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紙上談兵議延邊軍事

字數:10549   加入書籤

A+A-




    盛長柏的字體有其父之
    而盛竑的字體在朝中都是出了名的
    每到過年時,與盛家交好的許多名門望族,都會請盛竑寫幾篇桃
    所以,盛竑的字體分辨率很高,連帶著盛長柏的字體也很容易能夠辨認出
    如果衛淵與盛長柏沒有絲毫關係,站在王安石的立場上來說,盛長柏所著那篇文章,確實很難得到魁首之
    將首卷前三甲評出,王安石找來監考官,詢問那篇答卷是誰所
    最終得到答案——盛長
    監考官問道:“王尚書,這篇答卷是衛侯爺定得第一?那盛家子似與衛侯爺有親,這”
    王安石思慮再三,仍舊是將那篇答卷定為第一,並且叮囑監考官,
    “舉賢不避親,更何況,衛侯爺又不知這篇文章是誰所寫,那盛家子的確可為首卷魁”
    言外之意是,將盛長柏的答卷定為第一,是因為盛長柏真有這個才華,而並非是衛淵的刻意為
    至於王安石為何這麽做,隻怕暫時無人知
    今日會試所考題目為‘解決三冗之弊政’,這是王安石的強
    他提出這個題目,是想為國朝挖掘出一批將來可以重用的改革大
    所以,隻要是吹捧改革舊製的考生,基本上都能有個好成
    第三日所考題目為‘論古今興衰
    這是一個較大的題
    首先,考生要對古今之史頗為鑽研,借古喻
    其次,是能夠綜合判斷出考生的能
    待會試結束後,王安石將已經定好名次的答卷入宮呈遞給趙
    盛長柏位列貢生第十
    至於盛長楓.由於底蘊太淺薄,直接被王安石刷了下
    包括齊國公府的小公爺也沒有通過會試,之後的殿試更與他無
    趙禎將那些會試答卷暫且放到一旁,詢問道:
    “聽說今年有不少勳貴子弟也參與會試了?”
    王安石點頭道:“不過都未通過會”
    趙禎笑了笑,道:“你還真是不留情”
    王安石直言道:“臣與勳貴之間並無情麵可言,再則,此次科舉選士,是要為今後的改革培養班底,臣必須慎之又”
    趙禎道:“此次會試選拔,可有遇到一些值得重用的人才?”
    王安石說出幾個人名:“趙果、盛長柏、傅春緒等人都不錯,但過於年輕,需要磨”
    盛長柏?
    “這盛長柏.可是出身於與忠勇侯有親的盛家?”
    趙禎詢問
    王安石拱手道:“官家慧眼如炬,此人的確出身盛”
    趙禎皺眉道:“這盛家與忠勇侯府走得太近,盛長柏.朕認為,不可大用,用之需”
    王安石不以為然道:“臣差人打聽過這盛家子,都說他有其祖父之風,絲毫不像戶部員外郎盛”
    “此人品行端正,行事穩重,不驕不躁,臣認為,倒是個不錯的苗”
    趙禎微微皺眉道:“此次科舉選士,本就是朕為你將來入主朝政做鋪墊,用什麽人,該怎麽用,朕怕是難以過問”
    “隻是,這盛家畢竟是與忠勇侯府走得太近,朕不希望衛卿摻和文政之事,你懂朕的意思?”
    王安石與衛淵,一個主文,一個主武,一個負責內政,一個負責外
    都是趙禎留給太子趙曦的班
    二人無論是誰有逾距的嫌疑,趙禎都不會如
    王安石道:“請官家放心,臣知道該怎麽”
    趙禎又問道:“朕聽你言外之意,是想好好栽培著盛長柏?”
    王安石直言道:“此人的確是可造之材,臣將其列為貢生第十名,全出自於公”
    趙禎道:“盛家子可為一甲第十名,至於這前三甲,朕仍需細細思”
    翌
    貢院前,會試張貼今年貢生榜
    盛家一行人都來
    此刻,他們正在焦急的看向名
    貢生榜單的公布,一般是從最後一名到第一
    明蘭等人看了半晌,終於是在前十名裏找到了盛長柏,一時間,不由得歡欣雀躍起來,
    “中了,二哥哥中了!”
