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調研三江

字數:4164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官路彎彎 !

    顧老沒有想到的是,李毅的圍棋技術,比他吹噓的還要高。

    李毅引著顧老,布了一個生死大劫,最後一著完美劫殺,將顧老殺了個丟盔棄甲。

    “喂!小子,你懂不懂尊敬老人?連我的棋也敢贏?”顧老瞪著眼睛,跟李毅急。

    “哈哈,棋場無父子!認賭就要服輸啊!”李毅嘻嘻一笑。

    顧老將棋盤一推:“不玩了!”起身背著手,走了。

    梁老嘿嘿笑道:“小同誌啊,你得罪大神了!”

    李毅道:“棋場如戰場,豈有相讓之理!”

    梁老問道:“你真是新來的?”

    “是啊,我已經報到了!”

    這時,人事處的老高走了過來,把證件還給李毅,笑道:“你們說怪不怪,這個年輕人還真是我們參事室來的新人!我剛才打電話向省委組織部確認過了,嗬嗬,這可真是今年的頭等怪事啊!”

    梁老道:“參事的年齡有要求,首聘年齡不得低於55歲,不得高於65歲。但這孩子是來做秘書的,就沒這個限製了!”

    李毅苦笑道:“可能是體諒眾位前輩年事已高,打發我來給你們執筆吧。”

    參事室的工作,其實並不像老同誌說的那般輕閑,每天下來,還是有事可做的。

    每個星期,上頭都會安排調研項目,調研回來,要寫參事報告和調研報告。千萬別小看這報告,這是可以上達天聽的!所以,每期的調研工作,參事們都會很認真很客觀的去參與。

    自從李毅來後,執筆就成了他的專項工作,尤其是他執筆的第一篇參事報告,得到省委省政府相關領導的好評後,隻要有需要動筆的文件或報告,大家都會喊他來寫。李毅通過不斷的學習,自身的公文寫作能力提高了不少。

    老同誌都沒有了領導架子,對待李毅也很隨和,沒事殺幾盤棋,輸了也不罵人。李毅樂得跟他們打交道。

    倒是那個顧老,時常為難李毅,總是喊他跑東跑西,什麽累活髒活都叫他去做。沒事就叫他去訓一頓,對他的報告也是橫挑鼻子豎挑眼。

    李毅心想,這也太小肚雞腸了吧?不就贏了你一盤棋嗎?至於嗎?也不敢跟他要副科的帽子了。

    這天,顧老主持參事室的會議,全體人員都參加了。顧老說道:“我剛從省政府開完辦公會議回來,最近省內水患頻頻,省政府要求我們多做這方麵的調查研究。”

    有人就說了:“那是防汛辦、水利廳和水文局的事情吧?我們都是文化人,哪裏懂那些事情啊?”

    顧老道:“為國分憂嘛!我們都是老同誌,其中也不乏各行各業的精英,大家就不用推辭了,下周的調研,就以這個水利安全隱患為主題,下去搞個調研。我帶頭參加,還有哪位同誌願意去的,請舉個手。”

    大家整齊的低著頭,有幾個老同誌幹脆閉上眼裝睡了。

    李毅舉了舉手:“顧書記,我願意去!”

    “嗯,不錯!還有哪個自告奮勇的?”顧老掃視在座的諸位參事。

    這種費力難討好的事情,人精也似的老同誌們,可沒那個閑情逸致。

    最後隻有兩個人舉了手。其中一個還嘟囔著辯解了一句:“我抓癢來著!”

    顧老非但不惱,反而麵露微笑道:“那就這樣吧,舉手的三個人,參加下周的調研,順便說一下,省政府很重視此次活動,也很關心我們參事室的老家夥們,劃拔了十萬塊經費,每個參加調研的人員,都有一瓶特貢酒和一條熊貓煙……”

    “喂!有這種好事,怎麽不早說!我剛才就是舉手,不是撓癢!”

    “算我一個!”

    “我也去!”

    李毅莞爾而笑,這些老同誌,越老越可愛啊!

    顧老卻將杯子一收,起身走了。

    幾個老同誌對著顧老的背影指指點點:“這個老顧啊!還是這副臭脾氣!要不怎麽被國務院參事室給踢出來了呢!”

    李毅好奇地問道:“顧書記以前是國務院參事室的?”

    “是啊,比你早一天報到!嗬嗬!國務院參事,那可是總理特聘的喲!嘖嘖,那身份,多尊貴,真正的直言國事,上達天聽哩!”

    李毅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顧老全名顧衡,除了嘴巴嚴厲,對李毅其實挺照顧的。另外一名參事,名叫樊堯。

    調研的第一站,選在三江市。

    三江市是有名的水鄉,不僅有香江流過,還有數十個大大小小的湖泊,還有本省最大的大型水庫:馬嶺水庫。

    省政府參事室是正廳級架子,和三江市是同級,但顧老等人是上麵來的調研人員,又是老參事,三江市給予了最高規格的接待。市委書記蒙迪、市長熊希傑和副市長羅正浩等人都出席了歡迎酒會。

    他們看到李毅時,都以為是顧衡帶的文字秘書,待顧衡介紹說,這是李毅李參事時,三江市的領導們都暗暗稱奇,這麽年輕的參事,有史以來頭一遭吧?都猜測李毅來頭不俗,雖然沒有著意交好,但言語間頗見親切。

    原以為所謂的調研,就是看看文件,查查資料,誰料顧衡的作風十分務實,叫李毅和樊堯各自出去檢查當地的水利工程,排查安全隱患。

    三江市防汛辦、水利局和水文地質勘察局各派出了一名工作人員跟隨兩人。

    挑地點時,李毅道:“樊老,你是前輩,就到各大湖泊走走吧,我年輕體壯,那些高大之間的水庫,就由我去查看。”

    樊堯嗬嗬笑著答應了,直誇李毅是個好孩子。

    李毅帶著三江市配備的三個工作人員,來到最大的馬嶺水庫。

    群山聳峙之間,攔山為壩,築基為庫。一眼望去,煙波浩淼,宛若一顆晶瑩閃亮的綠瑪瑙,幾十年以來,它潤綠了兩岸的山,也養育了上下左右的人們。

    水庫控製流域麵積700多平方公裏,最大庫容5.38億,相應庫容2.56億,最大壩高50610m。

    聽著水利局的工程師介紹著相關數據,李毅不禁為之動容,這種浩大的工程,在解放初期,全憑手提肩扛建設而成,人民的力量,何其強大啊!山下的居民至今還記得當初建水庫時的盛況,那真是熱火朝天,萬眾一心啊。

    李毅站在寬大的大壩上,望著波光粼粼的水麵和青翠的遠山,問道:“水庫有多少個閘門?”

    “有十六個!”工程師笑著指給李毅看:“這一點大可放心,就算水庫滿容了,隻要閘門一開,保管大壩安全無患!”

    李毅抬起頭,看了看天空。

    陰暗的天氣已經持續了數天,與季節不相稱的大風刮得人翩翩欲飛。

    李毅不由得想起了一句民諺:先打雷,雨不來,先刮風,雨夾衝。再看看水麵本來就很高的水庫,眉頭忽然緊了起來,一種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