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家國傳承

字數:4429   加入書籤

A+A-


    永興三十二年,八月!
    暑氣酷熱難耐,宮殿上的琉璃瓦在太陽的照射下光彩奪目。
    原本安靜的皇宮,如今卻吵雜起來,馬車甚至都開了進來,太監,宮女們將宮裏的東西紛紛裝上馬車。
    遷都的時機到了,該搬家了!
    乾清宮大殿!
    一張圓桌上坐著四個人,吃著西瓜,喝著冰鎮的酸梅湯,聊著天。
    “大哥,真不幹了?”
    朱雄英擺擺手,說道:“累了,不想幹了,而且,該做的事情我都做完了,再坐在那奉天殿也沒什麽意思了,江山社稷早晚都要交給太子,早一會兒晚一會兒的,又有什麽區別呢!”
    “哎,老的不走,小的永遠不會長大!”
    皇帝擺手間,三人不約而同的看到,老爺子傳給他的那枚玉扳指已經不見了。
    朱允熥笑道:“不幹也好,這麽多年了,大哥宵衣旰食,兢兢業業,也該歇歇了!”
    大胖吃著西瓜,咧嘴說道:“我身體不好,幫不上什麽忙了!”
    大胖怕啊,他是真怕,怕皇帝退位後給他弄個輔命大臣當,那不死也得會被累死。
    而且,北平雖然是他的老家,但他卻不想回去,那地太冷了,遠不如金陵舒服。
    “陛下!”
    李景隆拿出一份奏本放在皇帝麵前,說道:“這是臣的呈辭,別人不好說,可臣確實是幹不動了,臣準備辭去五軍都督府大都督之位,回家養老了!”
    朱雄英拿起奏本,看了一眼,又看了他一眼,曹國公真老了,兩鬢斑白,皺紋之下多出了許多老年斑。
    “朕準了!”
    朱雄英答應下來,說道:“朕不僅保留你東宮官職,還讓你更進一步!”
    李景隆一愣,當即明白過來,卻沒有太大的激動,反而笑了笑,行禮道:“臣謝過陛下!”
    其實,再高的官職,在如今的李景隆心裏都不再重要了。
    他天生貴胄,皇親國戚,世襲公爵,深得太祖器重,在洪武朝就成了最年輕的大都督,又輔佐永興皇帝推新政,開海運,除奸佞,定朝堂,扶搖直上……
    曹國公對大明的功勞,豈是幾句話就能說完的,他這一輩子做了這麽多事,活的很精彩。
    史書記載,永興盛世,怎麽也會提他曹國公一句吧。
    “表哥!”
    朱雄英笑道:“等到太子繼位的那天,有驚喜!”
    李景隆問道:“什麽驚喜?”
    “既然是驚喜,那肯定不能提前告訴你了!”
    朱雄英吃了柑橘,隨口說道:“到時候聽聖旨就行了,算是你輔佐朕三十多年的褒獎!”
    “那臣提前謝過陛下了!”
    李景隆心裏還是挺期待的,倒不是想要皇帝什麽東西,而是想要那種期待的感覺。
    “好,既然你們都不幹了,那就都養老吧,你們的府邸在北平已經建好了,隨時都能帶著家眷過去住,沒事的時候多串串門!”
    朱雄英感慨道:“諸兄弟在一起共事了大半輩子了,這份情,說啥都不能斷了!”
    三人連連點頭!
    ……
    九月十六是司天監推演出來的黃道吉日!
    清晨,太陽從紫金山緩緩升起,金色的光輝照耀在整個皇宮之上。
    奉天大殿前!
    文武百官身穿禮服,以文東武西的禮製,站在奉天殿前的丹陛下,分立於廣場兩側。
    傳位大典!
    大明即將迎來一位新的皇帝!
    身穿十二疏龍袍的永興皇帝從大殿內走了出來,身後跟著太子以及皇長孫。
    太子的穿著打扮和皇帝一樣,從九疏變成了十二疏,皇長孫也穿上了九疏。
    沉重的大鼎立在中間,案子上放著香爐,煙香逐漸升起,仿佛可以上達天聽。
    一張黃紙表文躍然於手上,被朱雄英扔進大鼎之中或為灰燼。
    翰林院學士,皇長孫老師李馬,捧著詔書緩緩走了上來。
    “陛下!”
    朱雄英微微頷首!
    傳位大典正式開始!
    皇帝親手將象征皇權的玉璽和敬天法祖的大玉圭交到太子手上。
    這是的家國傳承!
    太子接過玉璽和玉圭,神情威嚴,眼神堅定,對著文武百官,倒也有七分永興的影子!
    “聖旨!”
    隨著李馬的聲音響起,文武百官全部跪了下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承天應命,嗣守大統三十二載,自臨禦以來,夙興夜寐,惟念天下蒼生,惟思社稷永固……”
    “內革弊政,推行新政,整飭吏治,清除奸佞,興教化,正民風,減免賦稅,興農桑,厚民生,修運河,下西洋,修永興大典……”
    “外固邊疆,剿倭寇,收高麗,平漢南,血戰帖木兒,掃平漠北,晚年收複西南半島……撫綏四夷,使海宇無烽煙之警!”
    “凡此諸務,皆賴列祖列宗庇佑,文武百官戮力,天下百姓歸心,方得粗成……”
    “今朕年逾五旬,精力漸衰,念及神器當付賢能,國祚需得綿延,皇太子文玨,仁孝寬厚,聰敏睿智,自冊立以來,習讀經史,深諳治國之道,數度監國,舉措得宜,朝野鹹服,足承大統!”
    “茲告於天地宗廟,社稷山川,即日將皇帝之位,禪於皇太子文玨,朕退居太上皇帝,優遊養誌,以觀新政!”
    “新皇當承朕之誌,敬天法祖,勤政愛民,親賢臣,遠小人,守祖宗之成法,開萬世之太平!”
    百官撩起衣服,跪在地上,叩首行禮,齊聲高呼道:“恭賀新皇繼位,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文玨看著眾臣,有些激動的喊道:“平身!”
    百官起身,抬頭之時,台上隻有新皇,永興皇帝已經悄悄的走了下去,誰也不知道他什麽時候走的。
    聖旨繼續念著,這一次就是新皇的聖旨了。
    “念朕初登寶位,首重民生,蓋國之本在民,民之本在農,農桑勤則倉廩實,倉廩實則天下安……”
    “為紓民力,固邦本,自朕登基元年始,除江南,漢南之地外,免除天下州縣農稅,凡田賦,糧稅,桑麻之征,盡皆蠲免,不許有司私派苛擾!”
    免除天下百姓農稅,各種苛捐雜稅,這是多麽了不起的事情啊。
    這也是永興皇帝為天下人做的最後一件事了。
    接下來就是封賞臣子了!
    皇長孫朱遵欽為太子儲君,太子妃韓氏為皇後。
    曹國公李景隆為東宮太師,鄭國公常茂為東宮太傅,保國公平安為東宮太保,位列三公。
    陳丕任新朝兵部尚書,韓克忠任工部尚書,周忱任禮部尚書,陳瑛任刑部尚書兼任都察院都禦史,楊溥任吏部尚書……
    馬順任錦衣衛都指揮使……
    大小官員各有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