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7章 方案分歧

字數:3773   加入書籤

A+A-


    “各位領導,各位同誌,目前根據鑒定部門的報告,我們初步判斷死者李金濤,是死於謀殺,最致命的一槍是從後背這個方向打的。從入射點可以判斷當時死者已經失去了反抗能力,不過凶手在追逐的過程中從背後補了一槍!”
    宋紅軍坐在會議室裏認真的聽著。
    然後時不時的拿起鋼筆,在筆記本上記錄一些重點的信息。
    不得不說陳青峰這個刑偵大拿來安城之後把公安隊伍的技術水平簡直提高了一個檔次。
    這邊的技術偵察手段比起京城的技術隊伍來說,也絲毫不差。
    鑒定的報告寫的有理有據,重點是每個細節都照顧到了。
    “屍體是在雲霧山莊的供熱節目裏發現的,因為這幾天開始供暖了。所以溫度升高,因此供熱井內產生了大量的蚊蠅和蛆蟲。屍體被發現的時候呈現高度腐敗的狀態。我們這幾天試著用昆蟲的幼蟲在相同的溫度和濕度下培養一下,初步可以判斷死者大致的死亡時間。應該是在二十天前!”
    聽到這裏,宋紅軍真的要拍手鼓掌了。
    他早就聽老陳說過,從美國回來之前他去過fbi的屍體農場。
    甚至陳青峰回國之後,還專門翻譯了關於屍體農場出版的一些學術類的書籍。
    不過因為涉及到用真的人體損傷來考察在各種自然環境下的腐敗程度。
    這個項目在國內目前為止還沒有展開。
    不過安城公安局這邊明顯對這方麵有過重點的研究。
    案情分析會結束之後,宋紅軍暗挑一個大拇哥。
    不過經過介紹他才知道原來安城這邊之前在調查礦工死亡的案件當中已經動用過類似的技術,當時陳青峰甚至專門抽出了幾天的時間親自帶隊去研究屍體的情況。
    ……
    “首都來的領導有什麽指示!”
    “指示不敢當,不過剛才的分析報告寫的很好,看得出來安城的刑偵水平很高。不過這個案子死者李金濤的身份我們之前已經查清楚了。李金濤是現在媒體上經常報道的長江機電的早期投資人以及重要的合夥人之一!”
    這個消息這幾天大家已經聽說了。
    所以案件現在的重點就集中在李金濤生前的社會關係上。
    “根據我們從首都有關部門掌握的情況,李金濤最近這段時間跟長江機電現在的負責人霍東寧似乎有不小的矛盾。甚至兩人到了一度要對簿公堂的局麵!”
    “那這麽說這個霍東寧……”
    “方向肯定是這麽個方向,但是二十天之前霍東寧人還在南方,而且他這個級別的人應該不可能親自動手。所以現在當務之急有兩方麵,一方麵是追查李金濤生前有沒有和這個霍東寧產生過不可調和的矛盾,以至於逼得霍東寧非得下死手不可。但是霍東寧是社會成功人士,他這方麵的調查阻力還是很大的!”
    在場的眾人一聽這個頓時歎了口氣。
    “所以我們的重點就放在第二個方麵。槍殺李金濤的人到底是誰,從現場的情況來看,初步判斷應該是具備一定經驗的職業殺手。而且從處理屍體的手法來看,應該也是一個人,並且不太熟悉安城這邊的情況!”
    “宋隊長,如果是職業殺手的話,恐怕這條線索不太好追查,因為死者和殺手之間很可能沒有直接的社會聯係!”
    “是的,就是這一點,所以我的建議是咱們不要打草驚蛇,先從霍東寧身邊的人開始查起!”
    ……
    開完會之後,陳青峰打來電話,要聽關於這個案件的匯報。
    於是宋紅軍跟安城市公安局的負責人一起來到了市政府這邊跟陳青峰匯報案情的進展。
    “你們是這麽定下的方案!”
    陳青峰看著這個方案,說實話,他看得出來老宋是不想給他找麻煩!
    “對!我們打算先從案件本身開始著手,先查清楚凶手的情況!”
    “可是你們明知道這個霍東寧有殺害李金濤的動機,你們為什麽舍本逐末呢!”
    “老陳,這個霍東明剛剛在石門這邊投資了一個省裏的重點項目,而且他之前取得科技成就獎,那可是有大領導為他背書的。”
    “那又怎麽樣?該查還得查呀!”
    ……
    陳青峰看著這份資料。
    想起了之前去省裏,張慶祿告訴他的那些事情。
    然後沉默了一會兒。
    “老宋,你說這個李金濤的屍體被殺手隨手丟進了熱力井裏。殺手就沒想到咱們這麽快會把屍體找出來嗎?”
    “那你這邊是什麽意思?”
    “有沒有可能,屍體隻要隱藏一段時間,等過了這段時間暴露之後,反而對幕後的黑手是有利的?”
    陳青峰思考了一下,突然指出了麵前這個計劃最大的破綻。
    “這個霍東寧,應該有護照和簽證吧,你們就不怕這段時間,他逮個機會就從國內跑到國外,到時候這家夥就變成第二個閆文泰了!”
    陳青峰一句話讓宋紅軍頓時眉頭緊皺。
    這件事兒他倒是沒想起來。
    “所以不要怕得罪人,既然這個家夥有重大的嫌疑,那就先想辦法把他按在國內。這樣你們繼續按你們的方式去查,省廳那邊我來協調!”
    有了這句話,市局的同誌頓時鬆了一口氣,然而宋紅軍卻為陳青峰感到擔憂了起來。
    等到市局的同誌離開之後,宋紅軍關起門來跟陳青峰說道:
    “老陳,這個霍東寧背景可不簡單,你不是不了解情況,他當初那個科技進步獎是在釣魚台頒發的!”
    “我知道,而且這家夥之前來過我們這裏,當時就滿嘴跑火車,我根本就不信他那一套……”
    “可是他之前剛剛在石門搞了投資,而且還是你們省的重點項目!”
    “我隻怕有的人還沒有吃夠虧,什麽重點項目,萬一這家夥隻是為了圈錢跑路,到時候又留了一堆爛攤子,誰來收拾!”
    省裏要發展,可是引進的項目如果真的天然就有問題,那麽帶來的就不是造福民生的福祉了,反而是一場災難。
    一旦這個項目爛尾,造成的虧空就得全省的財政來背。
    當初內燃機廠就是這樣把安城的財政局麵拖入到了萬劫不複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