    “真是二哥哥,二哥哥中榜了!”
    “.”
    盛竑夫婦都被他二人的聲音所吸
    他們認真看去,赫然見到盛長柏的名字排在上
    會試榜單有名,就已經算是一位‘準進士’了,就可入朝為
    盛竑夫婦如何能夠不高興?
    隻是盛長楓與墨蘭有些失
    他們看了半天,也不見有‘盛長楓’三字出現在榜單之
    也就是說,盛長楓落榜
    但此刻,盛竑完全沒有注意到盛長楓的失落,而是一個勁兒麵露喜色的誇讚盛長柏,
    “貢生第十名,不出意外,待殿試結束,東華門外唱名,柏哥兒可為一甲前十!”
    一甲前十啊!
    將來有八成概率,可以成為中樞大臣,或者更進一步成為宰執也是有可能
    明蘭等人都在為盛長柏的會試成果感到由衷高
    可唯獨長柏卻是一臉的心事重重,他先是安慰了盛長楓,語重心長道:
    “長楓,此次你落榜,不能說明什”
    “你是有這個聰慧的,三年之後,必定高”
    頓了頓,又看向盛竑,深深作揖道:
    “父親,找個機會,定要好生謝謝衛家舅舅才”
    他貴在有自知之明,說實話,做文章答卷,並非是盛長柏的強
    他的強項,在於精通實事,從不紙上談
    如今能夠進入會試前十,當中隻怕是有衛家舅舅的推波助
    事實也是如
    如果盛長柏的首日答卷名次不高,那麽很難入會試前
    王安石舉薦人才從來不避諱什麽,畢竟,他當年就吃過這樣的虧,所以不希望後來人也吃這樣的
    當年若非幾字之差,他該成為狀
    有些官吏特意避嫌,將某些本來名列前茅的可造之材排到最後,害人前程,隻為己名,這種事情,王安石也做不出
    他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家,更是一位自己淋過雨,所以想為他人撐傘的士大
    盛長柏應該慶幸,他們這一屆的主考官乃是王安石,給了不拘小節的讀書人更多的機
    會試公布榜單,幾家歡喜幾家憂,就比如齊國公府那邊,齊國公夫人見到齊衡落榜,直接坐馬車離開此
    隻留下齊衡一人站在原地,失魂落
    甚至有些讀書人,都嚎啕大哭起來
    寒窗苦讀十年,就是在等今朝,可一切都化為泡影
    再等三年誰敢說,三年之後必定中榜?
    三年又三年,誰能耗得起?
    隨著會試榜單公布以後,殿試舉行的時間,也已經昭然若揭,就定於三日之
    當日,盛竑就帶著盛長柏與明蘭,準備了許多厚禮,前往忠勇侯
    盛長柏本想勸阻盛竑,他說的找個機會多謝衛淵,不是指今
    再怎麽說,應該要等到殿試結束之後才
    可盛竑不以為然,如今都已經成為貢生了,隻要不出意外,有個進士出身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
    既然如此,何時感激衛淵,又有何妨?
