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字數:1880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家有二郎 !
在他們查出想查的事之前,黃冼的死訊終究還是傳回了京城。不知道朝廷上是如何商議此事的,最後隻派了一個宣旨使者過來,命他們暫時中止原定行程,先把這樁案子的始末查個清楚明白。瑜王爺私下裏詢問過那個使者京城的情況。據他所知,黃冼將軍的死訊似乎是有人用飛鴿傳書送到了兵部,之後兵部的人直接在早朝上奏此事。
黃冼的外祖曾是太祖皇帝的侍衛,妹妹又在宮中為妃,他這一出事瞬間讓前朝後宮都鬧翻了天。朝堂上一些忠誠良將直言:無論太子是否有意為之,殺人的劍和毒都和他脫不了關係,太子失德已是事實,必須廢黜才能安定將士的心。
後宮比起前朝更是鬧騰,黃冼的妹妹賢良筠妃本就是後宮為數不多有封號的妃嬪,家中為朝廷也是屢立戰功,明裏暗裏的一直就跟皇後過不去。現在她身為駐地將領的兄長突然身亡,凶手又很明顯是那個自幼被立為太子的軒轅漣拯,頓時把所有的不滿都放到了表麵上,每天都跑去皇後宮裏哭鬧,一定要她給個說法。
儲君的位置不宜擅動,但將士的心情也不能不考慮,更別說有幾個相關人士手中握有兵權,解決之道必須考慮到各方麵才行。幾經權衡皇帝才下了這道聖旨,給他們時間調查真相,到了時間要是查不出來真相,太子隻能擔下這個罪名認罰。不過旨意上特意言明了,若是有人為了定太子的罪而故意阻撓調查,那罪名隻能由他們自己承擔。
送使者離開之後,幾個人一坐下就大眼看小眼互相看,本來他們已經想好了賣人情這招,避開調查案子真相的麻煩事,現在可倒好一道聖旨直接就限製了他們的行動。不過唯一的好處是這件事上他們沒有任何顧忌,更或者說隻要他們需要,誰都不能拒絕他們的調查,有心想隱瞞的人無異於犯了欺君之罪。
“既然肯定逃不掉,那就抓緊時間早點把該處理的處理了。”方凝霏環視了一圈,見他們左看右看了一陣也不說話,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個人的意見是分三個方向。首先是太子的證言要重新問一次。之前瑜王爺是以兄弟身份問,現在有皇帝的允準,就按照官府的方式重新調查,盡量讓他想起更多細節。”
“然後是黃冼這邊,他生前過往甚密或是有嫌隙的人,能從他的死獲利或者失去東西的人都要查。就像我之前說的,一個人性情突然大變,背後肯定有原因。雖然我也不知道這個原因是什麽,不過我們已經說好了要查,總不能就這麽半途而廢。我總有種感覺,這次的命案和他的轉變有很直接的關係。
“還有就是細作和傳消息的事。黃冼將軍出事之後,瑜王爺和副將都商量好先不往朝廷上報了,為什麽還會有人把這件事傳到京城那邊?表麵上看案子捅出去,隻有太子會在這件事上吃虧,可軍營裏有這麽多人,不代表個個都沒有嫌疑。事情鬧得越大知道的人越多,他們想洗刷冤情也越難,更可能會因為對方的身份,使得自己成為背鍋的那個人。”
她不是說這種情況一定會發生,但位置越高的人犯事,會被扯進去的人也就越多,幫腔的敵對的很可能會演變成第二次事件。說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也好,說是為了自己身處的位置和尊嚴也好,總之結果隻有一個,就是找人頂替他們擔下罪責。一個地位低下的人和一個身份高貴的人,誰的命更值錢在很多人眼裏有著明顯區別。
不過這種做法也並非萬無一失,畢竟找人頂罪是要花錢的,這筆錢的數目又不是固定的,加上人的貪欲,很可能就成了一個無底洞,要人不斷往裏砸錢。一旦變成這樣的局麵了,本來想低調處理問題,不讓事情變成朝自己不利的方向發展,瞬間就會改變風向,所有的事都會翻到麵上,成為眾人口中的笑話。
說回現在這個案子,要是軍營或者太子這邊有人這麽做了,萬一他們沒人能找出真凶,又急於想給太子脫罪的話,也許就會隨意抓一個出來頂罪。沒人能確保自己一定不會被選上,自然不會做出這樣的事讓自己處在危險的位置,所以把事情報上去的人,肯定是在這個範圍之外,不然就說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