的潛在威脅。
    而誰也不知道李淵的子女被封為王之後,是為禍一方,還是造福一方。
    更不知道,他們會不會聯合在一起發動叛亂。
    想到這裏,李世民頗感無奈。
    李淵宮中,是萬萬不能留那麽多宮女了!
    他又忍不住長歎一聲。
    他的父親,怎麽不能像劉太公那樣懂點事呢?!
    ......
    【和劉太公比,下一個太上皇的遭遇就慘多了。】
    【西晉曆史上兩位最出名的皇帝,一位是晉武帝司馬炎,因為統一了三國,另一位就是司馬炎兒子司馬衷,因為他是出了名的傻。】
    【司馬衷在位時,先是皇後賈南風專權,後來又爆發八王之亂。】
    【到了永寧元年,趙王司馬倫篡位稱帝,尊司馬衷為太上皇。】
    【這對太上皇和皇帝之間可不是父子關係。】
    【相反,司馬衷論輩分是司馬倫的侄孫。】
    【一個被人抓起來的太上皇,別說提要求了,最後能活著被司馬越救回洛陽,已經相當不錯了。】
    ......
    永樂年間。
    朱棣突然感覺自己被內涵到了。
    司馬衷和司馬倫,就相當於太上皇是晚輩,皇帝是長輩。
    這不就等同於朱允炆和他。
    而自己同樣也是通過靖難上位。
    想到這裏,朱棣不禁在思考一個問題。
    若是他活捉了朱允炆,他會給朱允炆封為太上皇嗎?
    答案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