    衛淵散衙回府後,就見張桂芬正在招待著明蘭等
    正堂那邊,盛竑父子正端坐著,見到衛淵走來,陸續起身作揖:
    “淵”
    “見過衛家舅”
    衛淵點了點頭,看向盛長柏,笑道:“聽說柏哥兒已經成為貢生,可喜可”
    一般這個時候,對於他們這種貢生來說有兩種選
    一是前往國子監深造,待有了一定名氣,被皇帝賜進士出身,走這條路線,大概率是想求個世襲蔭
    再則就是入翰林院修書,同樣是要積攢名氣、才華,厚積薄發,待有朝一日,到地方或是朝廷裏當
    不管是選擇哪條路,其實都可
    除非是朝廷急缺人才的情況下,會試結束後,直接將貢生叫到大慶殿那邊舉行殿試,然後在翌日於東華門外張
    雖說自王安石擔任吏部尚書裁掉了不少的官員,極大改善了冗官的情況,朝廷許多部門也都出現人才緊缺的現象,但王安石依舊沒有選擇快速填充各司官
    主要是擔心冗官的情況日益嚴
    再加上趙禎身體的緣故,因此,會試結束後,倒是不用急於舉行殿
    “外甥能成為貢生,還要多虧了舅舅您的相”
    盛長柏對於衛淵很敬
    在他看來,這位衛家舅舅,不僅是知兵事,近代以來,最有望收複燕雲十六州的將領,更是有著大智
    他那樣開口詢問,也是想試探衛淵,自己成為貢生這事,他究竟有無推波助
    衛淵笑道:“你首日所寫答卷,我看了,很不錯,你能通過會試,全憑伱的本”
    “待殿試結束,前往翰林院中修書幾年,攢攢才氣,屆時,朝廷定會委你重”
    但凡是有些誌氣的貢生,一般都不會選擇前往國子監深
    盛長柏道:“若無舅舅的幫助,外甥心知肚明,名次絕不會那麽”
    天下英才如過江之鯽絡繹不
    會試又是與天下英才同台競爭,能獲得這麽好的名次,絕非是偶
    衛淵語重心長道:“你莫要多想,你喚我一聲舅舅,我總是要為你考慮”
    頓了頓,又看向盛竑,“長楓那孩子雖然聰慧,可平日裏太貪玩了些,你這個當父親的,要嚴加管”
    後者連忙道:“淵弟說的是,愚兄回去之後,定會用心督促長楓的學”
    待盛竑父子與明蘭離去
    張桂芬忍不住詢問道:“我方才聽明蘭那丫頭說,長柏能獲得那麽高的名次,是因為你給他的答卷評了優?”
    何止是優衛淵笑道:“我也隻是給王尚書一個建議,至於最終結果如何,我無法決”
    殿試的事情,衛淵就不用操心
    總之,他有意提攜盛長柏,是因為盛家人裏,唯一能配做衛淵當做棋子的,也就隻有他
    不出意外,三日後的殿試,盛長柏為一甲第十名,有了進士出身,到翰林院中修書去
    據說盛長柏成為進士的第二天就開始準備向海家女提親的諸多事宜
    從兩浙那邊來的海舟自然也是知道,新科進士盛家子對自家妹子中
    他還特意見了自家妹子海朝雲,
    “盛家準備前來提親的事你知道了吧?可見過那盛長柏?”
    海朝雲道:“前不久,盛家大娘子來咱們家了,遠遠地瞧見過那盛長”
    海舟道:“你可中意於他?若是不中意,盡管他們盛家與忠勇侯府有親,咱們也不用”
    海朝雲羞澀不
    見狀,海舟大笑道:“那盛家子也的確為一良配,他們盛家與忠勇侯府有親,而咱們海家與那位衛侯爺也頗有淵”
    海朝雲好奇道:“聽說兄長與衛侯爺關係不錯?”
    海舟想了想,道:“應該說是咱們海家與忠勇侯府關係不”
    海朝雲不解,這有區別嗎?——
    嘉佑六年三月中
    延邊傳來消息,種諤與楊懷仁兵分二路,一路進軍西夏西平府,一路進軍夏
    此刻,宣政殿
    衛淵、張輔、韓章、文彥博等幾位擎天大佬,正站在沙盤與兩國堪輿圖前審時度
    趙禎則坐在搖椅上聽著眾人議
    韓章率先開口道:“西平府有西夏重兵翔慶軍在,此軍多為騎兵,兵力說是有五萬,可此前據皇城司探子來報,此軍規模已有六七萬之”
    “楊懷仁從渭州出兵,隻有三萬餘,而且多是步卒,能不能牽製住翔慶軍?”
    文彥博詢問道:“如今翔慶軍統帥是誰?”
    衛淵道:“剛傳來的消息,李元昊任李寧令哥為翔慶軍統帥,留有三萬兵力鎮守興慶府,其餘兵馬一路出西平府進軍慶州,想要迫使種諤軍撤”
    “另外一路,應該是以防守為主,打算拖住楊懷仁的主”
    慶州?
    韓章皺眉道:“慶州尚有一萬兵力,康國公韓絳親自鎮守此地,應該無”
    應該?
