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雒陽

字數:4631   加入書籤

A+A-


    在鮮卑人的攻勢被擊退後,雁門郡的百姓們終於鬆了一口氣。然而,張泛並未因此而放鬆警惕,他深知鮮卑人定會再次卷土重來。於是,在休整了數日後,張泛開始著手準備下一步的行動。
    他首先向呂布等人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如今鮮卑人雖退,但並州仍不安定。我們需要更多的力量來保護我們的家園。我打算前往雒陽,尋求更多的支持。”
    呂布聽後點了點頭,他明白張泛的意圖。於是,他召集了成廉、魏越、曹性、郝萌、宋憲、侯成、李肅等人,商議接下來的行動計劃。
    眾人經過一番討論,決定由呂布、成廉、魏越等人率領部分漢軍騎卒繼續留守雁門郡,確保這裏的安定。而張泛則帶領其餘的騎卒前往雒陽,尋求更多的支持。
    臨行前,呂布向張泛保證:“將軍放心前往雒陽,雁門郡有我等守衛,定不會出任何差池。”
    張泛感激地點了點頭,隨即帶領著親兵隊踏上了前往雒陽的道路。他們穿過了茫茫草原,翻越了崇山峻嶺,曆經千辛萬苦,終於抵達了雒陽城下。
    此時,朝廷正在為如何平定鮮卑之患而煩惱。大將軍袁紹得知張泛前來求助,便親自出城迎接。他見張泛雖然年輕,但卻神采飛揚,不禁心生敬意。
    在張泛向袁紹詳細介紹了並州的形勢後,袁紹當即決定派遣大軍前往支援。同時,他還寫信給各地的豪門貴族及士族勢力,請求他們共同出兵,平定鮮卑之患。
    在得到朝廷的支持後,張泛信心倍增。他決定在返回雁門郡之前,先去拜訪一位大儒。這位大儒名叫鄭玄,是當世著名的經學家,也是張泛一直敬仰的前輩。
    張泛來到鄭玄府上,拜見了這位德高望重的大儒。鄭玄見張泛年紀輕輕,卻有著如此的膽識和氣魄,不禁對他刮目相看。他熱情地招待了張泛,與他暢談天下大事,並傳授了許多治國的道理。
    在鄭玄的悉心指導下,張泛受益匪淺。他深知自己肩負著保衛家園的重任,必須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才能更好地為國家和百姓服務。
    數日後,張泛告別了鄭玄,帶著滿滿的收獲返回了雁門郡。他向呂布等人匯報了在雒陽的所見所聞和朝廷的支持情況。眾人聽後都十分高興,他們知道並州的未來將充滿希望。
    此時,鮮卑人得知了漢軍得到朝廷支持的消息,也加快了進攻的步伐。一場大戰即將在並州境內展開。
    漢軍在呂布的帶領下,憑借著出色的戰術和高效的指揮,成功擊退了鮮卑人的進攻。在戰鬥中,張泛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領導力,受到了眾人的讚譽和敬仰。
    隨著漢軍的節節勝利,各地豪門貴族及士族勢力也紛紛響應號召,加入到了平定鮮卑之患的戰鬥中。他們共同出兵,形成了強大的聯盟軍。在聯盟軍的共同努力下,鮮卑人的攻勢逐漸被遏製。
    在雁門郡的陽光照耀下,張泛站在城牆之上,目送著呂布等人的離去。他知道,他們的任務是保護這片土地,而他的任務,是去往遙遠的雒陽,尋找更多的力量來支持他們。
    張泛的心中充滿了期待,但同時也帶著一絲不安。他知道,前方的路途充滿了未知,他必須獨自麵對這些未知。
    經過幾天的行程,張泛終於抵達了雒陽城。這座繁華的城市讓他感到驚歎,但同時也讓他感到了壓力。他知道,他必須盡快適應這個新的環境,完成自己的任務。
    在袁紹的引薦下,張泛見到了盧植。盧植是一位溫文爾雅的學者,他的眼中充滿了智慧的光芒。張泛深深地向他鞠躬,表達了自己的敬意。
    “年輕人,你有何事來找我?”盧植溫和地問道。
    張泛深吸了一口氣,說出了自己的目的:“我想要拜您為師,學習更多的知識。”
    盧植聽後點了點頭,他看著眼前這個年輕人,眼中閃過一絲欣賞。他知道,張泛是一個有誌向的年輕人,他願意幫助他。
    在雒陽城的一處雅致的院落中,張泛正襟危坐,麵對著盧植,心中滿是敬畏與期待。他明白,自己的未來,乃至整個並州的命運,或許都將在這個決定中得以顯現。
    “盧公在上,小子張泛,雖生於邊陲之地,卻心懷天下。願拜盧公為師,以光耀漢室。”張泛恭敬地叩首。
    盧植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他看出這個年輕人並非空有抱負,而是真心實意地想要學習,以圖報效國家。
    “張公子請起。我雖身在山野,卻也時刻心係朝廷。你有此心,便是我盧植的弟子。”盧植溫和地說道。
