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5章 封賞風雲1

字數:4237   加入書籤

A+A-


    今日並非大朝,文武百官並不是很多,但都是朝中重臣,皇親貴胄。
    李慎的到來出乎了一些人的預料,
    不明白這個久不上朝的小王爺今日來幹什麽,莫非又有不開眼的人得罪他了。
    人的名樹的影,現在的李慎已經臭名昭著,誰都不願意跟他扯上關係。
    隻有少部分人知道李慎今天為啥來,比如長孫無忌,比如李泰。
    “臣參見太子殿下,願太子殿下仙福永享,壽與天齊,文成武德,一統天下。”
    李慎進來後就是一頓輸出,把在場的大臣們聽的一愣。
    這紀王是不是有些太懶了,恭維的詞都跟陛下的一樣,再說你這樣說真的好麽?
    李承乾也是哭笑不得,麵對自己這個弟弟他總是感覺應付起來比國事還吃力。
    這貨從來不按常理出牌,好聽點就不拘小節,難聽點就叫不懂規矩。
    “免禮吧。”李承乾說了一句。
    “多謝太子殿下。”李慎依舊恭敬的謝恩。
    這時眾人才仔細打量,今日紀王穿的可真騷包,一身華麗的裝飾,太誇張,一點都不內斂。
    就好像暴發戶一樣。
    “諸公,今日本宮還有一件事要宣布。”說著李承乾拿起一份聖旨。
    “門下;朕禦極以來,念茲在茲者,為民生之休戚,邦國之昌盛。
    今紀王府傾心力,廣修道路,厥功至偉........
    此路之成,通聯邑野,暢達四方,商旅絡繹,貨殖繁興.......其功之顯,福澤蒼生,萬民皆頌。
    紀王以宗室之尊,懷恤民之仁,率先垂範.........朕心嘉許,以旌其德。
    賜:良田五百頃,食邑一千戶,賦稅所入,悉歸王府。
    紀王當善用賞賜,繼此仁風,益為社稷之棟梁,再譜勳業之華章。
    布告遐邇,鹹使聞之。
    主者施行。”
    “.......”靜,無比的安靜,當李承乾宣讀完李世民的旨意後,太極殿內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就連李慎都有些傻了,這聖旨裏麵說的是自己麽?自己有這麽優秀麽?
    聖旨裏麵把李慎誇讚的猶如聖人一般,造福天下百姓,一心為國為民。
    李慎心中嘀咕,這些詞,老爹都是怎麽想出來的,還真是難為老爹了。
    就算自己誇讚自己,都不敢想出這麽誇張的修飾。
    或許是別人為老爹執筆吧,就跟王玄策一樣。
    一想到這,李慎覺得要不要跟自己老爹把執筆的這個人要過來,送到報社的編輯部去。
    就這能力,放在朝中做個文書有些屈才了。
    就這種無中生有,暗度陳倉,顛倒黑白的能力,絕對適合幹報社的工作。
    “紀王殿下,快謝恩啊。”就在李慎胡思亂想的時候,李忠輕聲的提醒李慎。
    李慎這才驚醒:
    “哦,對,臣謝陛下恩典,謝太子殿下。”
    李慎終於為了錢財地下了自己高傲的頭顱。
    “啟稟太子殿下,臣以為這不合規矩。”
    李慎就知道不會這麽順利,果然有人站出來反對。
    大家定眼看去,隻見禦史台崔仁智站了出來。
    “哦?催愛卿,不知有何不妥?”李承乾笑嗬嗬的問道。
    “啟稟太子殿下,臣以為賞賜良田並無不可,唯有賞賜食邑有些不妥。
    按大唐律,親王實封一千戶,如今紀王食邑一千五百戶,已經逾製。
    但念及當初陛下發下皇榜,救治皇後娘娘有功,顧情有可原。
    可如今卻又賜食邑千戶,紀王食邑已達兩千五百戶,上萬眾之多,這有違祖製,不合禮法,
    還望陛下收回成命,換做他物賞賜。”崔仁智振振有詞,用的也是逾製這一說法。
    總歸接地就是李慎的食邑太多了,兩千五百戶,上萬人了已經,太危險。
    “太子殿下,臣覺得崔禦史所言極是,紀王有功可另行封賞,食邑一事事關重大。
    有違祖製,先帝立法不可破。”鄭鏡思也跟著站了出來。
    “啟稟太子殿下,臣附議。”
    隨著崔仁智站出來反對,世家幾個官員也都站了起來附和。
    李慎一臉的平靜,這樣的場麵他都已經司空見慣了,而且他早就預料到世家人會站出來反對。
    他們這些人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跟事情本身不發生關係。
    不過李慎準備靜觀其變,賞賜是皇後答應他的,並且老爹都說了,會安排妥當,
    “啟稟太子殿下,臣以為崔禦史所言太過偏激。”果然沒有讓李慎失望,
    一位大佬站了出來,太子詹事,同中書門下三品李世績。
    同中書門下三品相當於宰相了,因為貞觀朝官員品級最大的就是三品,
    再大都是屬於勳貴品級,實權階層三品為大。
    這可不是一個四品下的禦史可比擬的。
    “英國公,這是何意?難道不應該遵從祖製,按律辦事麽?”崔仁智看向李世績。
    “崔禦史此言差矣,當然要遵從祖製按律法辦事。
    若是平常自然如此,可事有特殊。
    我大唐建國以來陛下賞罰分明,有功者賞,有過者罰。
    聖旨中已經言明,紀王殿下修橋鋪路,乃是利國利民的大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此等功績厥功至偉,賞賜千戶食邑一點都不為過。
    更何況,紀王府這些年送給國庫稅錢達數千萬貫之多,哪怕是一草芥,都可破例封王,更何況是區區千戶食邑?”
    李世績不慌不忙,有理有據,一時之間說的崔仁智無言以對。
    紀王的功績確實大,當年應國公武士彠捐獻了一些錢糧衣物等物資給李淵,後來就被封了一個國公。
    紀王給了朝廷幾千萬貫,就算是一個白丁也能封個王了。
    “英國公,紀王確實有功,可紀王身為皇室中人,享受了百姓的供養,自然也要為百姓做一些事。
    貴為皇族,自當以身作則,造福百姓,這無可厚非。
    就算有功,賞賜其他也無可厚非,但這食邑一事恐怕就有些不妥了。
    畢竟這是先帝所製。”
    看到崔仁智不說話,鄭鏡思不得已站出來聲援。
    就是一句話,國家是你李家的,你做點事就是應該的。