    文彥博冷哼道:“難道韓相公忘記當年好水川之慘敗了?若事事都應該、不確定,隻怕延邊一帶,早被西夏奪了”
    當年韓章跟隨範文正經略延邊時,曾主動率軍出擊迎戰西夏軍,導致好水川大
    至於那康國公韓絳,在一眾勳貴裏倒是並不顯得起眼,常年鎮守慶州,極少來京
    與張輔等人的關係也不是太
    隻因韓絳的父親曾擔任太子少傅時經常擠兌其他勳貴,後來張輔為武勳之首,幹脆將韓家趕到慶州一帶的偏遠地區
    論在延邊的影響力,這康國公韓絳還不如種
    韓章皺眉道:“文相公,今日議軍國大事,本相不願與你爭這口舌之”
    文彥博適可而
    趙禎緩緩閉上雙眼,任由他們吵來吵
    韓章又看向衛淵,“你兜個實底,種諤若與夏州敵軍在無定河附近展開決戰,勝算幾何?”
    衛淵直言道:“我已寫信告知種諤,勸他莫要進軍無定河,避開夏州主力,盡可能以最短時間拿下寧朔城,切斷夏州與興慶府之間的聯”
    興慶府乃是西夏國
    而這寧朔城是夏州麾下重
    夏州有三萬西夏主力,大部分都鎮守在秦長城一
    越過無定河,就是夏州主城朔方所
    此地曆代都是兵家必爭之
    衛淵讓種諤舍棄朔方進攻寧朔,一是不想讓戰事擴大,二來,隻是想給西夏邊境造成壓力而
    文彥博詢問道:“若是拿不下寧朔該如何是好?即使拿下,若夏州兵力合圍寧朔,豈不是讓種諤軍有全軍覆沒之可能?”
    衛淵道:“本就沒打算拿下寧朔之後固守此地,我讓種諤根據情勢而定,若是夏州有兵力合圍的嫌疑,讓種諤且戰且退,找機會伺機騷擾夏州即”
    張輔撫須道:“既然翔慶軍沒有支援夏州的跡象,那麽此戰之關鍵,隻怕不在夏州,而在慶州、渭”
    “楊懷仁率渭州軍逼近西夏腹地,渭州內部空虛,西夏南軍司尚有五萬兵力,距離渭州不算太”
    韓章看向沙盤之上蘭州方向,大驚失色道:“渭州.南軍司.快馬加鞭,差人通知熙州刺史,讓其務必嚴防西夏南軍司動”
    富彥國盯著衛淵,歎道:“牽一發而動全身,如今想不大打都難了,可是衛將軍先前怎麽說的?隻需騷擾西夏即可,這要是大打起來,誰該承擔這個責”
    後者道:“李元昊沒有全部調出翔慶軍,就是因為他不敢大打,難道就憑借三四萬人,我軍還能真打到興慶府?”
    “既然西夏不願大打,最多也就是想拖住我軍,可我軍一開始就不會戀戰,他們怎麽拖?”
    “至於西夏的李寧令哥是想攻打慶州還是渭州,其實都不重”
    “重要的是,一旦西夏軍可在我大周的土地上作戰,那就讓他們有來無”
    有來無回?
    韓章脫口詢問:“渭州沒有兵,慶州兵力匱乏,怎麽使敵軍有來無回?”
    張輔道:“即使現在調秦州、鳳翔的兵力,隻怕也不”
    衛淵道:“一旦李寧令哥敢圍魏救趙,楊懷仁隨時都會殺個回馬槍,再配合鳳翔兵力,隨時讓他有來無”
    張輔皺眉道:“楊懷仁若將軍隊回撤,西夏必定有所察覺,李寧令哥豈會坐以待斃?”
    衛淵笑道:“老師莫非忘了,楊懷仁身邊還有個寧遠侯顧廷”
    “楊懷仁雖隻有三萬人,可他要做的,隻是與西平府軍力對”
    “由顧廷燁率軍與鳳翔軍前後夾擊李寧令”
    “顧家這杆大旗,對西夏軍還是有些用”
    (本章完) <.bisa.,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