    自此,張泛便留在了雒陽,開始了他的求學生涯。盧植學識淵博,尤其在經學上有著獨到的見解。他悉心教導張泛,讓他對天下大勢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
    日子在平淡中流逝,張泛在盧植的指導下,不僅學識大增,更明白了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他開始明白,學問並非空洞無物,而是要將其用於實踐,造福於民。
    一天,張泛鼓起勇氣向盧植提出一個請求:“老師,我想請您給我講講關於天下大勢的事情。”
    盧植聽後微微一笑,點頭答應:“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今正值亂世之末,群雄並起,誰能最終一統天下尚未可知。”
    “那依老師之見,誰最有希望統一天下?”張泛好奇地問道。
    盧植沉吟片刻後說道:“各地豪門貴族紛紛舉兵起義,爭奪地盤。其中以袁紹、曹操、劉備等人最為出色。然而,最終誰能統一天下,還需看他們各自的胸懷、智慧和勇氣。”
    張泛聽後陷入沉思,他深知自己要想在未來的亂世中立足,必須對天下大勢有所了解。於是他繼續向盧植請教了許多問題。
    張泛聽得津津有味,心中對盧植的敬仰之情更甚。他深知,盧植並非隻是教授他學問,更是在教導他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大丈夫。
    轉眼間,數月已過。張泛在雒陽的日子讓他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明白了,亂世之中,隻有強者才能生存,而真正的強者並非隻是武力強大,更是要有智慧和胸懷。
    而此時,遠在並州的呂布等人,也在等待著張泛的消息。他們知道,張泛去雒陽拜師學經,是為了尋找更多的力量來支持他們。他們期待著張泛的歸來,期待著他能帶回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張泛心中也充滿了期待,他知道,自己的任務還沒有完成。他要在呂布等人需要他的時候,及時地回到並州,與他們一起並肩作戰,守護這片土地。
    在雒陽的這段日子裏,張泛不僅學到了知識,更收獲了成長。他明白了自己的使命,也明白了前方的路還很長。
    漸漸地,張泛在雒陽城中建立起來了一定的人脈和影響。他平日裏虛心向人請教,交際廣泛,也在逐漸積累著一定的名聲。
    有一天,他聽到了一個消息,雒陽城南的臨淄宮中有一批大批的糧草被儲存起來,這批糧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張泛心中一動,他知道這是一個機會。
    於是,張泛開始了他的行動。他在雒陽城中四處打探,最終得知了一個消息,那批糧草在太尉大人的掌管下,出入都有嚴格的手續要求。可是,張泛並不那麽容易放棄。他決定尋找太尉大人的疏通,一探究竟。
    他四處打聽,終於找到了太尉大人的遠房親戚。張泛找到這位親戚,以師從盧植、尋找糧草等名義,向他請教。這位親戚待張泛十分友善,也向他提供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最終,張泛從這位太尉大人的親戚處得知了這批糧草的缺陷。原來,這批糧草保存得並不嚴密,隻用了一層薄薄的草簾子遮蓋。
    張泛決定趁機行動。他和盧植商量過後,前往臨淄宮,悄悄進入宮中。
    張泛又四處打探,終於找到了這批糧草儲藏的地點。果然,看到這批糧草,張泛心中不禁一顫。那一刻,他明白了,隻有手握兵權和糧草的人,才能真正掌握天下的大權。
    “我們得想個辦法,把這批糧草帶出去!”盧植在張泛麵前低聲說道。
    “我們可以借助宮中的明火,引起民眾的注意,然後再趁亂將糧草帶出去。”
    “這個主意不錯。可是,這批糧草顯然不是那麽容易搬動的。”
    “沒關係,我們可以借助車子和動物,一點點搬出來。”
    兩人商議著,最終製定了一個詳細的計劃。他們在深夜裏開始行動,先是引火,將宮中照得十分明亮。接著,他們開始將糧草小心地搬出來,逐漸裝進了小車和騾子背上。
    街道上已經開始熱鬧起來,張泛和盧植巧妙地混在人群中,帶著糧草緩慢地擠出了城門。他們避開了城內的巡邏,繞路走了很遠的路程,最終成功將糧草帶回了呂布的營地。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