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章 人才
字數:4746 加入書籤
第(1/3)頁
> 陳青峰象征收了一塊錢的報名費。
畢竟縣財政不富裕,這麽多人來考試,印試卷也是個問題。
再加上監考老師,一天還要吃飯。而且還得防止別人作弊。
所以收這麽一塊錢。
其實也不算過分。
考試的那一天,剛好是植樹節,全縣中小學基本上都上山植樹了。
所以學校反而空了出來。
考試隻有兩場,上半場考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識,下半場考的就是和雲海縣相關的了 。
既然是製藥廠,那必須得懂業務,所以會考一些化學方麵的知識,除此之外,還有生產管理,經濟常識,總之陳青峰雖然是個半吊子,可是對於經濟的客觀發展規律,他這幾十年是親自看在眼裏的,起碼知道這年代很多人的想法都很單純,八元戶如果把錢存在銀行裏,等四十年過去之後根本就不剩什麽了。
這就是通貨膨脹。
有人想靠著一筆錢賺夠了放在銀行裏,靠著力氣吃一輩子,這種事情多半不靠譜。
哪怕放到幾十年後,有個幾百萬的存款也未必靠得住。
因為貨幣在持續的貶值。看一看韓國一瓶水要幾千塊,就知道國家發行的貨幣,到底是怎樣變化的了?
這些就是常識之一。
陳青峰不希望自己選聘上來的職業經理人,是這個德行。
不過他也期待,從現在這個還在初級的商業環境中,到底能夠選拔出什麽樣的職業經理人出來?
真正有本事的人,基本上自己開公司,可能不會貪圖這一千塊錢。
而沒本事來混事的人,陳青峰又不要。
陳青峰想著這些問題,站在辦公室的窗前,看著遠處的中學校園。
很快上午的鈴聲就打響了。
從考場出來的人有的垂頭喪氣,有的興高采烈,有的做四處打聽。
中午有的人下館子,有的人則帶著自己隨身帶著的幹糧。
不過,胡玉書此時坐在學校前,隻能喝著涼水。用從饅頭店買的饅頭充饑。
上午的考試,他覺得答的很好,不過說實話,他唯一的擔心就是自己的學曆問題。
自己高中沒有念完,就下放到農村去勞動了。
因為是老三屆,年紀最大,所以回來之後,找工作什麽的都困難。
關鍵是他一把年紀了,也沒有成親,連個家人都沒有,海外倒是有親人,但是這麽多年不聯係了,胡玉書也不知道自己貿然的上前打擾人家會不會收留自己。
他不想過寄人籬下的生活。
第(1/3)頁
第(2/3)頁
可惜這個社會給他留下的機會實在太少了。
眼前是看似唯一有希望的機會。
下午的考試兩點鍾開始。
正是犯困的時候。
胡玉書走進校園,立刻跑到操場中間的水龍頭給自己的腦袋來了個透心涼。
三月份還不是很熱的時候,這樣一激,整個人都精神了起來。
而上午的試卷則搬到了縣委大院,由留守下來的中學老師負責評判。
不過這些老三屆工農兵學員還有知青答出來的試卷,說實話有的還真是挺搞笑的。
“我是來幹革命的,我家祖上是掏糞的,三代都是,不能用資產階級的東西來考驗工農!”
有人交了大白卷,而且還理直氣壯。
對於這樣的人,陳青峰也沒有一杆子打死。
找工作和考大學是兩回事。
反正他這邊需要人,不過像這樣的刺頭還是放在一邊,等著麵試的時候繼續考察。
不是說考試的成績不重要。
主要是陳青峰也想給這樣的人一個時代的機會。
當年赫赫有名的白卷先生,在那個年代結束之後進了監獄。
若幹年之後,陳青峰居然在酒桌上聽到了這位白卷先生後來的經曆。
說實話,有的時候能在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真的不是無名之輩。
幾十年後誰能想到?當年交白卷的白卷英雄,居然成為了關外某家上市的化肥企業的創始人之一。
可見有的時候,就算是被時代拋棄的人,也有可能在新的時代獲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
優秀的試卷也有,選出來大概十幾個。
陳青峰知道自己選的職業經理人也就這十幾個了。
下午的考試,四點鍾就結束了。
大多數人從考場出來的時候,上午興高采烈的心氣已經沒有了。
因為考察的都不是有標準答案的試題。
要問關於企業財務情況的。
有詢問經濟學原理的。
第(2/3)頁
第(3/3)頁
有管理方麵知識的。
總之一句話,這份答卷出的還是挺有水平的。
可惜這些卷子中學的老師也看不了。
說白了,這有點像是公務員考試。
陳青峰拿著這些卷子,看著這些人在卷子上發揮的題目。
很多都是製藥廠剛籌備的時候需要的內容。
比如題目裏有一道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資金把藥品盡快的銷售出去。
回答的五花八門,有的說要加大宣傳。
有的說自己有門路,可以把藥弄到滬上去。
還有的,則說可以和醫院的醫生達成協議,如果藥品銷售出去的話,可以給大夫返點。
陳青峰看到這個回答,不經意的把試卷拿起來翻了一下。
原來回答這個問題的,是一個叫做胡玉書的人。
於是陳青峰連忙打開辦公室門,讓王守業去把胡玉書上午的卷子拿來。
等到拿來之後,陳青峰驚訝的發現,這個高中沒念完的男人居然考了九十分。
什麽叫標準答案?陳青峰不知道。
但有人說出了後麵的事實。
所謂的返點,其實就是。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
在如今這個年頭,一款新藥出現之後,想讓醫生接受,恐怕這是最好的辦法。
有的事情能做不能說。有的事情能說不能做。
而眼下這個胡玉書回答的就是能做不能說的東西。
這麽多年來,很多中藥企業的銷售費用都在九成以上。可是你在互聯網上和電視上也看不到什麽藥品的廣告。
那麽這麽多的銷售費用用在哪兒了?
再過個幾十年,哪怕是老百姓都知道,生孩子做手術,起碼要包個紅包。這些道理在某些地區尤為盛行。
這不是聽說來的,這是陳青峰上輩子,弟弟妹妹生孩子的時候真實的寫照。
“這個胡玉書是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